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氪獲悉,基于免疫代謝靶點的小分子創新藥研發公司深圳默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META Pharmaceuticals Inc.)已連續完成共計上億元的種子輪和Pre-A輪融資,領投方包括Forcefield Ventures、晶泰科技、IMO Ventures、天圖資本,另有方圓資本、德迅投資、雅億資本、新產業創投和博普資本等跟投。
此次融資將用于加速默達生物在研的三個小分子靶向創新藥向臨床試驗推進,并進一步拓展其AI代謝酶靶點發現平臺的開發,在更多不同適應癥上完成預測和驗證;另外,默達生物還將在深圳建立生物實驗室。
默達生物成立于2021年8月,由Forcefield Ventures和AI藥物研發公司晶泰科技共同投資孵化,并與晶泰科技長期在藥物發現上展開合作。據悉,其創始團隊來自紐約康奈爾大學醫學院(Weill Cornell Medicine)和紀念斯隆凱特琳癌癥中心(Memorial Sloan Kettering Cancer Center)兩家美國頂尖的研究型醫院,在免疫代謝這一新興的交叉學科領域研究多年,擅長發掘、驗證高潛力免疫代謝新靶點;晶泰科技則搭建了一站式AI新藥發現平臺。二者的合作可以打通新靶點與新作用機制的分析驗證鏈,從而加速推進前沿的科研成果向臨床管線與專利成果的轉化。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據悉,基于免疫代謝領域的前沿科研進展,默達生物要重點打造基于AI的代謝通路藥物靶點發現平臺,并已建成含上百個公開數據集的專業域數據庫,基于多組學分析建立疾病模型與智能分析模型,推動默達生物的管線開發。
目前,默達生物主攻的自身免疫疾病領域是僅次于癌癥的第二大治療領域,包括多發性硬化癥、系統性紅斑狼瘡、過敏性哮喘、類風濕性關節炎、潰瘍性結腸炎等,在全球約有3.5-4億患者,存在大量未滿足的臨床需求與創新藥缺口。同時,免疫抑制劑類藥物長期處在全球重磅藥年銷售額榜首。預計2025 年,自身免疫疾病藥物市場規模將達到1500億美元。
然而,近二十年來,該領域一直沒有新的生物機制被發掘。目前市面上的自身免疫疾病治療藥物(包括大分子抗體藥和小分子JAK抑制劑等)基于老舊的生物理論研發,受靶點選擇的影響,存在毒副作用嚴重、患者反應率低等先天問題。自身免疫疾病患者迫切需要作用機制更加安全、高效的免疫抑制劑。
據了解,基于最新的免疫代謝生物理論前沿成果,目前默達生物已發現了一系列代謝蛋白酶的全新靶點,可以實現對免疫系統功能安全、有效的調節,有望以全新的治療策略開發出一系列first-in-class藥物,為自身免疫疾病患者帶來更好的治療方案。目前,默達生物的管線中有三個first-in-class在研項目,預計將在2024年開始在中國和美國進行臨床申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