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穿越戈壁、越過沙漠
她拒絕在家庭和事業之間“二選一”
她幸運地遇上一個對女性友好的行業
她在晚上孩子課業完成后出門送外賣補貼家用
提到適合女性的職業你會想到什么?教師、護士、會計,還是文員?
BOSS直聘研究院發布的《2021年中國職場性別薪酬差異報告》指出,以高級管理、技術研發、產品開發為代表的高收入職業中,女性從業者占比增長了2.4個百分點;女性從業者比例在40%到60%之間的職業類型增加,女性的職業選擇廣度得到提升;女性藍領勞動者的比例提高了3個百分點。
圖源:BOSS直聘
值得關注的是,在互聯網技術、研發類等傳統印象中“男性主導”的崗位上,出現了更多女性身影。2021年,互聯網、數字技術研發類崗位的從業者中,女性比例上升至19.5%,同比提高1.6個百分點。同時,數據科學、測試和通信技術是女性工程師滲透率較高的技術領域,滲透率最高的前3個職位中,女性從業者占比均超過半數。
女性從業者正以“優雅”的方式,展現著獨有的“她力量”。
女生只有積極獨立,在生活中才會更自信。男生能做到,女生也可以,甚至比男生做得更好。
騎著電瓶車,穿梭在車水馬龍街道的外賣員已經成為城市一道風景線,除了枝繁茂密的“綠葉”外,有時也能見到一朵朵美麗的“紅花”。
“我是2021年5月開始送外賣的,做兼職外賣員就是想增加一些收入,為家庭減輕負擔。”對于自己的工作,尤曉丹很坦然。因為疫情的原因,尤曉丹所在的測量公司項目變少了。面對來自房貸、車貸和教育經費等壓力,尤曉丹想到了做兼職。機緣巧合下,一個朋友告訴她可以做外賣員,說干就干,尤曉丹立馬下載并注冊了達達App。
“當時就抱著試試看的想法,在系統里面接下第一單。別人都是送餐或者米、水之類,我接到的是送一袋貓糧,還挺有意思的。”尤曉丹說道,第一次送貨路線一點也不熟悉,看著地址就是找不到,她不得不給客戶打電話,“她人很好,跟我細心地說了應該怎么走,還說,不著急,你慢慢來。”
因為白天有工作,尤曉丹的接單時間是中午和晚上。中午,尤曉丹趁著午休時間出去接幾單;晚上,安排好兩個孩子的課業后,如果沒有超過10點,也出去接幾單。像中秋節這種單量多的時段,尤曉丹一天就能賺200多元;有時候單量少,一個月也有1000多元。
風吹日曬是外賣員的常態,在送外賣的過程中,尤曉丹也遇到過一些困難,但也收獲了溫暖。“記得有一次深圳突然下起了大暴雨,因為我接單的時候還沒有下,所以什么雨具都沒帶,眼鏡也被雨水打得模糊。在過一個坎的時候,車子一下就滑倒了,東西也撒了一地。還好有一位外賣小哥路過,問我怎么樣,還幫我把東西都撿了起來。臨走的時候,他還囑咐我,‘剛開始送外賣吧,小心一點,別騎那么快’。”尤曉丹說道,“當時,真的挺感動的。”
在送外賣的過程中,尤曉丹爬過七八層的樓,送過40斤的大米,也因為超時被人退過單。“該爬就爬,該拎就拎,就當減肥、鍛煉了;被退單也沒辦法,反正東西都在,我再送回去就行了。”尤曉丹說,她挺喜歡做外賣員的,每天可以見到各種各樣的人,看看別人,再反觀自己,調整心態,有些事其實很簡單。
坦然接受,樂在其中,在尤曉丹的身上,誰都不難看出她對工作的真誠,對生活的熱愛。
希望更多的女性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從事一份熱愛的事業。在這個時代,大膽地追求想做的事、有價值的事,一切都會迎刃而解。
提到科技領域,很多人的第一反應是男性扎堆,女性像是一種“稀有類別”。事實上,越來越多的女性已經加入科技行業,王春平就是其中之一。
在10多年的工作經歷中,王春平一直和數據挖掘、人工智能打交道。
“在我看來,相較一些對體力有高要求的行業,科技領域給了女性一條相對公平的賽道。”王春平說道,科技領域中女性從業者比例較低,但科技行業其實對性別的偏見很少,更注重個人的能力和職位的適配度,行業中的一些領導者和領袖人物都提倡男女比例的平衡,“比如我們部門有個研發團隊,原本團隊里沒有女生,后來有意吸納了四五位女性,目前女性團隊成員比例在20%左右。”
就像老話說的“男女搭配,干活不累”,女性和男性看待事物有著不同的視角,女性更加感性,男性則偏理性一些。
比如,在開發一款數據產品時,男性研發人員往往從開發者的角度,認為代碼夠硬、數據順利“跑”得夠快就可以了;女性研發人員則可能同時站在使用者和合作方的角度,關注功能銜接是否流暢、應用過程中使用者的操作體驗是否友好等。
除了女性與生俱來的同理心和親和力外,良好的溝通力也是一大優勢。王春平認為,比起高校中更為純粹的科研工作,企業中的應用科技更需要善于發現和解決關鍵問題,也就是痛點和商機。這些從哪里得來呢?當然不能是坐在工位上想想看看,得靠和業務伙伴的溝通,理解對方需求,找到有價值的東西。在這一點,女性似乎整體上更出色一些。
談到女性工作者,總有一個話題繞不開——如何兼顧家庭?在社會中,一提到家庭,人們總是自然而然地聯想到母親。老師聯系家長總會第一個想到媽媽;小朋友參加親子活動,參與的媽媽總比爸爸多;爸爸的角色如果在照顧孩子方面有所付出會被認為是一個好父親,但相同程度媽媽的付出也許只被定義為合格……
做到家庭和工作的平衡確實不容易。面對同樣繁忙的工作,“責任一起扛”是王春平的家庭模式,甚至有些時候丈夫對于孩子的付出更多一點。“男性有時分得比較清楚,工作的時候不想家庭,顧家的時候不談工作,但女性則思考更多。比如,工作總有一段時間是很忙的,對家庭的照顧自然會少一些。每當看到孩子因為我加班很晚才能吃上飯,或者出現一些小狀況,我會感到很愧疚。相反,如果因為要照顧到家庭需求,導致工作任務沒有出色完成,我也會感到可惜和難過。”王春平說道。
盡管在家庭和工作之間來回轉換,讓王春平有種撕裂感,但家人的支持給了她努力向前的動力,而科技領域對女性的“友好”,領導和團隊伙伴的支持也讓她能夠在自己喜歡的領域發光發熱。
我看過的一篇文章中曾這樣說,‘中國的女性是全世界最成功的女性’。所以請相信自己,你就是最美的。
和大多數女生更擅長文科不同,陳曉芳的物理、數學成績一直很出色,上大學時也選擇了通信專業。走在理工科的成長道路上,陳曉芳周圍的女生身影少之又少,加上畢業后主要從事網絡后端支撐工作,經常需要面臨一個人出差的情況。
記得2004年,陳曉芳第一次到甘肅平涼出差,她獨自拎著一個電腦包,一個行李箱,坐著大巴,也不知道哪里有吃住的地方,路上的出租車破到沒有門。能找到的只有一個“鋼絲床加熱水壺”的招待所,對于當時的陳曉芳來說,已經是很“豪華”的待遇了。
“那時候,一年有60%的時間在外地,最長的一次出差有100天。平涼、張掖、嘉峪關、鳳凰、漳州……好多地方我都去過。因為當時的工作就是為當地開通和維護移動網絡,最苦的地方就是那些偏遠地區的機房,有的機房甚至是用土堆起來的。我見過戈壁、走過沙漠、穿過無人區,遇到過沙塵暴,這些都是身在上海完全想象不到的。”回憶起剛開始工作時的勁頭,陳曉芳覺得,那時自己的膽子也太大了。
雖然當年吃了很多苦,但陳曉芳從未想過離開通信領域。“我覺得一份工作熱愛很重要,沒有人規定工作一定有男女之分,我就更喜歡和數據、代碼打交道。每次跑通一段代碼,哪怕是很簡單的程序,都會很有成就感。有時候老公還會打趣地說,‘輸入一個0,輸出還是個0,有啥高興的’,但我就是覺得,對一段代碼的BUG修復、補充、編譯都很有意思,感覺程序和數據的世界都由我掌控著。”陳曉芳說道。
經常面對代碼,難免感受到壓力,失眠成了陳曉芳的“敵人”。對此,陳曉芳學會了心理暗示,“別太放在心上”,是陳曉芳經常對自己說的話。有時睡不著的時候,陳曉芳就把注意力集中到別的事情上,像窗外的車聲、雨聲,自然而然就會放松入睡。
在工作中努力實現自我價值是每一個職場人的追求,但在生活和工作的平衡中,陳曉芳也有著自己的獨到見解。“不得不承認,女性想要達到男性的工作水平一定會付出更多,會面臨家庭和工作的取舍等很多艱難選擇,但唯獨在‘健康’這兩個字上不要有任何猶豫。”陳曉芳坦言,當工作超出個人能力或者人生的關鍵時刻,比如女性的十月懷胎,或者身體告警,這個時候工作不再是第一位的。
人生本來就會遇到很多轉折點,什么時候都可以重新開始,不要因為短暫的所得,影響長遠。
不要讓成見束縛了你的勇氣,不創業永遠不知道自己的能力邊界有多寬廣。
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女性創業者成了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她們和男性創業者一樣感受著創業路上的苦與樂,堅持、無畏、真誠、創新成為她們新的代名詞。有些女性創業者不僅實現了自己的創業夢想,還讓更多的女性實現了自己的價值。比如,夢餉集團CEO冷靜。
創業之前,冷靜一直在電商行業工作。2015年,在得知“中國服裝庫存很多,現在停止生產,剩余庫存3年都賣不完”的消息后,冷靜和好友王敏做起了線下庫存特賣的生意,由此也吸引了一群女性代購。冷靜發現,在女性群里大部分是寶媽,全職在家帶娃、兼顧帶貨,非常辛苦。
“一開始,我們專門租了個倉庫,讓她們去選貨,倉庫的環境比較差,人滿為患,很多人甚至帶著孩子來。有一天,我們看到倉庫里的一個小孩將可樂倒在了地上,再用手蘸著放進嘴里……當時我們大聲詢問這是誰家孩子?過了一會孩子媽媽才出現,她身上還背著另一個孩子。因為太忙,她根本沒時間照顧孩子,這一幕深深地觸動了我們。”冷靜說道。
后來,冷靜決定必須開發一個線上工具,讓這些寶媽們不用再為進貨到處奔波,讓她們工作更加方便快捷,也能有更多的時間照顧家庭,這就是“愛庫存”(夢餉前身)的由來。目前,已經實現近200萬女性靈活就業。隨著技術的驅動創新,平臺也加入了更多智能化的產品,比如播貨助手,運用AI技術讓女性店主在經營店鋪時更加高效便捷。
談及女性創業,冷靜認為,女性創業者往往觀察事物細膩,溝通能力強、親和力強,她們對時代的變化很敏感,能夠抓住時代的脈搏,這構成她們在創業過程中的優勢,尤其在消費和電商等領域,女性天然就是消費的主力軍,所以對市場的洞察和消費心理的把握也會比較準確。
在傳統觀念里,女性需要兼顧事業和家庭,在事業中也常遇到很多瓶頸,尤其當她們生了一個或更多孩子后,常會面臨家庭和事業“二選一”的壓力,但這并不代表女性只能選擇其一。
女性越來越不封鎖自己的角色,科技時代也給了女性散發光芒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