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之后,你還會玩多久手機?
作為入睡前的保留節目,玩手機總會讓人無意間犯了拖延癥:說好只玩五分鐘,再看表已過去一小時。
可惜沖浪一時爽,眼瞎火葬場。看久了手機,總會感到視物模糊、雙眼干澀,甚至被屏幕一晃,還會產生“亮瞎眼”的錯覺。
直到此時,很多人才后知后覺地擔憂:
擔心在黑暗中玩多了手機會“瞎”,并非杞人憂天。時不時地,總有人因長期在黑暗中玩手機“失明”而被報上新聞。
究其病因,眾說紛紜,其中最恐怖的一種觀點認為,夜晚玩手機會患上黃斑病變,誘發眼癌,一旦患病就只能等著失明。事實果真如此嗎?
黃斑區是視網膜視覺細胞最集中的部位,也是視網膜最敏銳最重要的區域,負責視覺和色覺的視錐細胞便分布于該區域。
圖片來源:實拍
黃斑與眼球的關系,就如膠卷與相機。黃斑病變,意味著“膠卷”受損,通常會帶來視力下降、視物變形等等問題。
一般來說,黃斑病變多在老年人身上出現,年齡增長、遺傳、慢性光損傷等原因都可能誘發黃斑病變。
但玩手機這個選項,從來都只是謠傳,沒有任何臨床研究能夠證實。手機屏幕的亮度,也遠比不上自然界,算不上“強光”。
事實上,很多人對失明的恐懼,往往發生在被手機屏幕“亮瞎眼”的那一刻。
習慣了黑暗下的手機屏幕,再點開亮度不同的新頁面, 或者看到游戲中的閃光特效時,人們常常會感到光線刺眼,一時間很難看清屏幕,直到幾秒后才能適應光線。
這種晃眼的感覺,雖然不舒服,但并不會致人失明。
人眼視網膜上的感光細胞,分為視錐細胞和視桿細胞。當人從暗處看向亮處時,總能瞬間看清物體,這便是視錐細胞在將光信號轉變為生物電信號,整個過程叫做明適應。
而短暫地“亮瞎眼”,是因為剛受到強光刺激時,視錐細胞“沒反應過來”。等到視錐細胞全部投入工作后,眼睛對光線的敏感度降低,才能適應強光,一般幾秒鐘就能恢復。
此外,人眼被閃光照射后,可能會出現眼前一黑的情況。這是因為眼睛已經適應低照明的環境,突然被強光照射,眼睛對光線的敏感度下降,需要重新適應環境。拍照時被閃光燈閃瞎眼,也是同樣的原因。
如此看來,光線并不是令人致盲的罪魁禍首。那為什么關燈玩手機,眼睛還是會不舒服呢?
關燈玩手機不一定會失明,但對眼睛的傷害無疑是巨大的。
由于人的瞳孔會根據光線強弱調整大小,在暗光下瞳孔會由3mm放大至6mm,以看清周圍環境。
如果在昏暗的情況下用眼,可能導致瞳孔長時間散大,眼內液循環受阻,眼壓升高,甚至誘發青光眼,出現視力模糊、眼睛疼痛等癥狀。
有人會通過開啟深色模式、貼防藍光手機膜來降低對眼睛的傷害。但科技可以助力,壞習慣卻難以改變。關不關燈不重要,重要的是用眼習慣。
正常情況下,人的眨眼頻率是20次/分鐘。但當人們使用手機等電子設備時,由于注意力高度集中,眨眼次數會下降至7-8次。
眨眼這一動作看似微小,卻能在很大程度上保證眼睛能正常發揮功能,可以刺激淚腺分泌淚液,讓淚液均勻地分布于眼表上,保持眼球濕潤,并沖刷掉外來的異物。
而長時間玩手機導致的眨眼次數減少,會讓淚液蒸發過快,導致眼睛干燥、紅腫疼痛,甚至發展成干眼癥。
圖片來源:unsplash
更不要說,眨眼本身也是讓眼睛休息的一種方式,長時間不眨眼,對你的“感光部件”來講就是過度工作,時間一長自然也會疲勞,也會抗議。
此外,長時間玩手機,還可能會導致眼中風。
人眼中,動脈和靜脈血管作為給細胞供給營養的“管道”,在維持視網膜正常工作上功不可沒。所以一旦當這些血管堵塞,缺血的視網膜就會很快“罷工”,也就是“眼中風”。
圖片來源:新聞360
眼中風發病迅猛,致盲率高達90%,患病者會突然視物模糊,在短時間內視力急劇下降,甚至瞬間失明。
眼中風與黃斑病變一樣,偏愛中老年人群,但也絕不會放過用眼過度的年輕人。一旦超過90分鐘黃金急救期,視力可能很難恢復,影響正常生活。
護眼真正的重點,唯有保持良好的用眼習慣。
那么,長期手機電腦不離身的現代人,該如何盡量保護眼睛呢?
|多眨眼
長時間盯著電腦,人的眨眼頻率會降低。建議有意識地提高眨眼次數,讓眼睛得到適度的休息。
推薦使用“20-20-20”的模式來讓眼睛定期休息:每用眼20分鐘就穿插20秒的休息時間,并將視線移開電腦或者手機,看向20英尺(約6米)外的地方。
|多曬太陽
已有多項研究表明,近視的發生與視網膜多巴胺的分泌有關,而陽光照射能促進多巴胺分泌。
走出大門感受春光,多看窗外而不僅限于綠色,才能有效護眼。
|開燈玩手機
在昏暗的燈光下,即便打開護眼模式、夜間模式,也不過是把手機背景亮度調低,讓屏幕不再刺眼。但這改變不了黑暗環境中光線對眼睛的刺激,仍會出現眼疲勞等問題。
抵抗不住睡前玩手機的誘惑,不如開燈再玩。
|定期眼檢
現代人用眼多,許多眼部疾病也非急性,如果等到有了癥狀再檢查,往往為時已晚。
定期在醫院進行全面的眼科檢查,才能盡早診斷并預防潛在的眼部疾病。
圖片來源:unsplash
工作生活中,人們不可避免地要使用手機,但別忘了對眼睛友好一點。
畢竟,眼睛是心靈的窗戶,手機能換,眼睛卻只有一雙。
參考文獻
[1]楊煥娟,關瑞娟,李凌.年齡相關性黃斑病變流行病學研究進展[J].高原醫學雜志,2019,29(03):60-63.
[2]許夢涵,劉濤.青光眼發病機制相關信號轉導通路的研究進展[J].國際眼科雜志,2021,21(06):1021-1024.
[3]劉宏偉.眼中風是中老年人最危急的眼病[J].保健醫苑,2015(09):24.
[4]唐穎,田甜,葛紅巖.干眼癥發病機制與發病因素的研究進展[J].醫學綜述,2019,25(11):2196-2201.
[5]Mingguang He, MD, PhD; Fan Xiang, MD.Effect of Time Spent Outdoors at School on the Development of Myopia Among Children in Chin.Original Investigation[J].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