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喜茶產品全面降價之后,奈雪的茶也官宣大幅降價。
3月17日,奈雪的茶大幅下調產品價格,最高降幅10元,目前已無30元以上產品,14至25元成其主力價格區間。同時,推出20元以下新茶飲產品線輕松系列,并承諾每月上新“1字頭”產品。
此前的2月中旬,喜茶宣布門店全面降價,所有產品降至30元以下,并稱“今年不漲價”。
兩家新茶飲頭部品牌接連降價,不僅讓人產生疑問,是消費真的不行了,還是年輕人不愿意再買高價奶茶了?
實際上,在門店拓展放緩的情況下,如何實現業績增長才是最關鍵的。無論是現在的降價,還是以前的漲價,新茶飲企業都在隨著市場變化而進行調整。
從另一個角度看,它們都在放寬價格帶,覆蓋更多的消費人群。
新茶飲經過多年的發展,與過去相比,正進入一個相對放緩的新發展階段。
2021年,新茶飲門店規模37.8萬家,連鎖化率達36%,上市企業1家。
行業融資事件數量和所披露融資金額,達近10年頂峰。新茶飲市場,在這一年迎來大爆發。
但伴隨著融資、上市的同時,降價、關店、裁員、持續虧損等一系列事件在新茶飲的頭部企業連續上演。
面對內卷嚴重 、成本上漲、疊加疫情影響,外加內部管理以及食品安全等問題的困擾,新茶飲賽道在2022年進入了放緩求穩的發展階段,每個企業都在尋找新的突圍點。
《靈獸》梳理新茶飲2022年披露的8起融資事件后,發現均是以垂直細分品類、切下沉市場、模式更創新的品牌為主。
截至3月月21日,2022年中式新茶飲共有8起融資事件。
1月份披露的小仙兔獲得千萬元天使輪融資,打造的是會員制創新模式;檸季獲得數億元A+輪,產品全部以檸檬風格為主;荷田水鋪完成戰略融資,產品以養生藥茶為主;椿風完成戰略融資,以“藥食同源”的養生飲品為主。
2月份完成融資披露的有以鮮果為主的蘇閣鮮茶、以酸奶為主打產品的新疆品牌西琳姑娘,及獲得6億元融資披露,以“燒仙草”品類為主,更下沉的書亦燒仙草。
3月18號剛剛完成融資披露的茶嘟嘟,主要切的是大眾茶飲市場,產品價格帶介于10元-20元之間,是市場里相對中客單價,且門店計劃主要布局二線及以下城市。
對2月份獲融資的書亦燒仙草,一位行業人士對《靈獸》表示,“從原料‘燒仙草’來說,目前市場上產品的創新仍舊處于早期,尚且停留在初級階段,一些品牌針對‘燒 仙草’的創新主要是從包裝、食材搭配、營銷上來開展的,而對于其深加工,以及功能性的創新相對較少,還有諸多潛力待挖掘。”
同時,上述人士稱,“更細分的產品,相對于市場同質化嚴重的產品來說,更容易形成自己的差異化區分,關于模式上的創新屬于一個附加值,最終還要回歸到產品和做下沉?!?/p>
在經過2021年的“大爆發”前,中高端新式茶飲店增速較快,市場規模自2015年的8億元增至2020年的129億元,復合年增長率達75.8%。但同時伴隨著的是“數量越來越多,產品上也越做越同質”。
在新茶飲品牌越做越像的背后,中高端市場規模的暴漲,資本市場對新茶飲賽道的態度,也開始呈現反轉。
去年年中,一些長期關注新消費賽道的投資人就曾對《靈獸》表示過,避開新茶飲賽道中的奶茶品牌,對于只聚焦于兩三款單品打造爆品的項目很感興趣。
經過近兩年的爆發式增長,新茶飲賽道的競爭程度已經從“激烈競爭”衍變成了“激烈內卷”。
“在新茶飲賽道上,基于此前的環境去考慮投資的話,幾個頭部品牌終究是繞不過去的,所以我們會關注品類更垂直,已經做出爆品,有差異化打法的新品牌?!币晃煌顿Y人對《靈獸》表示。
對此,行業觀察人士對《靈獸》表示,時下面對新一代消費群體,憑借差異化單品破圈,斬獲新增用戶,并依靠自身優勢路徑,進行新增用戶留存,最終實現新客的轉化與老客的復購,對于頭部新茶飲企業,和一些新玩家來說,至關重要。
與此同時,對于新一代消費者的崛起,也需要新茶飲品牌以更新的方式觸達用戶。
進入“激烈內卷”時期的新茶飲,新品牌試著用差異化“撕”開一道口子。
據《靈獸》觀察,目前市場上的一些新品牌也開始層出不窮的做出“創新”。
比如,在產品品類上做“聚焦”。店內只有一個SKU,只賣一款產品檸檬茶的麒麟大口茶,除了冰度和糖度外,其他都沒得選。據了解,目前有8家店面。
該品牌創始人林森此前接受媒體采訪時曾稱,“除了模式的創新外,在檸檬茶品類上也做了改良,以嗅覺為突破點,通過香氣來實現產品的差異化?!?/p>
再比如,以聚焦一款原料做差異化的椰子類專門店,在深圳有不少網紅新晉品牌,以椰子水、椰漿為基底,圍繞“椰子+”做產品。
一位該類品牌的某企業運營總監透露,“我們同時也有一些與椰子食材相關的小零食,售價在8-10元。這款零食在門店收銀臺處銷售,基本上點單顧客,都會順手帶一包,可以提升客單價。”
據了解,新茶飲品牌除了在模式和產品的創新之外,還有一些以“低價策略”做突圍的品牌。
位于上海的Cubic Coffee 三立方咖啡(下文簡稱三立方),模式和Manner很像,但價格卻更低,在三立方的門店僅有13款產品,不分大小杯,黑咖啡統一10元/杯,奶咖統一15元/杯,手沖20元/杯,自帶杯再減5元。
也就是說,如果顧客自帶杯,只需要花5塊錢,就能買到一杯美式,還可以免費加濃。
同樣是在上海,也以“會員制”打出低價模式的小仙兔,想把商超的會員制,復制到了茶飲行業,稱顧客只需用9.9元年費辦理會員卡,就可以享受“會員價”。如,純茶5.9元、奶茶6.9元,一杯楊枝甘露只要9.9元;1000毫升的一桶水果茶11.9元就能買到手。
不過,相比于品類覆蓋衣食住行的商超,茶飲仍然是個單一的品類,很難讓顧客為了一杯奶茶而專程前往。所以,“會員制+低價”做茶飲,最終能不能成功,考驗的是產品的穩定性和門店的便利程度以及對供應鏈的整合能力。
一位行業觀察人士表示,新品牌要打造有競爭力的商業模式,得圍繞三個基本點來做:一是,總成本領先。但是要做到總成本領先,壁壘最高,這需要深耕產業鏈的資深玩家入場,用上游的整合能力把價格打下來,做下沉;二是,做差異化戰略,通過產品或者模式的創新,突圍市場;三是,做聚焦,把一個產品或者品類做到極致,可以更快撬動消費者的心智,再者可以讓內部運營更為簡單高效。做到其中任何一個,都能做出戰略定位。
對于不斷升級迭代的新茶飲,發展到今日,從產品上來看,多偏向于多元化,以綜合性品牌居多。在一定程度上這利于擴大品牌受眾,但也在品類價值上做了一定程度的妥協。
從《靈獸》梳理的幾個今年剛獲融資品牌中,其中,獲得數億元融資,聚焦青檸品類的品牌,自去年獲得字節跳動和順為資本的A輪融資后,也備受資本的關注和青睞,后走出發源地華南,完成擴張。
就此來看,新茶飲也有機會從大而全的頭部品牌,轉向更聚焦品類的新品牌。
但對于想開局就完成覆蓋率的跨界者郵局咖啡,卻引來諸多的質疑聲。
郵政快遞做新茶飲,有其自身優勢,但也有矛盾和挑戰。
從數據上看,郵局咖啡在未來規模想象覆蓋率上,優勢很明顯:9千個攬投部,便民服務站35萬個,村郵站10萬個,5.4萬個營業支局所和42萬個信息系統完善的合作郵樂購站點,服務網點鄉鎮覆蓋率達到100%。
若按照這組數據來計算的話,郵局咖啡覆蓋率絕對無敵。
但是,單靠高覆蓋率去挑戰行業巨頭深耕多年的主業,郵局咖啡顯然目前還未成熟,畢竟目前除了門店分布廣泛、覆蓋率高之外,郵局咖啡的競爭優勢并不明顯。
據《靈獸》了解,郵局咖啡2月14日在廈門正式營業,這是中國郵政做的第一家直營門店。以復古綠布景和標志性的郵筒作為門面設計,帶著濃濃的中國郵政色彩。
從廈門郵政微信公眾號上老看,在郵局咖啡店內,有咖啡、茶飲、甜點,單價在20-40元之間。另外,在保留郵政普遍服務的基礎上疊加了咖啡飲品和郵政文化創意服務,如定制的明信片、筆記本、伴手禮、帆布袋、潮玩、虎爪杯等。
而從郵局咖啡當前的運營來看,其特色主要集中在郵局主題場景,靠“情懷”吸引一波流量,飲品上的優勢并不明顯。且有不少消費者在大眾點評上表示,價格貴。
此外,在選址方面,郵局咖啡與郵政網點高度捆綁,但網點布局未必與消費者習慣一致。
這些問題,都是擺在郵局咖啡面前的挑戰。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郵局咖啡由中國郵政和中域咖燁合作打造。據天眼查信息顯示,上海中域咖燁管理咨詢有限公司成立于2021年9月1日,在股權方面與中國郵政沒有關系。
這也意味著,中國郵政將采取第三方運營的模式拓展郵局咖啡。
從中國郵政對外投資行業分布圖上可以看到,除了占56.25%主營業務交通運輸外,中國郵政還布局了租賃商務、批發零售、金融業、文化體育、住宿餐飲等各個行業。
或許在快遞業競爭激烈的當下,郵政快遞跨界新茶飲行業,是在試圖謀求新的出路。
當然,對于郵局咖啡的跨界,無論最后結果如何,大家有目共睹的是,郵政快遞也在試圖爭取獲得新崛起消費者的關注和喜愛。
但回歸到新茶飲企業能否跑通模式的點上來說,郵政咖啡還應該去考慮自身大規模集采的能力、源頭品控能力、拼配茶比例調配能力、從上游獲得消費新趨勢的能力,以及最終是否能打造出一條穩健供應鏈的能力。
1992年進入中國,獨立包裝的立頓小茶包,僅用五年的時間就完成茶包銷售額第一、市場占有率第一。
到2005年,立頓紅茶的銷售額突破了28億美元。
2019年立頓茶業務營收達到20.8億歐元,約合163.3億元人民幣,高于我國2019年top10茶企營收之和(134.5億元人民幣)。
《靈獸》了解到,在2021年,立頓一共在中國市場經營著超過200個產品,涵蓋茶包、茶粉、罐裝散茶等多個品類,每年賣出約20億杯茶。數年中一直保持雙位數的復合年增長率。
今年10月,立頓日養草本茶就推出了一款茶包新品“神氣茶”,即人參枸杞烏龍茶。據了解,這款茶包也是立頓迎合“健康養生”風潮,推出的一款產品
“疫情之后,我們看到消費者對強健身體、增強免疫需求激增,所以我們推出了這款養生茶。”立頓品牌方曾表示。
而中國是世界公認的“茶葉王國”,有3000多年的茶葉栽種史。從18世紀初開始,茶葉就是中國出口商品的第一。
對此,有不少新銳品牌,開始打造類似于立頓的袋泡茶產品,想重新培育市場,吸引年輕消費者。
例如,上個月融資披露的傳統茶飲品牌“一念草木中”,成立于2021年2月,是一個新銳中國茶品牌。創始人夏正是一位連續創業者,此前曾任阿芙精油VP。
從公司的產品上來看,主打精品包裝茶,同時覆蓋限量茶禮盒等。
據《靈獸》觀察發現,在不同的茶包中,分別添加了不同的香味,例如,綠茶以梔子花香和果脯香為主,產品打出宣傳語為“只聞花香,不見花”,白茶茶包以話梅黑糖香氣為主,紅茶以桂圓干香氣為主,烏龍茶以焦糖香氣為主。
對此,一位“老茶客”表示,把中國傳統原葉茶最經典、最原始的茶香給覆蓋掉了,這哪里還是傳統原葉茶?而且茶葉在茶包內,也看不見茶體,也無法從茶芽上作觀賞。
另外有網友表示,“和小罐茶一樣,又是一款重營銷的模式,但是將經典的傳統中國茶做成快消品,應該不會長久。”
面對該類新銳品牌,行業觀察人士表示,立頓在西方的成功一定程度上得益于它與西方的“快”文化自洽,而茶文化在中國有悠久歷史,也一直被當作“慢”文化對待。對于中國愛茶人來說,講究的是制茶的工序,喝的是慢“功夫”,而不是標準化,更不是快速出產量的工業化產品。
“一些新品牌在打造產品時,應該多考慮產品如何形成文化自洽。而不是為了對標某品牌,而打造產品,做成該品牌的‘影子’,去與之抗衡,最終還是會落寞收場?!毙袠I觀察人士對《靈獸》稱。
所以,不管新茶飲的風向哪兒吹,作為“選手”,在踏入賽道之前,應該先去做好賽前準備,而不是風往哪吹,就往哪跑。(靈獸傳媒原創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