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思聰跟連花清瘟廠家以嶺藥業杠上了。
4月14日,王思聰微博轉發了一則有關連花清瘟膠囊的視頻,并配文稱“證監會應嚴查以嶺藥業”,矛頭直指全世界唯一生產連花清瘟藥物的企業——以嶺藥業(002603.SZ)。
盡管他在轉發后1小時對微博進行了編輯,刪掉這些言論,但影響已經造成。此后幾天,關于連花清瘟功效的爭議甚囂塵上。
借著前“國民老公”的輿論影響力,吳以嶺、以嶺藥業和連花清瘟瞬間被拖入輿論的漩渦中。
以嶺藥業近日爭議不斷。
在王思聰轉發的這篇“世衛組織‘推薦’連花清瘟,誰告訴你的?”的博文,內容來自擁有20多萬粉絲的“睡前消息編輯部”。
“編輯部” 博主在視頻中對人民網、中國經濟周刊等多家媒體的稿件進行剖析,并結合河北以嶺醫院院長賈振華發表的相關論文中隱瞞了自己與以嶺藥業的親密關系,客觀性存疑,以及世衛組織的報告等多項信息,最終指向對以嶺藥業股價飆升合理性的質疑。
熱度發酵后,醫藥界人士、專業媒體,甚至普通網民紛紛下場,各抒已見。
繼王思聰喊話“證監會應嚴查以嶺藥業”之后,向來在群眾中間擁有極高呼聲和權威的互聯網醫療大V “丁香醫生”也參與進來。
4月17日,丁香醫生公眾號發文《不要吃連花清瘟預防新冠》。該文詳細闡述了在目前的科學條件下,可以用下列三種措施來預防新冠,第一種物理阻斷,即常規采用的新冠病毒預防方法,包括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等;第二種誘導免疫反應,降低所釋放病毒的傳染性;第三種暴露前預防(PrEP),是指目前未感染病毒,沒有暴露于高危險環境,提前用藥以預防感染。
在詳細談完三種措施預防新冠后,丁香醫生給出結論,在目前已知的三種方式中,都無法找到有效證據支持“連花清瘟可以預防新冠”,無并且表示,沒病不要亂吃藥,連花清瘟也一樣。如果將之作為預防藥物服用,可能帶來副作用。
“一種不能預防新冠的藥物,被大批量發放給沒有感染的健康人,我們認為不應該這樣”。
對應此前的消息,以嶺藥業通過中國紅十字基金會連花呼吸健康公益行項目,先后捐贈6000萬元連花清瘟援助上海疫情防控。
同一天,“饒議科學”公眾號發文《疫情期間:不容假藥趁火打劫,不宜強行派送未經證明的中藥》,直指“如果強制性派發預防或治療新冠的藥品,一定需要嚴格檢驗,而不能讓偽劣產品頂著任何帽子——包括"中藥’的帽子——被強行派發給群眾”,“對代表性人物如吳以嶺、其企業、其產品,多年面臨真藥假藥的巨大爭議,應該嚴格審核”。該微信公眾號歸屬首都醫科大學校長饒毅教授。
連花清瘟近期的輿論風波,起源于世衛組織的一篇報告。
2月28日至3月2日期間,世衛組織召開中醫藥救治新冠肺炎專家評估會,并于3月31日發布官方報告,其中肯定了中醫藥對于救治新冠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報告發布不久,多家網絡媒體撰文稱“連花清瘟被世衛組織推薦”、中醫藥抗疫“大顯神威”、連花清瘟為全球抗疫貢獻中國智慧等。中國經濟周刊發布了《連花清瘟成“藥茅”,中醫藥行業拐點已現?》。環球網則在4月11日發布了《暴露環境下的時空伴隨者,新冠預防可用連花清瘟》。
隨著“世衛組織推薦連花清瘟膠囊”的消息傳出,以嶺藥業股價便迎來暴漲,一度在一周內幾次漲停。
針對網絡上的爭議言論和上述質疑,以嶺藥業在14日下午硬氣回應媒體,“對于網絡上的一些言論,聽聽就罷了”,并表示“不能因為‘王思聰’三個字眼,就隨意提出疑問。堅稱“公司從未在任何場合表示‘世衛組織推薦連花清瘟’”。
盡管如此,以嶺藥業股價還是遭受重挫。
15日下午,以嶺藥業遭遇盤中跌停。
16日,以嶺藥業又通過《中國企業家》表態,稱公司從未在任何場合表示“世衛組織推薦連花清瘟”。幾個來回后,投資者的信心并沒有恢復多少。過了一個周末,18日盤前其再度跌停,市值蒸發超60億元。
不僅如此,整個中藥板塊的市場表現也不甚理想,甚至有人在交易平臺上評論“王公子帶崩整個中藥板塊”。
關于連花清瘟的爭議,主要集中在兩點,一是世衛組織是否推薦了連花清瘟膠囊,二則是以嶺藥業是否涉及了虛假宣傳,再由這兩點泛化到了對整個中藥行業的審視和對連花清瘟功效的質疑。
那么, 以嶺藥業究竟是“清者自清”,還是一個事實意義上的“濁者”?
公開資料顯示,以嶺藥業由中國工程院吳以嶺院士創建,是中國醫藥上市公司20強,主要產品包括通心絡膠囊、參松養心膠囊、連花清瘟膠囊、養正消積膠囊等。
吳以嶺
連花清瘟誕生于2003年的“非典”時期,但2004年5月才獲準生產上市,這款膠囊主要的成分包括連翹、金銀花、麻黃、苦杏仁等等,主打的功效是清瘟解毒、宣肺泄熱,治療有發熱、鼻塞、咽痛等癥狀的流行性感冒。
2009年,連花清瘟膠囊被列入衛生部《人感染甲型H1N1流感診療方案》推薦用藥。由于療效確切,安全性高,且治療費用僅為達菲的八分之一,連花清瘟在專家大力推薦下銷量暴漲7倍,供不應求。
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連花清瘟因一度因表現出良好臨床療效,一躍成為“網紅”產品。同年3月,中醫藥治療新冠肺炎篩選出來的“三藥三方”,連花清瘟名列其中。之后,連花清瘟先后被列入國家衛健委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聯合發布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及20余個省市的新冠肺炎診療方案中。
有了官方背書,銷量自然節節攀升。有報道稱,在海外疫情嚴重時,連花清瘟膠囊甚至“一藥難求”,價格被炒到最高300多元一盒。在未獲批的國家,華人華僑及留學生不惜高價通過非常規渠道購買國內抗疫“神藥”。
受此影響,以嶺藥業的業績也迎來了大幅拉升。2020年其營收同比漲幅過半,達到了87.82億元。2021年依然保持了很猛的增長勢頭,前三季度的收入就有81.12億元,其中連花清瘟產品實現營業收入33.7億元,占公司總營業收入的41.6%。
今年以來,以嶺藥業股價快速攀升,累計最高漲幅為112%,市值一度達至720億元,創下歷史新高。
在爭議發生前,連花清瘟一直被視為“抗疫代表”。兩年多的大部分時間里,連花清瘟一直被當做新冠治療用藥。但今年開始,連花清瘟作為預防用藥開始邁向了更廣泛的健康人群。
在過度吹捧下,關于連花清瘟的爭議逐漸激烈。發展至今,對于蓮花清瘟的質疑,除了能否“預防新冠”,還有連花清瘟作為新冠治療藥物的療效是否被夸大,是否通過宣傳手段“吃”疫情紅利,是否存在聯合院士級專家為企業站臺等等的情況。
丁香醫生等媒體的發文,更是將以嶺藥業與這些媒體的關系放到了對立面。
這起事件中更有趣的是,4月19日,最早掀起輿論關注的王思聰微博頁面顯示:因違反相關法律法規,該用戶目前處于禁言狀態。
究竟是個別人制造話題、博取眼球的利器,還是背后又是誰動了誰的奶酪?
局勢又變得撲朔迷離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