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30日,湖人與奇才達成一致:奇才送出威少、2024年和2028年的二輪簽,換回庫茲馬、波普、哈雷爾和當天選秀的22號簽。威少與詹姆斯、安東尼·戴維斯組成了「三巨頭」。再加上「甜瓜」安東尼等實力老將的加盟,賽季初開出的季前冠軍賠率,湖人和籃網的奪冠賠率排名分列聯盟前二。
2022年4月6日,湖人客場110-121不敵太陽,正式無緣本賽季季后賽。
整整250天,湖人巨星與湖人球迷們,做了一場夢。
自1984-1985賽季聯盟首次引入季前冠軍賠率以來,每個賽季最被看好的兩只爭冠球隊(本賽季是湖人和籃網)從未缺席過季后賽,而湖人(開季前奪冠賠率第二)是首支無緣季后賽的球隊。
而「難兄難弟」籃網隊的日子也不好過,他們目前暫排在東部第八,需要通過附加賽進入季后賽,仍然存在著無緣季后賽的尷尬處境。
季后賽,向來都是NBA球隊們的寸土必爭之地。那么,無緣季后賽,對于湖人這樣的超級豪門,到底意味著什么?對于其他同樣無緣季后賽的中小球隊而言,又意味著什么?
NBA季后賽,向來是球星證明自己的舞臺。
到了季后賽,比賽強度陡然提升,無論進攻還是防守,球員們都會拿出百分之二百的精力投入比賽。雙方都會拼到刺刀見紅,每一個籃板,每一次得分,甚至每一次犯規都有可能左右整個系列賽的走勢,在這么強大的壓力之下,對球員的身體和心理都是巨大的考驗。
2018年季后賽詹姆斯的極致個人表演
然而,并不是每支球隊都能擁有巔峰詹姆斯這樣極具統治力的球星。每個賽季的NBA,也只有一兩支能夠擁有絕對爭冠實力的球隊,大部分球隊特別是那些來自中小城市的球隊,都不在真正的爭冠組之中。
但是,小市場球隊仍然可以通過管理,運營等手段搶到季后賽席位,賺取到季后賽的參賽「紅利」,為球隊長期發展奠基。
在1982年開始,NBA聯盟設立了季后賽獎金池,具體數額根據勞資協議規定設置。球隊參與進季后賽,不僅意味著這支球隊成為了「城市之光」,更加現實的意義是可以通過高水平的NBA季后賽比賽,出售數量更多、價格更高的季后賽門票,以及高額的電視轉播分成。
最初設季后賽獎金的時候,總額僅有150萬美元。而近幾個賽季已經漲到1500萬美元。以NBA的整體運營狀況來看,這個賽季的獎金池比起往年只高不低。而獎金的分配也經歷了專家們的商討和修改,目前已經形成固定的體系。這筆獎金是按照比例分配給參加季后賽的所有球隊,并且分成兩部分。
第一部分獎金:常規賽戰績最好球隊和常規賽東西部排名前六球隊不同數額的排名獎金;
第二部分獎金:分配給參加首輪比賽的球隊,次輪比賽的球隊,東西部決賽的球隊,總決賽贏方和總決賽輸方不同數額的獎金,叫做輪次獎金,打多少輪季后賽就拿多少輪的獎金;
每一項的獎金是可以累加的。例如最終打進總決賽的兩支球隊的總獎金數=分區名次獎金+首輪獎金+次輪獎金+分區決賽獎金+總決賽獎金(輸或者贏獎金不同)
2012-2013賽季NBA季后賽獎金池分配方案
也就是說,每個賽季拿到冠軍的球隊可以分走其中近30%的份額。而在季后賽中走得越遠的球隊,獲得的獎金就越高。
但若遇到不可抗力因素時,NBA聯盟自身的損失也十分巨大。在2020年全球飽受疫情困擾的情況下,NBA進入了短暫的停擺。據悉,若當賽季(2019-2020賽季)取消,那么球隊當地電視臺的轉播收入也將受影響,NBA預計將損失高達9億美元的全美電視轉播收入。
好在NBA聯盟最終研究好了方案,在奧蘭多的迪士尼園區中進行了剩下的賽程,將損失降低到了最小。
與按部就班的常規賽相比,季后賽才是每支球隊,乃至每個城市「拼刺刀」的舞臺。
季后賽的每場比賽都是生死戰,不會有任何放水;每場比賽都是全國直播,超遠三分、翻身跳投、隔人暴扣都可以成為媒體的頭條報道。
2011年小牛(獨行俠)對陣熱火
到了季后賽,每支球隊仿佛又站在了同一起跑線。不管常規賽到底排了第幾,現在滿場的觀眾們都帶著球隊的標志,小球迷們上躥下跳,電視臺相繼轉播,各大主持人開始研究奪冠概率,整個城市都在為球隊加油鼓勁。
一支NBA球隊,主要的盈利方式還是來源于轉播和門票,其中門票收入仍然占據球隊收入的「大頭」。
NBA每場比賽的票價浮動很大,一些小球市的某些比賽你甚至可以搶到10美元以下的票,反過來熱門球隊做客小球市時票價也不會太便宜。不過,以2017-2018賽季為例,根據這張表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出,NBA球隊的門票收入,始終是球隊總收入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017-2018賽季NBA各支球隊門票收入占比
其中,門票收入占比較高的球隊分為以下幾種情況:
球隊本身處于大市場城市,球隊本身的金字招牌自然可以招來高額的門票收入。例如紐約尼克斯,盡管近幾年戰績有所起色,但仍然不屬于爭冠熱門球隊,但憑借著地處紐約,也可以躋身榜單前三。
很多球迷到麥迪遜廣場花園球場不僅僅是為了觀看一場NBA比賽,也是為了尋找偶遇明星的機會。這就是大市場球隊的優勢,他們不僅有高額的轉播合同,還能吸引大量球迷到現場觀看比賽,無論戰績是否好看,球隊都可以保持極高的上座率。
球隊所處城市本身市場一般,但球隊實力強勁。這種情況的代表就是克利夫蘭騎士隊了。因為曾經詹姆斯的存在,騎士隊主場速貸球館的上座率,一度達到恐怖的100%。
騎士主場速貸球館
第二種情況,即球隊所處城市不錯,且球隊實力也很強勁,近幾年的代表就是金州勇士了。他們在15-18四個賽季中拿下來三個冠軍,以斯蒂芬·庫里、克萊·湯普森以及以自由球員身份加入球隊的凱文·杜蘭特組成的「瀑布兄弟」打法華麗,球迷自然愿意買票到現場觀看比賽。
據統計,勇士的賽季收入達到3.59億美元,其中門票收入高達1.43億美元,占到總收入的40%——要知道,金州勇士的主場甲骨文球館的容量是不如麥迪遜廣場花園球館的,所以這個門票收入的水平令人驚嘆。
而排名墊底的幾支球隊無非是球隊戰績常年很差,經常缺席季后賽。常年缺席季后賽就使得球隊競爭能力下降。長此以往,球迷們不為球隊買賬,球隊很難繼續發展下去。
第三種情況,即球隊中有潛力新星或者一線球星,但身處小市場球隊,收入有限。其代表就是明尼蘇達森林狼,球隊中有已經是全明星級別的卡爾·安東尼·唐斯,但球隊整體收入以及球隊門票收入仍然較低,這就是明尼蘇達本身的市場容量較小。
總之,通過分析門票收入高低對球隊的影響,我們不難看出:若想提高球隊收入,除非本身身處紐約,洛杉磯,舊金山這種大城市,那么只能專注于球隊的戰績,提升球隊實力,爭取成為季后賽的常客。這樣本地的球迷才會對球隊保持熱情,并持續為球隊創造必要的經濟收入。
上面我們提到,季后賽可以為球隊帶來更多關注,由此球隊營收也將上一個檔次。像洛杉磯,紐約這種坐擁大市場的球隊,成績對于他們來講固然重要,但身處黃金地帶,無論成績如何,他們的收入都不會太差。
因此,相對于大城市球隊,季后賽經濟對于「小球隊」其實更加重要。他們需要通過參加季后賽,證明城市依然「活躍」,并為球隊帶來更多營收。
2018-2019賽季,擁有了超級巨星的卡哇伊萊昂納德帶領多倫多猛龍隊隊史首次進入NBA總決賽,與已經在四年內拿下三次冠軍的金州勇士隊相遇。據悉,多倫多猛龍所在的主場豐業銀行球館的平均票價,創近9年總決賽雙方主場平均票價新高,其平均票價甚至超過了第二名和第三名之和。
2011-2019年NBA總決賽平均票價前十
相同的情況,也出現在2020-2021賽季的密爾沃基雄鹿隊。據VISIT Milwaukee網站統計,2021年雄鹿隊在NBA季后賽的奪冠征程,一共為當地市場帶來了5760萬美元的經濟消費。
第一輪(5月22-29日vs邁阿密熱火)270萬美元
第二輪(6月5日-19日vs布魯克林籃網)1280萬美元
第三輪(6月23日-7月3日vs亞特蘭大老鷹)1410萬美元
總決賽(7月6日-7月20日vs菲尼克斯太陽)2800萬美元
NBA總決賽的影響力,除了拉動球隊營收以外,對于球隊所在城市的GDP以及就業,也都有正向的影響。例如單單總決賽第六場,就為密爾沃基創造了近千萬美元的經濟影響,市中心酒店住宿率達到82%,平均價位240美元/日,當地的稅務收入就超過了110萬美元。
同時,季后賽對城市的影響不只是在經濟層面,在文化影響力上密爾沃基也取得了可觀的增長。據媒體監測公司Meltwater統計,NBA季后賽與總決賽一共為密爾沃基雄鹿隊創造了3310億人次的驚人曝光量,幾乎與常規賽全程積累下來的流量數據持平。谷歌趨勢數據分析顯示,「密爾沃基」作為詞條的人氣,也達到了近五年新高。
NBA總決賽對球隊城市GDP的影響
NBA總決賽對球隊城市就業率的影響
再以灰熊為例。在本世紀第一個10年中,灰熊隊基本都處于虧損狀態。在這十年中灰熊隊只進了三次季后賽,并且全部止步首輪。盡管球隊中有當時年輕的希望之星保羅·加索爾,也無法改變球隊現狀。
灰熊時期的保羅-加索爾
但灰熊隊在2010-2011賽季應該來轉機。他們在當賽季排名西部第八,并且在首回合與馬刺隊的比賽4-2拿下系列賽完成了「黑八奇跡」。擁有馬克-加索爾和扎克-蘭多夫的「雙塔組合」,灰熊隊在球隊實力上得到極大提升。
盡管當賽季灰熊隊仍處于虧損狀態,但自此賽季起,灰熊隊應該了在營收方面長足的進步。在此后的10年間,灰熊隊先后七次進入季后賽,值得一提的是,灰熊隊本賽季目前仍然穩居西部第二(55勝24負),他們仍然有機會沖擊歷史最佳戰績。這對于一支小市場球隊來講,是一個很大的進步。在營收方面,灰熊隊在2017-2018賽季迎來了最高的營收,當賽季營收高達2700萬美元。
孟菲斯灰熊隊近20年來營收情況
本賽季,湖人「三巨頭」的工資總和高達1.2億美元——要知道,NBA工資帽是1.124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