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訪約定的前一天,孫亦炯(上汽乘用車副總經理)剛剛從上汽乘用車安亭基地回到家里。在此之前的20天,他都吃住在公司。接下來替換他的,是楊曉東(上汽乘用車總經理)。
“現在我們每一個還在開展業務的區域,包括臨港工廠、安亭設計中心園區……都是主要領導駐守在一線。這樣一些問題的解決和協調會更方便一些?!?/p>
這樣緊鑼密鼓的提前布局和領導們輪換駐守,是因為,2022年對上汽乘用車和榮威品牌來說,都是重要的變化調整之年。
比如,如果沒有疫情,榮威的全新緊湊型SUV——鯨,現在已經在北京車展上完成了上市。
無論從名字、造型、豐富的智駕配置,都可以很容易看出,鯨這款車是今年榮威的一個新的嘗試。
孫亦炯說,現在鯨的上市大致會推遲到5月份。
作為上海市最大的汽車企業,上汽出現在了4月16日上海經信委公布的666家復工復產白名單里。目前,正在進行復工復產的壓力測試。
而作為最早一批從3月中下旬就開始備戰抗疫的企業之一,上汽乘用車在復工復產的希望到來之前,也經歷了準備充足和意外狀況頻發交織的過程。
以安亭基地為例。
3月中下旬,就確定了500多研發相關人員吃住在園區進行封閉式管理和工作。不參與封閉的人員,提前把電腦、工作站搬回了家。
為了解決這500多號人封閉期間的吃住睡問題,4月21日遠程視頻連線采訪中,孫亦炯(上汽乘用車副總經理)說,“我們想了很多辦法。”
“改造了大概二三十個洗澡設施。把沒有熱水器、淋浴堂的狀態花了2、3天時間改造好了?!边€有,把房車開到園區里,因為房車里都有淋浴設備。
更重要的吃飯問題。
孫亦炯說,花了很多精力跟當地的企業和政府協調資源。
“你要想到,四五百人,吃飯的食材也好、儲備也好,是要定期補充的。政府對我們其實還是比較支持的。”
這500人,其實也僅實現了上汽安亭基地10%的到崗率。與此同時,解決不了的問題一直客觀存在著,比如新車道路測試。
不過,所有問題都比不上物流的影響。
“比如說我們今年年底要出一款全新的車正在試生產階段,可能很多的物料都是在供應商那里,還沒有形成正常的一個批量供貨,運不過來。”
為了盡可能不影響到新產品上市的節奏,廠家就要和物流一起挖掘資源、開通行證等等……把試生產材料拉過來,確保整個后續項目能夠正常推進。
如果第一步把材料拉過來的問題解決了,那么把整車發出去還有一系列繁冗程序在后面等著。
“比如說火車發運,你到了停車場你還要做一次消殺,消殺完了之后你還要整理,整理完了之后還要拼運輸資源。到了當地有些路像高速公路不通的話我們還要繞路……”
孫亦炯說,“現在整車發運的OTD(Order to Delivery)的時間,我自己估算至少比以前要翻了大概1倍以上的時間?!?/p>
不過慶幸的是,上汽乘用車目前的管理和生產節奏只是慢了,沒有被打斷和打亂。
至于接下來會怎樣,孫亦炯認為,如果后續的時間不斷延長,受到的影響和損失一定是會越大。
“今年4月份整體的零售端情況,下滑得還是比較嚴重。而且我們在終端的情況摸下來,(消費者)整個購車的周期在變長?!?/p>
孫亦炯說,這是現在的市場現狀。
多少有些無奈,但疫情對消費者信心的影響其實也很容易理解。而對車企來說,還要經受另一重壓力,就是在有需求的情況下卻生產“斷檔”。
比如今年行情較好的新能源市場。
“我們去年賣的比較好的,比如像科萊威,包括在A0、A00級市場賣得比較好的車。我們雖然漲價了,但是需求還是有的。但是在整個供貨的環節上,制造的環節上,在3、4月份還是碰到了很大的一些問題?!?/p>
孫亦炯說,除了疫情導致的對供應鏈、生產線產能的影響,還有三個原因的疊加。
一個是去年以來的缺芯問題至今沒有根本性的轉變和解決。第二是今年原材料成本的上漲。
“一般電池今年的報價的話,基本上要上漲至少30%左右。你看有些自主品牌的產品因為這個成本上漲都停產了。這個其實是當中很大的一部分原因?!?/p>
第三,是新能源政策退坡引起的雙積分交易價格的下跌。
據了解,以前一個新能源車積分在市場上交易是四位數,現在已經降到三位數。這樣的成本壓力傳導到終端,就是漲價。
但孫亦炯認為,國內汽車市場依然是機會和風險并存的。
風險很容易理解,而機會在于兩點:新能源市場的需求和發展趨勢都在,疫情過后市場可能會有一個報復性的恢復,消費者信心提升也存在可能。
“對今年整個市場的預判,我覺得相對比較有影響,但是我總體對市場還是抱有比較樂觀的考慮?!?/p>
據說,去年3月上任之初,因為要快速了解業務,同時還要給出一套內部調整規劃,孫亦炯“百天瘦了10斤”。
采訪當天中午1點鐘接通視頻連線時,孫亦炯才剛剛結束另外一個視頻會議。不知道他的午飯是不是也在電話會議狀態下解決的。
有過居家辦公經歷的人可能都熟悉那種狀態:睜眼就是工作時間,睡覺前都是工作時間,周末也是工作時間……
但對今年的孫亦炯來說,要在疫情、缺芯、漲價、消費信心不樂觀等種種外因疊加的情況下,完成上汽乘用車品牌的戰略調整,是一件遠比高強度工作壓力更大的事情。
因為與上汽集團旗下另外兩個自主品牌——飛凡和智己,分別定位高端和豪華不同,榮威的定位是“國民車”。
在新造車運動大潮下,平價國民車領域的競爭也更為激烈,創新和成本控制之間的平衡也更難把握。
孫亦炯說,今年一方面是產品戰略的變化:
今明兩年,榮威將會有4-5款電驅產品和2-3款電動化產品。也就是說,新能源產品的占比逐漸加大。
同時,還要“堅持主流市場的同時,去探索細分市場的一些個性化的需求選擇。”鯨的出現就是對個性化、智能化路線的探索。
二是內部機制的調整變化。
“不管在組織架構上,在人員上,包括在思維方式上都需要做出一些改變?!?/p>
原標題:【疫情下的汽車人】上汽孫亦炯:拼,在危與機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