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穩住經濟大盤”成了最主要的關鍵詞。今年的時間已行至5月中旬,由于抗疫和國際局勢的變化,已經公布的各項經濟指標出現了大幅度下滑,維持穩就業、穩經濟、穩預期就成了當務之急。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出臺和進一步超常規實施細則出臺,將成為未來影響股市的主要基本面因素。
古詩云:春江水暖鴨先知。在經濟生活中,春江水暖則是股市先知。本周股市在周二大跌,但“穩住經濟大盤”的積極信號一出,周三股市立馬大漲,市場的理解是“穩住大盤”。盡管接下來將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并非針對股市而來,但股市是嗅覺最靈敏、反應最快地方,一系列穩定經濟大盤的各項舉措從出臺到產生實際效果,需要一個時間差,而股市則是立竿見影地漲聲相迎。所以,“穩定經濟大盤”與股市所認同的“穩定大盤”僅差兩個字,但其相關性一目了然。
筑底還在進行之中,但基本面開始轉暖,這對于股市走出谷底將起實質性的推動作用。
以上證指數為例,從3月15日開始構筑著一個超級大箱體,這個箱體的上限是3290點,下限是2863點,這個空間為427點的超級箱體大震蕩,見證著從3月中旬以來受疫情和國際局勢影響所經歷的風風雨雨;也可以說,這個震蕩區間度過了今年最困難的時期。接下來,大盤能夠在這個區間撐住并走出這個谷底,這才是市場所期待的。
恢復經濟的號角已經吹響,接下來會有很具體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措施對具體行業產生刺激作用。比如,通過放寬額度刺激汽車消費、降低購置稅以及適度的補貼,推動汽車行業的發展;對新基建、新能源等行業加大投入,則有利于相關上市公司提升業績。這些都是接下來的新看點。當然,也要清醒地認識到,企業供應鏈、產業鏈的恢復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更重要的是,我國經濟的生態鏈是經過改革開放四十多年來積累起來的,恢復經濟的生態鏈需要漫長的過程;更何況,由于當下的防疫,企業人員流動、物流、資金流的聚合難度不小,這對未來市場走向都會帶來影響。
5月行情進入尾聲,再過二十多個交易日,今年上半年的股市就將收官;對股市而言,也將面臨中報的影響。
今年1月至4月的經濟數據已經出臺,各項數據出現下降,國務院會議明確要讓經濟數據回到合理區間,以免大幅下滑后難以修復。對股市而言,在接下來的6月中,要走出盤旋了兩個多月的大箱體的難度較大,但這并不意味著市場不能操作。目前至少還有如下幾個機會:第一,可以提前布局中報行情。由于中期財報可以進行半年分配,那些還未實施過分配的次新股值得關注。第二,現階段市場震蕩空間還會加大,這給短線客提供了博弈差價的機會,手中的資金和股票就是每天做差價的工具,也不必再去找黑馬,自己手中的個股就是可以用來做差價的最好品種。第三,北交所擴容幅度加大了。盡管北交所目前是個小眾市場,但從個股的價位、市盈率以及質地而言,也算是一個價值洼地,也可以關注。
現在大盤是小年,一旦大年來臨,這個市場終將翻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