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氪「職場Bonus」(ID:ZhiChangHongLi)
職場人類學·壹
# BONUS VIEW# APRISSUE #
文 | 趙文元
編輯 | 張瀚銳、陳桐
封面 |ICPhoto
從組織進化的角度,我們有很多關于未來職場的設想,比如更高效的信息流通與協作,去中心化結構,多元雇傭關系等。
那個體在未來職場會成為什么樣子?我們期望人性的價值與個體的潛力在組織進化中能夠得以激發,也擔心個人在職場中會不會越來越成為大數據中的一個數字,成為SOP中的一個流程?
因為工作的原因,我做過不少關于職場趨勢的報告,也請教過一些專家關于職業發展的道理。但我也和不少打工人一樣,道理懂的很多,但是該踩的坑一個沒少踩。因為道理光知道沒有用,只有體會到,才能真正指導行動。
這是為什么你會看到這個專欄,我想回到職場具體的事而不是大道理,去做“野生”的職場人類觀察。如果能激發一下大家開心上班的動力,幫大家想明白職場的一些變化,學會反套路,這就挺好的了。
在溝通工具發達的時代,人們的表達欲被社交媒體、朋友圈、即時通訊對話、摸魚閑聊瓜分,曾經的散文、隨筆、博客不再流行。幸好,我們偶爾能從一些完整且認真的評論中,看到職場人閃光的表達欲。
我們開辟了職場ta見欄目,就是讓更多人看見這些職場智慧的閃光,和你們的才情,以及這些年在不同城市、不同行業、不同院校中的洞見、故事和風景。用寫作與輸出,抵抗思緒的混沌荒蕪。
受疫情影響,經常要居家辦公的職場人,已經發展出了一 套 新的著裝風格, 美其名曰 “慵懶風”(slob chic, 你也可稱之為 邋遢風)。
全球各地 一夜間冒出 不少教你如何穿好 “ 慵懶風 ” 的文章,這讓 生活在 長江以南濕冷地區 、 冬天愛穿睡衣上街的大哥大姐們自愧不如。
有作者一本正經地強調 : “ 好的居家穿搭能幫助你提升生產力,激發潛能。 ”
互聯網精英們把慵懶風發揚光大的歷史可以追溯到疫情前:拖鞋運動褲加T恤是最常見的穿搭,只要沒有內衣外穿,就是合格。至于穿格子衫,那對程序員來說已屬正式穿搭。
曾經,作為反抗西裝襯衫的著裝,牛仔褲和T恤成為IT行業的標簽,但現在情況不太一樣。隨著牛仔褲成為喬布斯和雷布斯的發布會登臺標配,其定位也開始往科技行業的“正裝”發展。如今就連字節跳動門口的保安大哥,穿的也是“互聯網正裝”:帽衫加牛仔褲。
彼時的休閑卻是此時的正式,職場裝扮在“保持專業感”和“有利于展現身體”的調和中,朝著提升舒適度的方向前進。
牛仔褲雖名義上是休閑裝,卻未必舒適。科普作者們不厭其煩地強調:緊身牛仔褲對于久坐男性精子會有不良影響,甚至都不如偏寬松的西褲來得健康。
運動褲則穿著舒適,打理方便,價格可貴可便宜,塑形與時尚度也完全不輸牛仔褲。幾乎是在互聯網公司崛起取代傳統IT公司地位的同一時期,運動褲成為了理工男們的新寵,是一種更純粹的“行業休閑裝”。
現在去北京西二旗和深圳后海等地的辦公室里巡視一場,會發現運動褲在程序員工位中的風靡度,已經遠遠蓋過了牛仔褲。
若說網紅們的“慵懶風”穿搭屬于有錢有閑之人的有意為之,打工人的“慵懶風”則有太多無奈。
互聯網的工作時長、工作壓力還有職場政治不比傳統行業少。地鐵站里一張張了無生趣的臉是在996中浸泡后的佐證。有時,連姑娘們也沒心思化妝,“男僧”們也更沒時間去琢磨穿搭風格。
另外,做過團建的人都知道,穿上一件印有口號和公司LOGO的文化衫必不可少。互聯網公司都重視“交互設計”,在一些對“價值觀”與“氣味”敏感的公司里,你的口紅色號簡直就是一份企業文化宣言。
也是因為這樣,有朋友曾在閑聊中提及這樣的擔心:若打扮得太精心,會不會被貼上“不夠進取,沉溺于生活享受”的標簽?
似乎,“精致”、“體面”、“文藝”等詞匯,就不應該出現在某些互聯網職場的日常聊天中,在一些公司的語境里,這些詞成了“真實不裝”的反義詞。
時至今日,我仍會聽到“咨詢公司的高級顧問西裝革履地去互聯網公司面試被面試官diss”的老梗。
北京市東城CBD里的時尚編輯們每天主動或者被動穿得一絲不茍,與北城產業園里的程序員們每天主動或者被動穿得慵懶隨性,其實異曲同工。
為了表達“真實不裝”,而追求另外一種形式主義,結果又重新變得很裝。這也像是幾年前,一些互聯網公司為了反對傳統領域的假大空,發明出了一堆黑話。
這種情況下,平等包容開放的互聯網精神更像是一件外衣,有時只不過是用新的形式主義取代舊的形式主義,用花名取代英文名,用牛仔褲替代了西褲,又用運動褲替代了牛仔褲,僅此而已。
管理文化、同伴壓力、工作時間、消費能力,都在影響著穿衣自由,我們需要承認,職場就不是一個追求穿衣自由的地方。但至少我們應該多樣一點,允許慵懶也歡迎精致,讓自己和團隊都能享受更自如的狀態,讓當下已經有些沉悶的互聯網釋放一些創造力。因為多元化就是活力,活力意味著創造力。
你所在的行業有哪些常見職場穿搭?
你面試互聯網公司的時候會怎么穿?
歡迎在評論區暢所欲言,好問題有機會被作者看見回復~
作者卡片
36氪「職場Bonus」(ID:ZhiChangHong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