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諾誠健華醫藥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諾誠建華”)科創板IPO過會,即將叩開A股資本市場的大門。
諾誠健華是一家創新生物醫藥企業,主營業務為治療腫瘤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創新藥的研發、生產及商業化。成立于2015年,諾誠健華自帶“明星”光環,其聯合創始人之一是中國科學院院士、知名科學家施一公。
2020年3月,諾誠健在港交所上市,發行價為8.95港元,募集資金凈額約為20.93億港元。本次諾誠健華擬募資40億人民幣,用于新藥研發項目、藥物研發平臺升級項目等等,如諾誠健華此次成功登陸A股,將實現A+H兩地上市。
如今,創新藥賽道正逐漸變得擁擠。商業化仍處于初步階段,尚未形成穩定的銷售收入的諾誠健華,闖關科創板的把握又有幾何?
2015年,懷揣打造國產創新藥情懷,施一公和崔霽松等科學家共同創辦了諾誠健華。致力于發現、研發及商業化潛在同類最佳及/或首創的用于治療癌癥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藥物。
說起諾誠健華,可能知道的人并不多。但它背后的團隊卻格外亮眼。
作為聯合創始人,施一公不僅是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結構生物學家,還曾經擔任過清華大學副校長,其在學術和科研領域的實力,為諾誠健華增色不少。他的妻子趙仁濱曾就職于強生,先后擔任高級科學家和首席科學家等職。
另一位聯合創始人崔霽松,也是全球醫藥研發界的大牛。她曾擔任過默沙東美國心血管疾病早期開發團隊負責人,也是保諾科技CEO和首席科學家。
在兩位醫藥界大牛的加持下,諾誠健華也云集了一眾明星投資機構。
2018年,諾誠健華完成由維梧資本領投的5500萬美元融資。第二年,諾誠健華又拿到了正心谷、三正健康、益普資本等累計投資的1.6億美元。
兩輪融資后,諾誠健華登陸港交所。上市后諾誠健華市值超過100億港元,施一公(夫婦)因持有該公司的股份也成功躋身“10億富豪俱樂部”。
在“施一公概念股”的加持之下,諾誠健華一直被光環籠罩。高瓴資本也注意到了這家“明星醫藥公司”,并且出手多次增持。
2021年2月,高瓴資本與維梧資本認購諾誠健華增發新股共計2.1億股。8月17日,高瓴再次出手,其二級市場團隊增持諾誠健華63.7萬股。11月4日,高瓴增持1091.4萬股,耗資1.94億港元。此番高瓴增持,也將其對于諾誠健華的持股比例由12.57%上升至13.30%。
與此同時,諾誠健華向A股發起沖擊。
根據A股招股書顯示,雖然作為聯合創始人和諾誠健華的靈魂人物,但在股權結構上并沒有施一公,他持股部分可能包含在與其配偶Renbin Zhao(趙仁濱)注冊在維京群島的Sunny View與Renbin Zhao家族信托公司間接持有公司股份9.84%,是公司第三大股東。
而公司最大股東是高瓴資本HHLR及其一致行動人在科創板股票發行先持股比例也僅占13.85%。且HHLR是根據開曼群島法律設立的有限合伙企業,不存在持有份額比例10%及以上的單一有限合伙人,根據現有披露信息和技術手段,暫時無法穿透至股權結構最末層。
從股權結構來看,諾誠健華的股權比較分散,目前并無控股股東和實際控制人。截至2021年12月31日,直接持有公司5%以上股份的主要股東之間不存在一致行動關系。公司董事會現有9位董事,亦不存在單一股東通過實際支配公司股份表決權能夠決定公司董事會半數以上成員選任的情形。
諾誠健華在招股書上會稿也坦言,公司股權相對分散,使得公司未來有可能成為被收購對象,進而導致公司控制權發生變化,可能會給公司業務發展和經營管理等帶來一定影響。
值得注意的是,從諾誠健華招股書中一季度銷售數據來看,公司客戶集中度較高。招股書中顯示,該公司前五大客戶銷售占比達到86.10%,其中第一大客戶國藥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占比37.00%。
在客戶集中度高的情況下,一旦產品被替代,將會對公司經營將會產生不利影響。
2018年至2021年,諾誠健華營收分別為161.7萬元、124.7萬元、136.36萬元、10.43億元,凈利潤分別為-5.5億元、-21.5億元、-3.91億元和-6667.9萬元,累計虧損超30億元。
公司在招股書中表示,未來一段時間,公司預計存在累計未彌補虧損并將持續虧損。
諾誠健華目前僅一款藥品在售,其核心產品奧布替尼于2020年12月獲批上市,用于治療B細胞淋巴癌,另外還有其他6款產品仍處于I/II/III期臨床試驗階段。截止2021年12月,奧布替尼的銷售收入為2.15億元,占公司收入總額比重為20.59%。
值得一提的是,奧布替尼潛在競爭對手較多,其后續商業化仍有不小的壓力。
在國內,奧布替尼的競品就包括百濟神州的澤布替尼,以及美國強生的伊布替尼。2020年,強生的伊布替尼占據中國市場份額的86.5%,百濟神州的澤布替尼占據市場份額13.5%。而奧布替尼的上市銷售時間尚短,未來業績或存不確定性。
諾誠健華的子公司花錢買理財產品、巨額債務未償還等問題,也飽受質疑。今年3月,諾誠健華發布公告稱,于2021年10月8日至2021年12月29日期間,公司透過其附屬公司認購本金總額為人民幣7.15億元的理財產品。
而截至公告發布日期,集團理財產品的尚未贖回本金總額為人民幣5.9億元。
2018年8月22日,諾誠健華的子公司廣州諾誠健華與高新科控簽訂《股東貸款合同》,高新科控向廣州諾誠健華提供股東貸款人民幣9.3億元,利息為年利率6.5%,不計復利,還款日為2024年12月31日。截止目前,諾誠健華尚未償還該筆股東貸款的本金及利息。
子公司的巨額債務是否會對諾誠健華的上市闖關帶來影響,目前爭議待定。
港股上市之后,諾誠健華實際募集資金凈額為24.16億港元,后來又進行了一次定向增發,以每股14.45港元的價格募得近30.42億港元,截止2021年12月31日,諾誠健華貨幣資金余額為59.7億元人民幣,占公司資產總額的比率為80.51%。
在資金充裕的情況下,諾誠健華頻繁募資在科創板“再吸金”,也引發了業界質疑。
新藥研發具有高度的不確定性,并且前期需要巨大的開支。2021年下半年開始,越來越多的生物醫藥科技企業遭遇了破發。
去年12月,被稱為中國創新藥“一哥”的百濟神州登陸科創板,發行價為192.6元/股,開盤報176.96元/股,開盤即破發,盤中一度大跌近20%;今年年初,創新藥公司邁威生物在登陸科創板后,也遭遇破發。
諾誠健華在港股市場上的表現也稱不上優秀。自2021年7月23日股價升至32.05港元/股后始終處于波動下跌狀態,截止發稿,諾誠健華股價為11.88港元/股,與股價高點相比超過60%,總市值為178.16億港元。
目前,中國創新藥行業仍處于快速增長階段,這條賽道正逐漸變得擁擠。商業化仍處于初步階段,尚未形成穩定的銷售收入的諾誠健華能否順利闖關科創板?A+H上市后,諾誠健華能迎來亮眼表現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