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發展至今,似乎實現了天下一統。甚至國內大多數互聯網平臺,在國外都能找到對標的樣本。有人甚至用十分通俗的語言,來表達了東西方互聯網產品形態的大同小異。
例如,微博就類似美國版的推特(Twitter),通過社交關系來傳播信息,為信息服務。而微信朋友圈則一如臉書(facebook),通過信息來服務社交關系。
不過,如今大洋彼岸的這兩個巨頭和這兩種模式,似乎都進入了一種瓶頸。例如,臉書2月初發布更名為Meta的最新財報后,暴露出了用戶使用率下降、營收較為困難的現實難題,為此,其股價也迎來超過 26% 的暴跌,市值一天蒸發 2400 億美元(超過 1.5 萬億人民幣)。值得注意的是,這也創下了美國歷史上市公司最大跌幅記錄。
另一社交網絡巨頭推特,也在上一輪財報出爐后,股價當日大跌 10.78%。據了解,推特公司今年以來股價跌超 16%,仍未跑贏同期納斯達克指數的表現。實際上,相比臉書的股價波動已經影響到美股的大盤指數,推特雖然沒有這樣的影響力,但暴露的發展問題,卻讓推特焦慮不已。
據推特公布的截至12月31日的2021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財報,第四季度的營收為15.7億美元,同比增長22%,營收為15.7億美元,同比增長22%。
全年業績方面,2021財年,推特營收為50.8億美元,同比增長37%;運營虧損4.93億美元;凈虧損為2.21億美元,而2020年凈虧損11.4億美元。
盡管其營收仍在呈現2位數的增長,虧損也有收窄之勢,卻依然沒有投資者看到盈利的曙光,股價的應聲下滑,也說明投資者的期待不止于此。
要知道,推特自2014年上市以來,二級資本市場的投資者就對其寄予了厚望,也才撐起其數百億美金的市值。
而在股市上,信心比黃金更重要。此時推特的市值,實際與上市之初的市值相差無幾,而與2021年的總市值峰值600多億美元,更是縮水了一大半。
而在用戶數據上,推特的整體表現也不容樂觀。推特 CEO帕拉格·阿格拉瓦爾表示,有望在2023年底實現3.15億的mDAU(可貨幣化每日活躍用戶)。
不過,也有分析師表示擔憂,在推特的日活躍用戶數量增長放緩的大形勢下,該公司能否如期實現該目標。
投資者對推特的信心下滑,也與其長期增收不增利的財務表現有關。
例如,在本次財報發布電話會議上,CFO內德·西格爾表示,推特在第四季度的廣告總互動量同比下降12%,原因在于難以吸引用戶點擊廣告。
因此,推特公布財報前,有分析師認為推特的估值仍然偏高,不排除一些投資者依然對推特的增長抱有期待而愿意支付溢價。
加上推特平臺依然具備稀缺性的特征,所以股價雖然較高峰期大幅縮水,卻也在財報公布前后,保持相對平穩的狀態。因此,很多投資者對于推特,有一種恨鐵不成鋼之感。
據分析,盡管廣告商在推特上的投資回報率在提升,但是外部的競爭也不容忽視。無論是谷歌系平臺,還是臉書,在營銷效果上都相較推特更具備優勢。
因此,推特在用戶量增長放緩的同時,如何平衡廣告的定位與展示,以及兼顧用戶體驗,將是越來越嚴峻的考驗。而具體到落地層面,便是如何進一步個性化的分發內容,考驗的也是推特的算法技術能力。
在備受關注的財報電話會議上,多位分析師提及推特廣告相關的問題。推特新上任的CEO與CFO兩位高管也對本期財報做了解讀,側面印證了廣告業務對于推特的重要性。
例如,如上文所述,推特的廣告互動量下降超過2位數。與此同時,據財報數據,該類廣告的每次體驗收費(CPE)也在攀升,甚至同比增長39%。
CFO內德·西格爾解釋稱,這是因為廣告互動的閾值相對較高,因此推特平臺上的廣告呈現相對容易,但是吸引用戶點擊卻相對更難。
這也導致了,即便平臺向用戶展示的廣告十分震撼,也未必會帶來很大的互動量。
而CPE大幅增加的原因在于,一些互動閾值較高的廣告,下一級的轉化等漏斗模型尚不成熟,導致平攤之后,用戶參與的成本較高,從而拉升了廣告商的整體投放成本。由此帶來的,也是推特平臺對廣告商的吸引力進一步下降。
其次,推特不同形式的廣告業務增長上,也十分承壓。據推特CEO帕拉格·阿格拉瓦爾稱,其希望推特的品牌廣告與DR廣告(直接效果引導)貢獻的營收占比各占一半。
不過,經過過去1年推特在提升廣告互動量上的努力,得到卻依然是整體下滑的數據,并不理想。
因此,對于推特的挑戰,或許是其如何結合平臺自身的定位,豐富新的廣告產品與功能,并持續向底層漏斗滲透,提升廣告效果,方能有更強的市場競爭力。
而與之相關的,便是推特的宏觀經營數據mDAU,盡管推特在2022年及2023年的指南中提到,希望該數據重回20%的mDAU增長率,與之對應的,也是營收翻一番達到 75 億美元。但是很多投資者對此持悲觀態度。
究其原因,推特一直通過平臺廣告來創造營收的模式,并不能得到廣告投資者的認可。而推特或許成也可歸因于互聯網廣告帶來營收基本盤、敗也可能是因為其受困于單一的互聯網廣告模式。
新任CEO帕拉格·阿格拉瓦爾的走馬上任,好像為推特帶來的新希望。這位新的掌舵手,也魄力十足,上任第一周就火速對管理層進行改組,將公司核心業務分為三大塊,一是負責吸引用戶的消費產品,二是負責創造收入的收益產品,三是負責支持產品與服務交付的開發。并且,分別委任了三位總經理,從而提高問責、運營響應速度。
據了解,推特CEO上任前,是推特的首席技術官(CTO),其坦言曾親自參與推特的各項重大決策,雖然訂閱業務很有前景,但他卻表示,推特在未來兩年內,大部分增長和營收都仍將來自品牌廣告投放。
這也意味著,推特新官上任后,短期仍押寶增長乏力、空間甚至逼近天花板的廣告業務。不難預見,即便通過新的管理團隊進行效率優化,其增長空間依然受限,推特也很難在營收與利潤上實現量變與質變。這通過推特上市多年,并未實現跨越式的發展,便可窺見一斑。
如果說推特內部管理與商業模式的潛在問題是其內憂,那么來自外部的政策與法律風險,將是推特的外患。
據了解,美國參議院正在加大對限制大型科技公司市場力量的支持。例如,兩黨議員都支持對搜索引擎、電子市場、應用商店和其他在線平臺的新法律限制。
盡管目前離反壟斷法案立法尚需時日,但是一旦相關法案在參眾兩院都獲得通過,科技巨頭的商業行為也將不得不發生改變,各種收購行為也變得更加困難,而且,一旦有涉嫌壟斷的苗頭,甚至有慘被拆分的風險。
很顯然,推特同樣面臨這樣的風險,甚至未來某一天,首當其沖。據其新任CEO表示,推特也在做更長遠的打算,包括更廣泛的加密生態系統,例如包括加密貨幣、應用程序、去中心化技術等等。
但是新型技術應用的不可預知性,也讓推特的未來難以依托如此。因此,其短期內依賴各種廣告創收,也將是無奈的現實。而擺在推特面前的各種挑戰,也勢必依然存在。
作為世界上極具影響力的互聯網平臺之一,推特就如同國內的微博,同樣遇到了增長瓶頸,在發展之中也顯得有些老成持重、后勁不足。在各大短視頻平臺的圍剿之下,或許推特這種過去基于用戶關系鏈傳播圖文信息的互聯網產品形態,已經顯得有些不合時宜。
只是,巨頭還是那個巨頭,互聯網卻已經不是當初那個互聯網。而在內容載體發生變更之時,過去推特靠圖文內容建立起來的用戶認知,如何扭轉?這或將是推特難以徹底解決的。
正如國內的微博,即便后知后覺也引入了短視頻,但是依然阻擋不了其江河日下。而打敗推特的,可能除了其難以實現自我變革的內部因素,更是因為外部這個多變的時代。因此,能挽救推特于危亡的,或許是其順利潮流,從產品形態到商業模式,徹底進行自我革命,而不是一味的固步自封、默守陳規。
相比臉書的股價波動已經影響到美股的大盤指數,推特雖然沒有這樣的影響力,但暴露的發展問題,卻讓推特焦慮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