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德時代的對手們正相繼上市。
繼2022年1月27日,LG化學旗下子公司LG能源解決方案(KOSPI:373220)在韓交所上市后,3月11日,中創新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創新航“)正式向港交所提交招股書,擬登陸港交所。
中創新航首次募股計劃籌集資金高達15億美元(約合95億元人民幣),如果成功過會,這將是2022年以來港交所最大規模的IPO。
中創新航前身為中航鋰電,成立于2007年,總部位于江蘇常州。目前,中創新航第一大股東為常州金沙科技投資有限公司,持股比例約為21%;成飛集成(002190.SZ)是第二大股東,持股比例約為12.6%。
中國汽車動力電池產業創新聯盟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動力電池裝車量累計154.5GWh,其中中創新航裝機量為9.05GWh,位列中國第三,全球第七,在國內裝機量排名前五的電池企業中,中創新航也是唯一未上市的頭部電池企業,其估值已高達630億元,是鋰電行業最大的黑馬。
招股書顯示,中創新航此次赴港上市所募集資金將用于新建和擴建多個動力電池和儲能系統的產業基地項目;先進技術研發;營運資金及一般公司用途。關于上市規劃,中創新航方面向財經汽車(ID:caijingqiche)表示,“目前公司處于靜默期,以公告信息為準。”
2019年至2021年,中創新航的動力電池銷量由1.62GWh增至9.31GWh,復合年增長率高達139.7%,是中國前十大動力電池企業中唯一一家每年同比增速超過100%的企業。一旦有了資本市場的助力,中創新航有望跑出新的加速度。
▲ 數據來源:中國汽車動力電池產業創新聯盟
中創新航之所以被稱為鋰電最大黑馬,主要是因為以磷酸鐵鋰電池起家的中創新航,雖是國內老牌電池企業,但一直游離在主流電池企業之外,由于早年電池技術路線偏向三元鋰電池,中創新航一度陷入虧損的危機中。
轉機發生在2018年。這一年,中創新航迎來了新的董事長兼總經理劉靜瑜。據中創新航此前控股股東成飛集成的年報顯示,2017年、2018年中創新航虧損額分別為3.3億元和7億元。
劉靜瑜接棒中創新航后,實施戰略、市場、產品和客戶四大轉型,集中公司優質資源并確定目標客戶策略,全面聚焦乘用車市場,產品也從單一的磷酸鐵鋰向三元鋰電池發力。
為搶占市場,2019年至2021年,中創新航動力電池平均價格依次是870元/KWh、640元/KWh以及650元/KWh。低價帶來的市場效應立竿見影,三年間中創新航的動力電池銷量由1.62GWh增至9.31GWh,復合年增長率高達139.7%,是中國前十大動力電池企業中唯一一家每年同比增速超過100%的企業。
與之對應的是,2019年、2020年和2021年,中創新航的營業收入分別達17.34億元、28.25億元和68.17億元,復合年增長率高達98.28%。相應的凈利潤分別為-1.56億、-0.18億和1.11億元,雖然仍舊連虧兩年,但2021年中創新航已實現扭虧為盈。
目前,中創新航已配套廣汽、長安、廣豐、廣本、上汽通用五菱、吉利等主機廠,并成為廣汽、長安的最大供應商,主要配套車型有廣汽埃安系列、宏光MINI、奔奔E-Star等。此外,中創新航還獲得了小鵬汽車全系車型定點,零跑C11車型也由公司獨供。
產能方面,中創新航主要有常州、洛陽和廈門三個生產基地,設計產能為11.9GWh,2021年實際產能為11.33GWh,產能利用率為95.2%,按照規劃,中創新航還將在成都、武漢、合肥及江門建設新的生產基地。
據中國汽車動力電池產業創新聯盟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動力電池裝車量累計154.5GWh,其中中創新航裝機量為9.05GWh,僅次于寧德時代、比亞迪,位列中國第三,全球第七。按照2022年1月的裝機量計算,中創新航已躍居全球動力電池企業第六。
短短三年,從電池邊緣市場發展成為全球頭部電池制造商,中創新航的崛起離不開其傳奇掌舵人劉靜瑜。在接棒中創新航前,劉靜瑜是主營電子面板的天馬微電子掌舵人,2013年,劉靜瑜僅用短短10個月就使這家連續虧損的企業扭虧為盈。
在業內已認為動力電池大局已定之時,中創新航后來居上,劉靜瑜也被業內稱作曾毓群最害怕的女人。在劉靜瑜的帶領下,中創新航即將登陸港交所。在比拼產能的年代,資本的進入,將進一步提升中創新航的行業競爭力。
天眼查數據顯示,截至目前,中創新航總共進行了3輪融資,首次天使輪發生在2019年6月,投資方為成飛集團、金圓集團、金壇投資;Pre-A輪融資發生在2020年12月,投資方包括小米長江產業基金、紅杉中國、廣汽資本等;這兩輪融資均未公布具體融資金額。中創新航最新一輪融資由國投創合領投,募集資金120億元。
如今,中創新航再次募資15億美元(折合人民幣近95億元),根據招股書顯示,中創新航將興建/擴建現有的產業基地,增設多條生產線,并持續進行技術升級。
毫無疑問,電池企業正處于最好的時代。
據Frost&Sullivan發布的數據顯示,全球新能源汽車市場將繼續保持高速增長的態勢。2021年至2026年,全球新能源乘用車銷量預計將以29.8%的復合年增長率增長,預計2026年全球新能源乘用車滲透率將達到30.1%。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新能源乘用車的滲透率預計將從2021年的15.5%攀升至2026年的37.7%。
隨著新能源車市場的持續增長,全球動力電池裝機量預計將在2021至2026年間,以36.4%的復合年增長率增長,并于2026年達到1386.7GWh。其中,按裝機量計,中國是最大的動力電池市場,預計于2026年動力電池裝機量將達到762.0GWh,2021年至2026年的復合年增長率將為37.6%。
巨大的市場增量,將電池企業推向了風口,但風險往往與機遇并存,對于中創新航而言,快速增長背后,也孕育著危機。與寧德時代的侵權案件、原材料價格的上漲、充換電技術路線的變化,都是面臨的挑戰,再創奇跡并不是一件易事。
據悉,2021年7月,寧德時代向法院起訴中創新航專利侵權,涉案專利涉及發明與實用新型專利,并且涉嫌侵權的電池已搭載在數萬輛車上。根據招股書,寧德時代起訴中創新航侵權的電池相關專利共計五項,涉及正極極片及電池、防爆裝置等技術。寧德時代要求中創新航停止制造和銷售上述侵權產品,并向其索賠1.88億元。
對于寧德時代上述侵權指控,中創新航稱其缺乏依據,不會對公司產生重大不利影響。此外,中創新航已向國家知識產權局申請上述五項專利權無效,正由后者進行審閱。
相較于與寧德時代的官司,原材料上漲對于中創新航而言或許更為難受。以碳酸鋰為例,2021年初時的價格僅為5萬元/噸,到2021年12月時,已上漲至27萬元/噸。而根據上海鋼聯發布的數據顯示,電池級碳酸鋰的最新報價已超過42萬元/噸。
無獨有偶,動力電池關鍵金屬資源鎳、鈷也都有較大幅度的漲價,這讓毛利率本就不高的中創新航更加雪上加霜。招股書數據顯示,截止2021年12月31日,中創新航毛利率已由2020年的13.6%下滑至5.5%。
招股書顯示,2019-2021年,中創新航來自前五大客戶的收入分別約為13.98億元、23.52億元及56.47億元,分別占同期總收入的80.7%、83.2%及82.9%。客戶集中度高,也意味著抗風險能力較弱,受原材料上漲影響更大。
此外,2022年1月,寧德時代推出換電服務品牌EVOGO,寧德時代也從一家B端企業搖身一變成為直面消費者的C端企業。
奧動新能源品牌與公共事務中心總經理黃春華向財經汽車(ID:caijingqiche)表示,“2020年可看作換電模式發展的元年,而2022年則可看作換電模式從B端走向C端的元年。”換電風口即將來臨,寧德時代已先行,這對尚未進入換電賽道的中創新航而言無疑也是一種壓力。
中創新航上市在即,已率領中創新航扭虧為盈、后來居上的傳奇掌舵人劉靜瑜,能否在電池行業最好的時代再進一步,充滿了變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