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工業和信息化部、商務部、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國家知識產權局印發《數字化助力消費品工業“三品”行動方案(2022-2025年)》。方案提出,要開展品牌培育能力提升工程,挖掘中國文化、中國記憶、中華老字號等傳統文化基因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加強新生消費群體消費取向研究,創新消費場景,推進國潮品牌建設。
魯迅曾說過,“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來自民族大眾的東西,經過千百年提煉升華后,才具有生命力和持久力,才能被世界認同。國潮,從狹義的角度去理解就是潮流款式的外型設計,帶有中國特定元素的潮流消費品。從更廣義的角度去理解,就是民族品牌的崛起。
從全球角度看,各個國家都有各自的代表性國潮品牌,比如說一說到可口可樂、麥當勞、微軟、蘋果就能想到美國,一說到松下、豐田、東芝就能想到日本,一說到老佛爺、古奇就能想到法國,而一說到寶馬、奧迪、奔馳就能想到德國。中國也有很多自己的國產品牌,比如說服裝行業的李寧,白酒行業的茅臺,中藥行業的同仁堂,餐飲行業的全聚德,乳制品行業的伊利,家電行業的海爾、格力、美的,ICT行業的華為等等。
在我國目前雙循環的經濟發展模式下,特別是擴大內需、刺激有效消費也需要有代表性的、有個性的國潮品牌崛起,帶動行業引領市場潮流。在剛結束不久的618電商購物節上,年輕人群體展現出了巨大的消費潛力以及對國潮品牌的熱愛度。不少老字號民族品牌也推出了很多爆款產品,比如海鷗手表推出了首個潮表系列,還有“奶茶”黃金吊墜,國潮剃須刀等,都成為消費市場的熱門,這說明,時尚消費的潮流正在向有民族特色的方向發展。
與此同時,品牌也能產生價值,有代表性的潮民族品牌更能體現出不菲的價值。最新出爐的2022年全球品牌價值前一百名價值總額已經達到8.7萬億美元,排名第一的蘋果品牌價值為9470億美元。在2021年《中國500 最具價值品牌》排名榜上,國家電網以5576.95億元的品牌價值登頂,工商銀行和海爾分列二三名,位居前100的品牌平均每個品牌價值為1692.31億元。
資本市場對于有產品個性和寬廣護城河的國潮品牌也給予了很高的溢價,比如貴州茅臺,是典型的中國文化的代表,能以15%的業績增速維持30倍左右的估值;在港股上市的李寧也是憑借國潮品牌逆襲,股價從4港元起步,最高漲到108港元,這些就是資本市場給國潮品牌的全新定位。在A股市場,特別是消費領域還有很多國潮品牌上市公司,如全聚德、同仁堂、云南白藥、美的集團、格力電器、五糧液、瀘州老窖、伊利股份、飛亞達、比亞迪、上海家化等等,很多都是行業的領頭羊,業績非常優秀。在國家擴大內需、刺激消費政策的引導下,在國家大力發展國潮民族品牌的政策扶持下,這些行業民族品牌有望迎來新一輪高速增長。
關鍵詞: 國潮品牌 資本市場 有望迎來新一輪高速增長 貴州茅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