神譯局是36氪旗下編譯團隊,關注科技、商業、職場、生活等領域,重點介紹國外的新技術、新觀點、新風向。
編者按:拖延就像是一種慢性的毒藥,慢慢侵害我們的生活。本文提出了 5 個能消除拖延的習慣,可以幫助我們改善工作和生活。本文來自編譯,希望對您有所啟發。
Photo by Alonso Reyes on Unsplash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正如塞內加(Seneca)所說:“拖延是對生命最大的浪費,因為它奪走了到來的每一天,讓人寄希望于未來,放棄現在。”塞內加告誡所有人:馬上開始生活——就在當下,就在此刻。
在追求更好的生活或事業時,拖延癥是需要克服的最大障礙。我們想要有更好的身材,賺更多的錢,學習新的技能,但從來沒有做到。
拖延癥是我們成為“最好的自己”路上的障礙,它也讓我們無法過上充實的生活。不過,一旦你學會了如何將拖延從生活中消除,就可以迅速實現從想法到執行,變得勢不可擋。
大多數人邁不出第一步是因為自尊心作祟。他們害怕自己看起來很愚蠢,所以寧愿呆在舒適區。但是,正如愛比克泰德(Epictetus)所說:“如果你想進步,就不要怕被認為是愚蠢的。”
當你第一次創業時,要準備好犯“愚蠢”的錯誤。
當你第一次投資時,要做好賠光的心理準備。
當你第一次去健身房時,要做好不會用健身器材的準備。
當你第一次錄視頻時,要做好看起來很傻的準備。
這都沒問題。在你成為大師之前,首先需要成為一個初學者。每個專家一開始都是毫無頭緒的新手。不要讓自尊心阻礙你開始,你高傲的自我令你害怕讓自己看起來很愚蠢,所以它會說服你“明天”或“下周”開始。但我們都知道,這只是個借口。
放下高傲的自我,開始行動吧。
馬可·奧勒留(Marcus Aurelius)說:“不要覺得自己能永遠活著,死亡離我們每個人都很近。要向死而生,抓住一切機會改善自己的生活。”
斯多葛派經常思考死亡問題。拉丁語“memento mori”的字面意思是“記住你終有一死”。
我一直認為想象自己的死亡是一種令人意志消沉的做法,直到我經歷了一次癌癥恐慌——那是我第一次面對死亡。
從那時起,我明白了生活是多么不可預測。我意識到自己總有一天會死,但不知道那一天是什么時候。可能是今天,可能是明天,也可能是70年后。
一個人不應該害怕死亡,而應該害怕從沒有真正開始生活。——馬可·奧勒留(Marcus Aurelius)
正因為你不知道自己還能活多久,所以更加應該充分利用今天。不要推遲你的夢想,不要推遲美好的生活。
人終有一死。但不要讓這個想法打倒你,而是要讓它激勵你去采取行動,傳播積極的態度,活得充實。
你要對自己的生活質量、事業和健康狀況負責。除了你自己,沒有其他人需要為這些事情負責。
沒錯,外部事物確實會影響你的生活、事業和健康。但最終,要負責任的是你自己。一切都在你的掌控之中,你掌握著自己生活的主動權。
這意味著,如果你想要提升自己的生活,就必須對自己有更高的標準。不要再為自己找借口了,不要接受自己的懶惰,不要對自己言而無信。要養成更好的習慣,用更高的標準要求自己。
馬可·奧勒留說過:“寬容他人,但要嚴格要求自己。”
不過,大多數人的做法恰恰相反。他們批評所有人,唯獨不批評自己。但是如果你想在自己的生活和職業生涯中前進,就必須嚴格要求自己。
對別人要寬容,但對自己要保持高標準。
《阻礙就是道路》(The Obstacle Is The Way)一書的作者瑞安·霍利迪(Ryan Holiday)認為,失敗和挫折對進步至關重要。
霍利迪說:“每一次失敗,你都會學到一些東西。每一次,你都會獲得力量、智慧和洞察力。每一次,都會有更多的競爭對手消失。直到只剩下你:最好的你。”
然而,我們的習慣是避免失敗,并把錯誤視為一件壞事。這主要是因為學校教育我們失敗是不好的。當你犯錯誤時,會得到一個很差的分數,讓每個人(老師、父母等)都很失望。這不是很好的體驗,而且它使得大多數人都變得厭惡風險。
于是我們拖延目標,不再走出舒適區,這一切都是因為對失敗的恐懼從孩提時代就根植在我們的腦海中。
而看待失敗的一個更有效的方法是,把它視為成長的重要組成部分。把錯誤視為進步最快的途徑,獲得寶貴的經驗,為未來的成功做好準備。
例如:
作為一個孩子,你要跌倒幾百次才能學會走路。
作為一名創業者,你要通過傾聽來自客戶的吐槽來改善自己的產品,建立最好的企業。
作為一名運動員,在輸掉一場重要的比賽后,你會獲得寶貴的經驗,這將讓你在未來的比賽中表現得更好。
正如塞內加所言:“寶石不經過磨礪就不能變光,人不經過考驗就不能完善。”失敗能鍛造韌性,塑造我們的性格,幫助我們成為最好的自己。
記住,成功的人不是最聰明的人,而是那些拒絕放棄的人。要學會從失敗中恢復過來,把挫折看作是變得更好的機會,而不是要不惜一切代價去避免的事情。
這種心態會讓你與眾不同。
正如愛比克泰德所說:“關鍵是要和那些能提升你的人在一起,他們的存在能激發出你最好的自己。”
別人的能量是會傳染給你的。這可能成就你,也可能毀掉你,所以你必須留意你周圍的人。
盡量和積極的、上進的、有抱負的人在一起,這樣你會自然而然地變得更積極、更有靈感、更有抱負。
我們會慢慢地和周圍的人趨同。與我們相處最久的人的習慣、心態和精力都會對我們產生影響。但這也意味著,如果我們周圍都是有壞習慣的消極的人,我們也會自動變得更像他們。在與他人交往時,不要不自覺地采取消極、無效的態度,從而損害自己。
這就是為什么要仔細打造自己的社交圈,這是很有必要的。記住,要和能讓你變得更好的人在一起。
譯者:Ja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