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輝煌的呷哺呷哺,近幾年的日子并不好過。
3月11日,呷哺呷哺發布盈利預警,公告顯示2021年公司實現營收61.5億元,同比增長13%,但同時預期2021年將錄得凈虧損約2.75億元至2.95億元之間。
而凈虧損的主要原因包括,呷哺呷哺全年關閉約230家餐廳導致的長期資產一次性虧損,以及部分餐廳經營業績下滑而導致的計提減值虧損,合計約人民幣2.2億元;此外,受疫情影響,部分地區餐廳仍無法正常營業。而這230家門店大部分都是呷哺集團旗下同名品牌的呷哺呷哺門店,占品牌整體門店規模的五分之一。
曾經輝煌的呷哺呷哺,近幾年的日子并不好過。
呷哺呷哺1998年在北京創立,早期主要在北方城市擴張,最大的賣點就是高性價比和“一人一鍋”的模式。由于一人食的臺式小火鍋的模式新穎、順應單身經濟興起的時代潮流,加上安全衛生、30元至50元之間的客單價,一度積累了大量客群。
但后期呷哺呷哺在2016年推出“品牌升級計劃”,試圖由快餐轉型為“輕正餐”后,人們對它的印象由高性價比變為了頻繁漲價。多年來業績下滑、年輕客群流失成為呷哺呷哺頭痛的難題。
從2018年起,呷哺呷哺的營收增速出現放緩跡象。2018年,呷哺呷哺營收47.34億元,增速比前一年下滑3.6%;2019年,呷哺呷哺的營收為60.3億元,增速同比下滑1.8%。此外,2016年到2020年,呷哺呷哺的凈利潤同比增速分別為39.7%、14.2%、10.1%、-37.7%和-99.4%。
進入2021年,在經歷了上市后凈利潤最低值、行政總裁趙怡被罷免等一系列風波之后,8月中旬,公司創始人賀光啟重新擔任CEO,并宣布了包括關閉呷哺呷哺再內200家虧損的門店、重新梳理選址點位和店鋪模型等一系列業務經營上的改革舉措,以應對外界對于呷哺人才流失、增長放緩等方面的質疑。
事實上,不僅是呷哺呷哺一家火鍋巨頭宣布大范圍關店,海底撈在2021年也關閉了300余家門店,由此所致的處置長期資產的一次性損失、減值損失等,合計約33億元-39億元。海底撈鄙視在微博發公開信表示,部分門店經營未達預期主要源于2019年開始的快速擴張策略,并且在改革的“啄木鳥”計劃取得成效、公司經營狀況全面改善前,海底撈將實施收縮擴張計劃。
不過,與海底撈不同,接下來一年呷哺呷哺打算繼續擴店。據公告稱,呷哺呷哺于2022年新開門店選址將采取更審慎的態度,繼續展店約156家。
2021年11月30日,賀光啟曾在一場財經峰會上對外透露呷哺呷哺將“回歸大眾消費路線”。而提供更高性價比的產品,也有助于呷哺呷哺在未來的區域擴張中提升競爭力。
2021年12月22日,呷哺呷哺正式宣布其全國門店已正式啟用全新菜單。新菜單以套餐為主,單點為輔。10款價格在54-71元的套餐將被作為重點,向顧客推薦。單品方面,新增了有料鍋底、漂浮河馬丸、金葉魚籽丸等有網紅特質的新品。
試圖重塑呷哺呷哺品牌的“高性價比”之余,呷哺集團還醞釀著一個未來三年的大擴張計劃。
2021年12月22日,呷哺呷哺方面宣布,呷哺集團將在上海設立第二管理總部,實施北京、上海“雙總部”戰略,并啟動“東擴南進”的發展戰略,未來三年,預計新增至少500家門店。若上述拓店計劃順利落地,呷哺呷哺的門店將從現有的近1000家增長至1500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