崩盤之下,中概股路在何方?
3月11日晚,中概股又崩了,梅花創投創始合伙人吳世春在朋友圈感嘆:“從業創投市場十年,本想好好做點小買賣,天天被拉著見證歷史.....”
吳世春朋友圈截圖
當晚,88只中概股跌幅達10%以上。其中滴滴跌超44%,創上市以來最大單日跌幅;悅刻電子煙母公司霧芯科技跌超36%。
而在此之前一天,因美國證監會SEC宣布,將5家中概股公司列入《外國公司問責法》的暫定清單,包括再鼎醫藥、百濟神州、盛美半導體、百勝中國、和黃醫藥。中概股也迎來了“流血的一夜”,當天晚上,20家中概股跌幅超過10%。其中逸仙電商暴跌39%、貝殼大跌24%、愛奇藝大跌22%、蔚來汽車跌近12%。
于是,有投資者忍不住問,這種全線崩潰的跌法之下,談公司價值和投資邏輯,還有意義么?
對此,上述證券行業人士表示,“目前股價已完全脫離了價值層面,無法從這個層面去討論是否超跌或到底了,畢竟單從價值層面講,俄羅斯最大銀行的市值可以一夜清零,難道人家沒有價值么?”
3月2日,俄羅斯最大銀行——聯邦儲蓄銀行(Sberbank)在倫敦的股價,暴跌了95%,公司7320億元市值幾乎一夜清零,股價跌到最低為1美分,最終在當日決定退出歐洲市場。這無異于一顆金融“核彈”,震驚了歐美資本市場。
難道是俄烏戰爭,掀起蝴蝶的翅膀,最后改變了市場的預期?
但在一位香港從業二十多年投資人喬羽看來,這兩天的中概股暴跌是多重因素疊加導致的。
“俄烏戰爭剛爆發時,中概股還算相對穩定。但俄羅斯銀行的資產清零,讓投資者有了聯想,于是就展開了動作。”喬羽說。另外,個股方面,滴滴當天的暴跌與市場傳言滴滴回港股上市受阻有關。而悅刻則是受國家煙草局出臺的電子煙新規影響。
但SEC將5家中概股放入暫定清單,也嚇到了部分投資人。“他們擔心所有中概股都會放到這個名單里,雖然有三年考察時間,但對投資者來說,風險有點大。”喬羽說。
而從整個大環境來講,喬羽認為,這次暴跌,也是從2021年3月開始,美股市場部分主流機構資金撤離中概股的延續。
他對《中國企業家》表示,從去年下半年開始,中概股持續不斷下跌。從盤面看,跟美國市場上漲下跌并不同步,美股上漲,中概股也在跌,說明有資金在主動撤出。撤退的原因,在他看來,與海外資金認為中概股隱含的不確定性較大有關。無論強制退市問題、審計底稿問題、數據安全問題,行業整頓風險等都加劇了投資人對中概股風險的擔憂。
事實上,不止中概股,A股市場上,北向資金在近期也呈凈流出態勢。Wind數據顯示,3月11日當天北向資金凈賣出50.42億元,本周累計凈賣出363.21億元,單周凈賣出額創2020年3月以來新高,凈賣出額為列歷史第三。
連續兩日的暴跌,讓很多中概股公司來不及應對。“等反應過來了,一些現金流足夠的公司可能會出臺回購措施。”上述證券行業從業人士表示。
在股價大幅回落的情況下,阿里巴巴董事會曾于2021年8月授權公司將回購計劃總額從100億美元提升至150億美元,有效期到2022年底,這也是阿里巴巴集團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回購計劃。
據2月24日,阿里巴巴發布的2022財年Q3財報,截至2021年四季度,公司累計回購數已占150億美元股份回購計劃的51%。
3月10日,BOSS直聘對外宣布,公司董事會已經批準了一項股票回購計劃。根據該計劃,BOSS直聘將在未來12個月內最多回購1.5億美元的股票。
3月11日晚,富途證券宣布,計劃2023年12月31日前,使用自有資金回購不超過5億美元的美國存托股票。此時,該公司已在公開市場完成了3億美元的回購。
一年多的持續下跌,也讓很多中概股跌破了“白菜價”。以滴滴為例,根據滴滴2021年12月29日披露的信息,其2021年前9月總收入1331億元。但截至3月11日,公司目前市值僅89.35億美元。
巨跌之下,中概股是否迎來抄底機會?
鳳凰網《風暴眼》援引交銀國際董事總經理、研究部負責人洪灝稱,現在做判斷還為時過早:“畢竟最后可能所有中概股都被波及。最后這些中概股可能要回香港上市,那么它們的股東就需要換血,從美國的投資者換為香港投資者之后,它們股價的波動性就會非常大。”
“市場未來的波動性不是每一個人都能夠承受的。”洪灝說,他不建議普通投資者這么做,“不要立于危墻之下。”
但也有計劃行動者。3月8日,段永平通過雪球號“大道無形我有型”發聲:“我計劃每掉10%加一次倉。”他稱:“騰訊目前占我倉位的比重還非常低,對我的吸引力還沒到讓我賣掉任何別的股票去換的地步,但再掉幾次說不定我就要認真想想了。”
在美上市的中概股公司面臨的不確定性加大,有關回香港上市的聲音也不斷涌現。
自2019年阿里巴巴成功赴港二次上市后,三年來,相繼有網易、京東、百盛中國、華住集團、中通快遞、新東方、百度、嗶哩嗶哩、小鵬汽車、理想汽車等十余家中概股企業選擇回港二次上市。
相比A股較為嚴格的上市制度,港股在上市條件、周期、資本管制等多方面,更市場化和更具包容性,也成為海外中概股的一個優先選項。
港交所也做出了相關的改革。據了解,中概股回歸港股上市,具體包括三種途徑:分別是私有化再上市、雙重主要上市以及二次上市。2021年11月19日,港交所公布了針對簡化海外發行人上市制度的新規。不僅放寬了二次上市的市值門檻,還首次允許了同股不同權(WVR)、可變利益實體(VIE)等特殊股權結構企業直接申請雙重主要上市。這也被認為是為海外上市的中概股應對監管風險增加了騰挪空間。
不過,并非所有中概股都符合港股上市條件。中金公司在今年1月份的研報中,根據港交所最新修訂規則并結合當前數據,篩選出60家公司或在未來3年內滿足二次上市條件回歸港股,包括35家當前已符合條件的公司;25家公司可能在未來3-5年內滿足條件;余下197家公司目前看依然存在較大差異,不過其合計市值占比僅有9%左右,整體占比不大。
另外,他們指出,正常情況下,在流程上,二次上市從提交A1至上市掛牌平均約50個工作日。中概股回歸的實際節奏也可能受制于港交所的處理能力。
“回港股,最關鍵的問題是香港有能力承接這么多中概股公司么?畢竟香港市場的規模只有美國市場的二十分之一。”喬羽表示。
此外,粵開證券的分析師也曾指出,當前在美上市的中概股體量較大,“回港”還需要解決市場和制度層面的問題。
市場層面上,港股市場資金的流動性弱于美股,估值較低。這與港股的上市公司結構與投資者結構有關。長期以來港股市場金融、地產板塊市值占比高,在機構投資者主導下,換手率在全球交易所中處于較低水平。
制度層面上,也存在投融資兩方面的技術性問題。上市融資端,港交所對于VIE特殊股權結構的企業審查較為嚴格,這與我國外商投資法規的限制有關。投資端,根據港股通既定的框架,雙重主要上市(即同一家公司在兩個證券交易所同時掛牌)的中概股可被港股通納入,但二次上市的中概股是否會納入,還需要協商。
就在3月10日,蔚來汽車也登陸了港交所,實現了繼美股上市之后的回港二次上市。
但結合這次中概股大跌來看,香頌資本董事沈萌告訴《中國企業家》,滴滴事件后,監管層對于一些涉及用戶數據的企業,還存在疑慮。蔚來汽車動手早,且借助一些便利化機制率先完成了回港上市。“但現在這些暴跌的中概股,沒有提前預測到政策的變化,有些沒有提前做好工作,可能就把自己置于一個非常不利的境地。”
在喬羽看來,中概股未來會何去何從,一時很難說清楚。但“在動蕩的市場環境中,企業最需要關注的是自身經營情況,比如商業模式是否合理,能否實現盈利,現金流是否穩健,這是保證公司度過艱難時刻的唯一重要的事。而股市上的風云變幻,早晚會過去的。”
(文中喬羽為化名)
參考資料:
《中概股“回港”上市水到渠成》,粵開證券
《未來三年內60家中概股或回港上市》,中金公司
《阿里三季報出爐!業績不及預期,宣布88億回購》,券商中國
《風暴眼丨中概股13年來最慘一跌后 是否迎來抄底良機》,鳳凰網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