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譯局是36氪旗下編譯團隊,關注科技、商業、職場、生活等領域,重點介紹國外的新技術、新觀點、新風向。
編者按:在新的一年里,你想對自己有更深入的認識、重新理解親密關系嗎?無論是在職場中還是在生活里,你想更好地理解自己、愛自己、把時間和精力投入到更有價值的事情上嗎?本文作者分享了一些關于親密關系、自我發現以及哲學和洞察力的書籍,我相信,這些書會深刻地改變你對自己和親密關系的認識,讓你在工作和生活方面都得到很重要的啟迪。本文來自翻譯。
以前,我是個如饑似渴的讀者,經常閱讀各類書籍,從奇幻類到自我提升類再到哲學類的,涉獵范圍較廣。
當我把注意力轉移到事業和忠誠的親密關系上時,自己的許多愛好都受到了影響,其中包括馬拉松式的閱讀。
隨著我對自知越來越渴望并且連續經歷了兩次痛苦的、打擊性的分手,我清楚自己應該做出一些內在的改變了。
看書似乎是促進內在改變的最佳途徑。
我全身心投入到閱讀和學習中,對所有讀過的這些書都做了筆記。這是真的,我對每一本書都做了單獨的一本筆記。其中有幾本是有聲書,后來我又買了紙質版的,因為感覺聽書學得不到位。
這些書對我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們深刻地改變了我對自己的看法以及我對親密關系的理解。在我感到迷失和失控時,它們幫我找到了自己該走的路。
值得注意的是,任何一本書,包括那些關于自我提升的書籍,我們都可以持保留態度,因為沒有哪位作者或哪本書是完美的。
分享我讀過的這些書籍能讓更多的人收益,認識到這一點后,我決定把我認為值得分享的一部分呈獻給大家。這些書籍如下:
作者:Nicole LaPera博士(Dr. Nicole LaPera)
Nicole不僅是這本書的作者,還在Instagram上有很多粉絲。他們建立了一個龐大的自我治愈者社區,社區里的自我治愈者都是普通人,分享自己關于治愈和成長的故事。
Nicole認為,通過學習不同方面的心理學概念和先進的方法,將循證研究、正念和替代治療方法相結合,每個人都可以使自己成為“自己最好的治療師”。
她解釋說,僵化的傳統心理學模型對于她的病人來說沒什么用處,那些模型沒有把個體當成一個由人、身體、思想和靈魂(或精神)組合而成的整體來看待。所以她開始為自己和客戶探索新的方法論。
Nicole進行了很深入的研究,從理論上解釋了我們為什么會做出自己所做的事情,并且教我們怎樣意識到自己的問題。她從自己的生活和個人軼事中選取了一些例子,使闡述更有關聯性。
讀后主要收獲:
﹡我無法選擇自己的原生家庭、童年環境或基因編碼。盡管如此,我還是可以對自己負責,意識到自己原來錯誤的思維模式,并做出新的選擇來積極治愈自己。
﹡采用一個綜合視角,聚焦于人格的整體(包括身體、思想、靈魂)展開治療。這樣能更有效地解決創傷、克服消極的想法和行為模式。
作者:特里·科爾(Terri Cole)
科爾是一名持有執照的心理治療師、作家、人際關系專家,她鼓勵全世界的人誠實地面對自己,為自己想要的生活創造邊界。她還主持“特里·科爾秀”(The Terri Cole Show),這是一個以各種人際關系為主題的播客。
當讀到她的作為高功能依賴的旅程時,我第一次感到自己被理解了。這讓我意識到自己不是一個有問題的人,只是自己還沒有學會如何說不。
特里在書中提供了實用的步驟和工具來定義、識別、發展和維護更深層次的關系,以及如何構建更加平衡的生活邊界。
我讀完之后才意識到,自己的認識在自己的經歷和人際關系中扮演著多么重要的作用。這本書讓我清楚地認識到,自己才是不健康的人際關系的“元兇”。
這本書的總體基調感覺是在迎合女性,或者是在認識女性。不過,對于那些正在努力發展自己的女性力,或感覺自己陷入了不健康人際關系、工作節奏的人來說,閱讀這本書,還是有幫助的。
讀后主要收獲:
﹡治愈之道就在于“詢問和訴說”。我們應該表達出自己的需求和愿望,不要過于重視他人的意見和判斷,這能幫助我們更好地改善人際關系。
﹡對那些讓自己精疲力竭的事情要勇敢地說“不”,騰出空來對其他令你高興的事情說“好”。
﹡把自己放在第一位并不是自私的表現。必須先滿足自己的需求,這樣才能表現出最好的自己,然后才能毫不吝嗇地給予他人。
作者:約翰·金(John Kim)
在被一個一開始就不該交往的人拋棄之后,我聽了這本高質量音頻書。
這是我不健康的親密關系里的最后一段關系,我準備認真地投入到單身生活中。在經歷了一次又一次的來自男人的折磨之后,我極度渴望建立一個單人的、充實的生活方式。
在一個周末,我一邊粉刷臥室一邊聽著這本書,憤怒的情緒從心底一絲一絲冒出來——因為我曾讓另一個不夠努力的人出現在自己的生活中。因此,我在聽書的大部分時間里都是邊聽邊哭。
約翰·金是一名心理治療師、作家和播客主持人,他幽默、謙遜、溫和地分享自己的故事。他也被稱為“憤怒治療師”(The Angry Therapist),他講述了自己在離婚后逐漸醒悟的經歷,以及他為了發現自我、學習如何獨處所采取的措施。他將實用主義、幽默和靈感結合在一起,提供了關于獨處的關鍵點以及如何獨處的觀點和建議。
他在整個敘述過程中非常平易近人,讓人容易產生共鳴。我讀這本書時就覺得是在和他并肩作戰,如果他能面對自己的惡魔并戰勝它們,那么我也能做到。
讀后主要收獲:
﹡我們有責任創造一個能滿足自己的需求并足以維持的生活。依賴別人來做這件事或滿足我們所有的需求會給別人帶來過多的壓力,并導致自己的期望無法滿足,還會讓自己產生怨恨和孤獨感。
﹡除非我們能發自內心地愛自己,否則幾乎不可能與他人建立一種健康的、相互依賴的關系。愛自己是一件很有挑戰性的事情,但是學會愛自己可以幫助我們認識到自己是值得被愛的,并學會尊重自己和他人。
﹡沒有哪一段關系的維持是容易的。在關系的維持期間,我們應該把所有的舊傷、新傷、恐懼和戀愛模式坦誠地告訴對方。這意味著我們既要向對方做出承諾,也要愛自己,并學著在這兩方面不斷努力,來促進雙方關系的進一步加深和健康地發展。
作者:布林·布朗(Brene Brown)
有一個時期,我陷入了過度自我批評和無休止的自我判斷,是這本書幫助了我。
這本書教會我誠實地面對自己。它讓我學會面對自己、愛自己、寬恕自己、接受自己。
讀后主要收獲:
﹡勇氣體現在我們能夠真實地表達出自己脆弱的一面,即使我們知道自己分享的東西可能不被接受,也很可能被拒絕。
﹡羞恥感會阻止我們去追求自己最重要的夢想,因為它讓我們覺得自己很渺小,它讓我們相信自己不值得被愛、被接受。
﹡邊界讓我們更有同情心、讓我們更好地保護自己、讓我們能夠儲備能量,這樣我們就會有更多的能量去幫助別人。
﹡我們經常會因為別人做了自己不敢嘗試的事情而去評判他們,把對自己的失望投射到他們身上,讓自我感覺更好些。
作者:阿米爾·萊文,瑞秋·S·F·海勒(Amir Levine and Rachel S. F. Heller)
我記得我在五年前讀了這本書,但現在它對于我來說比那時更有意義。
人們越來越重視與依戀相關的知識,我感到這本書中的信息隨著自我意識能力的不斷提高變得越來越有影響力。
萊文和海勒對依戀理論進行了擴展,并將其應用于成人關系中。依戀理論最初是由心理學家瑪麗·安斯沃斯(Mary Ainsworth)提出的,并由精神病學家和精神分析學家約翰·鮑爾比(John Bowlby)對其內涵加以擴展。
萊文和海勒探討了依戀理論及其與戀愛關系之間的聯系,對不同的依戀類型進行了分類和解釋,并建立了一定的標準,引導讀者自我評價,以此來幫助讀者確定他們所屬的依戀類型以及他們在此類型中所處的位置。
隨后,他們為處理不同依戀類型問題提供了的工具,來構建更健康、更和諧的關系。
讀后主要收獲:
﹡任何人都有自己所屬的依戀類型。我們對自己所屬的特定類型擁有的信息越多,在與合作伙伴建立聯系以及傳達我們對親密關系或空間的需求時就越能意識到這一點。
﹡我們絕不會受到來自依戀關系的負面影響,也不會永遠被它們束縛住。我們所屬的依戀類型可以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改變,使親密關系達到一種更穩定的狀態。
相關閱讀:想讀親密關系類和自我發現類的書籍嗎?這里有(下)
譯者:甜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