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耳熟能詳的麻辣燙品牌,終于要上市了。
近期,中國證監會披露:上海楊國福企業管理(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已提交《境外首次公開發行股份(包括普通股、優先股等各類股票及股票的派生形式)審批》材料。目前進度已達接收材料階段,后續還有多個環節等待反饋和通知等。
如果審批通過,意味著楊國福將成為麻辣燙第一股。
從一個小作坊,到營收千億規模企業,楊國福是怎么走來的?
楊國福的創始人就叫楊國福,小時候由于家境貧寒上不起學,楊國福15歲就輟學了,20歲左右時,楊國福開始了擺攤生意。
不同于一般滿足于現狀的攤主,楊國福的腦子一直沒閑過,總想著如何能賺到更多的錢。一次偶然,他看到了一家名為“華辰快餐”的小餐館靠賣麻辣燙生意異常火爆,這讓楊國福看到了希望。
麻辣燙原本來自四川,但又麻又辣的口味并不適合東北當地人,于是,楊國福打算自己研發更適宜本地人的底料,也是選擇了一條最難的路。
一開始,楊國福遇到了不少困難,底料燒糊是常事,在不懈努力下,他終于研制出了一種獨特、濃香的麻辣燙底料。
2003年9月,楊國福在哈爾濱市的永和街開出了自己的第一家店鋪——楊記麻辣燙,這也是楊國福麻辣燙的前身。
功夫不負有心人,店鋪開業半天就售罄,底料大受歡迎,楊國福的名氣也開始逐漸積累。
一向不走尋常路的楊國福,在產品上也是特立獨行,楊國福大膽提出兩個首創,第一個是“可以喝湯”概念,研制出的“獨家秘方”,以骨頭熬制的高湯為底料,“可以喝湯的麻辣燙”這一宣傳吸引不少人關注。
第二個則是“自選稱斤”,在楊國福之前,麻辣燙一般是按碗計算,楊國福之后,消費者可以自己選擇菜品,這一模式后來被同行廣泛效仿。
楊國福大受歡迎,親朋好友見狀也紛紛詢問,希望加入了這場麻辣燙創業熱潮中,楊國福也很慷慨,表示不收加盟費,提供炒料配方,指導親朋好友開店,很快便形成了不少門店。
后來,找上門來想要加盟的人越來越多,楊國福決定將品牌規范化管理,2005年,楊國福用自己的名字注冊了商標,2006年更是對外開放加盟,加盟費定在1000元至3000元不等,自此,楊國福走向了做大做強的路上。
楊國福正式開啟品牌化道路后,發展迅猛,如今更是成為知名的國民品牌。據公司官網顯示,截止目前,楊國福麻辣燙的全國門店數已突破6000家。相關報道顯示,加拿大、澳大利亞、日本、韓國和新加坡這五國也有楊國福麻辣燙門店的身影。
近年來,楊國福的業績也穩步增長,2019年至2021年前三季度,公司分別實現營收 11.82 億元、11.14 億元、11.63 億元,凈利潤為 1.81 億元、1.69 億元、2.02 億元。
如今,在國內楊國福麻辣燙的加盟店已經有6000余家,另外一家麻辣燙連鎖-張亮的加盟店則有5000余家,這個數字,連肯德基與麥當勞都自愧不如。
不過,在這些光鮮數字的背后,擴張過程中楊國福也曾經遇到不少挫折。
典型如加盟商變多,很多加盟商素質良莠不齊、門店環境臟亂差,楊國福看到這一問題后,大刀闊斧決定進行標準化改良,楊國福迎來重大改變,這些改變為楊國福在擴張的道路上掃清了障礙:
首先是視覺上統一,推出了slogan“幸福味道始于楊國福”。
其次,楊國福為所有加盟商制定了一套統一的產品標準:麻辣燙的骨湯要熬夠5個小時、面和粉采用標準化泡制等。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點是,楊國福下決心打造自己的供應鏈體系,為此不惜投入巨資。
2018年,隸屬于四川楊國福食品有限公司的成都工廠投產,年產值約為2億元。據楊國福方面介紹,這家工廠的進口設備占設備總數的65%,配備調味料研發中心、智能廚房實驗中心等,生產規模可以滿足1.2萬家加盟店的調味料需求量。
楊國福快速崛起的背后,是中國快餐市場的龐大需求顯現。按照中國飯店協會《2021年快餐產業發展報告》,快餐業作為一個餐飲品類,門店數量在餐飲業占比已經從2015年的33.6%增長到了2019年的49.2%,占到了整個餐飲業的半壁江山。
總體來看,相比很多命運多舛的企業來說,楊國福的發展還算較為順利,不僅是擴張速度快,而且不受資本壓制。從成立直到傳出上市,楊國福始終沒有過融資,說明企業本身現金流還算充裕,盈利狀況較好。
而且據招股書股權結構,目前楊國福麻辣燙的主要控制人楊國福、朱冬波(楊國福的妻子)及楊興宇(兩人的兒子),持股比例分別為38.79%、38.79%和19.39%,楊國福的主要股權還是在楊氏家族手里。
企查查顯示,2021年,楊國福麻辣燙進行了多個企業層面的變更,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將企業類型從有限責任公司變更為股份有限公司(非上市、自然人投資或控股)。股份公司更易吸引投資機構,優化資本結構和組織結構,以便向證監會提出IPO上市申請。
楊國福對IPO做了不少準備。但其實幾年前,楊國福對待上市融資的態度并非如此。
據紅餐網的采訪,楊國福曾說過上市融資并不在自己的考慮范圍內。“覺得做餐飲還是自己做一把手比較踏實。”接受《財經》采訪時,楊國福也說過:“如果引入資本,他們要求的是短平快,要求每年達到什么樣的業績;我們現階段還需要扎根。我不是種韭菜,是種一棵樹,是要它成材的。”
到了2021年,楊國福的態度則大變,公開表示可以接受外界投資,但即便引入資金,也要“看資金背后的力量,希望能為企業發展帶來新的思路。”
楊國福如今之所以會改變上市的態度,或許跟疫情影響業績發展有關,招股書顯示,由于疫情的影響,2020年前三個月,楊國福麻辣燙餐廳的客流量普遍下降,加盟餐廳數量出現短暫下滑。
招股書顯示,公司此次上市募集資金將用于升級生產設施、支持加盟餐廳業務線、豐富品牌組合、擴大零售產品供應以及加強研發能力和人才培養等。
楊國福
楊國福曾表示,“我們對標星巴克,不僅要線上線下多元發展,更希望消費者吃到麻辣燙也能有榮耀的感覺。”
盡管楊國福一直聲稱要成為海底撈,但楊國福走的路與海底撈截然不同。
最重要的一點是,海底撈基本是直營店,而楊國福的擴張方式就是靠加盟,招股書顯示:截至2021年9月30日,楊國福麻辣燙的自營餐廳僅有3家,加盟餐廳則有5780家。
楊國福的營收也基本來自加盟。根據招股書,楊國福麻辣燙會向加盟餐廳收取“加盟費及系統服務費”和“銷售貨品”,而銷售貨品占總收入的90.9%,由此可以看出,楊國福的主要收入,還是來自于向加盟商出售貨品,包括食材、調味料、設備等。
某種程度上,楊國福不是一家面向大眾消費者的餐飲企業,而是擁有品牌,依靠加盟商的商貿企業。
如此依賴加盟商,楊國福也必然會受到另一面的挑戰。
這些年,快速擴張的弊端逐漸顯現。2021 年1月,廣東省市場監管部門獲對楊國福門店檢查,并處行政罰款 5 萬元。同時,國內多座城市的市場監管部門對轄區內楊國福門店進行檢查,責令整改 841 家,警告 5 家,立案查處 24 件。2020 年 10 月,北京市消協發布通報指出,楊國福食品安全問題門店數量排在前三位。
有消費者表示,在楊國福自熱小火鍋中吃出異物,疑似發霉物體。對此,楊國福方面回應稱:" 集團非常重視食品安全性以及用戶感受,且公司一直以合規合法經營作為第一準繩。"
如今,餐飲行業迎來了一波上市潮,鄉村基、老娘舅、老鄉雞、和府撈面等多家連鎖餐飲企業都紛紛尋求上市。但關鍵是上市之后,如何能維持品牌的質感和美譽度,恐怕將是很多餐飲企業最大的挑戰。
參考資料:
《他,麻辣燙之王!》華商韜略;
《楊國福的“麻辣”傳奇》,紅餐網;
《賓縣雙雄記:楊國福和張亮的麻辣江湖》,財經十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