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薛高這幾天熱度暴漲,天天飆上熱搜。
有人覺得很解氣:這么貴的雪糕,就應該被治治!
有人覺得這波它肯定被黑了,誰沒事拿著打火機、噴槍去燒雪糕的?
(資料圖)
“鐘薛高31℃高溫不化”視頻引爭議. 圖源:澎湃新聞
關于熱度最高的“鐘薛高31度室溫下放1小時不化”,揀幾個重點說吧:
第一,鐘薛高說這是因為雪糕固狀物多、水分少。
第二,關于添加劑卡拉膠,這的確是國家允許的食品添加劑,便于雪糕塑形。
第三,鐘薛高說自己的添加劑量符合國家標準,是合格生產。上海市市監局表示正在調查中。
但這依舊免不了鐘薛高被吐沫淹沒。
此時的大聰明已經跳出“雪糕刺客”這件事本身,從“大家討厭鐘薛高”這件事里悟出了幾個人情世故、做人真理。
鐘薛高貴,這不是最大的問題。
問題在于它曾經屢次虛假宣傳。
它兩次收到過上海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的行政處罰書。
宣傳提子雪糕“只選用吐魯番特級紅提”,結果查了是散裝一級紅葡萄干。
明明說抹茶雪糕“只選用日本藪北茶”,結果抹茶粉是鳩坑、龍井、藪北樹的茶葉混合的。
說輕牛乳雪糕“不加一滴水、純純牛乳香”,結果配料表里有水。
說自家雪糕里的干酪獲過2018年國際獎,結果大賽的獲獎名單里“查無此酪”;全球機構聯手研發,也是假的。
就連鐘薛高宣傳的“可降解秸稈環保棒簽”,也是普通的一次性材質。
鐘薛高收到的兩次行政處罰. 圖源:企查查
品牌slogan里有一句“你吃鐘薛高的樣子,可真像個大佬”。
現在只覺得自己像個大冤種。
當時掏10倍的價格買你鐘薛高,沖的就是原料奢華、國際食材、品質高端這些高溢價因素。
結果啪啪打臉:以次充好,物非所值,大力宣傳的優點都是假的,就連雪糕棒都要騙我?
可以高調,也可以自夸。但在自我標榜之前,先問問自己有沒有這個實力。
雪糕就是雪糕,加了日本青提新西蘭蔓越莓比利時巧克力也還是雪糕——
一種解暑解渴的夏日平價必需品,人人吃得起的大眾消費品。
價值決定價格。
大家早就形成“雪糕就是三五塊錢”的心理定價,這一品類注定跟“高端化”緣分很淺。
雪糕想升級?出門右轉做冰激凌,比如哈根達斯、DQ、八喜。
便利店里的哈根達斯同樣不便宜,但人家單獨有個紅色的小冰柜,最大程度地避免誤傷,怨念聲也極少。
哈根達斯還有自己的獨立店鋪. 圖源:中國新聞圖片網
有人說,嫌鐘薛高貴,放回去就好了,誰逼著你交錢了嗎?
貴,真不是大家聲討鐘薛高的本質。
消費者的憤怒,在于鐘薛高的定位極其模糊。
想做雪糕里的愛馬仕沒問題,但也跟愛馬仕學學如何“不坑窮人錢”。
3萬元的真皮包包,端坐在奢侈品店鋪的櫥窗里,矜貴優雅、寶相莊嚴。
這包是貴,但貴得明明白白,清清楚楚,讓人心悅誠服。
人貴在自知之明,產品也一樣。
大眾產品就主打性價比,高檔品牌就要有高貴定位。
但鐘薛高很擰巴。
討好大眾消費者?高高在上的20元定價,沒看出它要下凡。
打造成高端品牌?但它很少去打造自家獨屬的渠道、店鋪或服務,而是躺進了大眾冰柜。
選擇了混便宜雪糕的圈子,又不遵守“便宜實惠”的規則,反而在一堆平價雪糕堆里當刺客。
突如其來,一刀致命。
如同一種忠厚老實人的“狠毒”,帶給人一種毫無防備的震驚和劇痛。
這才是最讓人反感的。
7月7日后,鐘薛高表示公司已經在做線下單獨冰柜。
這相當于已經默認了“高端化”的選擇,那么就不要來與平價雪糕搶紅利。
正如下班還不回家的人,最終會把公司所有人卷到晚上9點還釘在工位上干活——
鐘薛高一貴,整個雪糕行業的風氣都被“帶壞了”。
你高價我也高價,大家一起貴。
伊利出了高端線“須盡歡”,蒙牛也有定位中產女性消費群體的蒂蘭圣雪。
樸素的綠色心情都原地升級了,酵素青梅和大麥若葉的新品,賣13元。
濃眉大眼的東北大板也叛變了,推出了21.5元的每日黑巧的厚牛乳聯名款。
蒙牛“綠色心情”高配版、東北大板和每日黑巧的聯名款
雪糕價格水漲船高,10-20元的雪糕越來越多。
追根溯源,大家目光死死鎖住最先卷起來的品牌:就是從你開始的?
更深層來說,貴價雪糕集體出現,最受打擊的是平價雪糕。
“今天我們不管鐘薛高,明天我們將吃不到小布丁”在商業邏輯上是可能發生的。
15-20元的新晉網紅雪糕還沒有建立起認知度,在相似的價格區間,反而增加了老牌外國雪糕被選擇的可能性——
“鐘薛高一出,買10塊錢的夢龍和八喜都沒有負罪感了。”
尤其是奶茶咖啡氣泡水走紅后,原本靠“薄利多銷”活著的雪糕就難了。
如果你是小賣部老板,發現賣1根貴雪糕的利潤相當于賣10根小布丁的利潤,你會怎么進貨?
在多方因素的疊加下,平價的小布丁、苦咖啡、玉米棒,很可能就會被擠出市場。
存在不一定合理。合理往往需要一些前提。
雪糕變貴,在多方因素的疊加下當然可以自圓其說。
比如物價上漲,比如本身成本就高,比如營銷定位就是如此,比如這是市場打法,是品牌和消費者的雙向互選。
但如果想獲得更好的品牌發展和業界環境,不僅需要市場經濟的自發調解,更要傾聽消費者發自內心的意見、與最真實的反饋。
當然,人們對高價格產品的審視向來更嚴苛。
哈根達斯用代可可脂代替巧克力, 夢龍在國內用奶粉在國外用牛奶的雙標行為,被網友追著罵。
暫時沒有爆出“質量硬傷”的鐘薛高,也一遍遍被詰問“你到底貴在哪”。
對低價產品的態度,則要寬容的多。
蜜雪冰城曾經被爆出沒洗檸檬表皮、篡改食材日期,不少人“護犢子”:它都沒嫌你窮,你還嫌它low?
剛被封為“雪糕護衛”的雪蓮冰塊,被指生產間環境臟。慌得品牌連夜注冊抖音拍視頻自證清白。
圖源:雪蓮冰塊抖音
但網友其實根本沒覺得“塌房”:嗯,安全衛生的確是大問題,你趕緊改,我就當沒看見。
大家“守護我方雪蓮”,是維系普通人消費底線,追求5毛錢也能買到快樂和享受的權利。
大家“討厭鐘薛高”,是出于“萬物皆可消費升級”的不快,以及被貴價消費綁架的惱怒。
貴本無罪,消費升級也當然好。
但本質是花了更多錢去滿足自己更細分需求、更高層級的期待,而不是買“價不配位”的東西,半夜在被窩里越想越冤而氣得睡不著。
人當然會犯錯。然而聰明的人會吸取好的意見,對自己的錯誤加以反思和改進。
一個想做到優異的國產品牌,也是如此。
參考資料:
為什么挨罵的總是鐘薛高?. AI財經社.2022-07
鐘薛高因為虛假宣傳被罰過多少次?. 中青報-青瞳視角. 202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