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身材大味道”,曾以這句廣告詞被熟知的巧克力品牌好時似乎蹤跡難尋了。
據北京商報,近日好時(中國)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好時”)線上天貓旗艦店已終止經營,好時京東自營店內多款商品顯示無貨。好時甜品店內部員工透露,好時已在中國市場線下各地撤柜關店,留下與經銷商的渠道糾紛……
據北京青年報,2月9日,好時中國回復稱,不會退出中國市場,目前線下和部分線上渠道仍在正常售賣。
目前好時巧克力官方微博最近的一次更新,還停留在年前的1月28日。
中國區業績不佳、市場定位不上不下,來到中國27年的好時,日子有些難過了。
不少網友紛紛表達了對好時巧克力的喜愛與不舍,也有網友認為,撤柜閉店可能是因為市場原因與品牌營銷不善。
▲微博評論截圖
今年1月,“好時甜品概念店”微信訂閱號曾發文稱,好時公司因調整中國大陸地區發展策略,擬縮減公司人數并調整中國市場規模,已從位于上海市浦東的辦公點撤離,線下多地撤柜關店,好時法人代表已離開中國。
撤柜閉店的動向中,有市場消息稱好時將在未來撤離中國市場。
好時甜品店內部員工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從2020年起好時已開始在中國上海的公司裁員,并對中國市場進行業務縮減。2021年5月,好時公司突然發函告知好時甜品店要求解除合同。
同時在渠道遺留問題的處理上,好時與多家代理經銷商存在糾紛。
“突然通知我們結束合同,這對各地線下門店的投入經營、商超違約金等費用均造成不小的損失。”上述員工提到,目前中國代理經銷商正在通過律師與好時公司進行溝通。
好時甜品店還曾發文《Hershey"s好時!請您善待在中國的經銷商與工作者》。
今年1月,好時天貓旗艦店終止經營。據北京青年報,在天貓平臺搜索“好時”關鍵詞,除了一些個人店鋪中的相關商品外,并沒有找到相關名稱的店鋪。
在京東平臺,好時官方旗艦店的商品仍可正常購買,不過北京青年報記者也注意到,目前,該店約1/3的商品顯示“已售罄”。記者隨后走訪北京線下超市和便利店,部分超市仍可找到好時的產品。
北京青年報記者以消費者身份咨詢了好時中國客服,接線人員表示,天貓店正在進行運營調整,隨后會恢復運營,但具體時間未定,不過京東平臺商品正常銷售。此外,線下多家商超也均在售該品牌產品。該人士表示,好時沒有退出國內市場的意思,只不過公司正在調整,目前的產品都是從馬來西亞進口的,“之前售賣的是在上海分裝的產品,現在沒有了。”
此外,好有消費者在好時巧克力官方微博上提問:“淘寶旗艦店沒了嗎?”對此,好時回復:“淘寶旗艦店正在裝修中。”
目前,好時巧克力官方微博最近的一次更新還是在年前的1月28日,而且該條微博已不能評論。同時,好時巧克力官方微博上提供的官網鏈接也已無法打開,旗艦店鏈接點擊則顯示“沒有找到相應的店鋪信息”。
資料顯示,好時(中國)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已經于2021年11月進行清算。
該公司成立于2001年4月,法定代表人為ROHIT GROVER,注冊資本約8.4億美元,由美國好時國際有限公司(Hershey International LLC)全資持股。風險信息顯示,該公司關聯十余項訴訟案件,案由涉及買賣合同糾紛、銷售代理合同糾紛等。
此外,ROHIT GROVER還關聯有另外兩家公司,分別為好時(上海)食品研發有限公司、好時商業(上海)有限公司。值得一提的是,好時(上海)食品研發有限公司已于2021年3月進行清算,好時商業(上海)有限公司已于2021年12月注銷。
好時(中國)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已于2021年11月20日產生清算信息,清算組負責人ROHIT GROVER,清算組成員WILLIAM CHRISTOPHER PRITCHETT、趙志華。
好時對于渠道遺留問題的處理,也讓經銷商存在很大的不滿。企查查顯示,好時涉及法律訴訟的信息高達37條,細看主要涉及原經銷商和好時公司的買賣合同糾紛等。眾多原好時經銷商的商貿公司都對其提起了訴訟。
從2016年開始,好時在中國的業績一直呈現下滑之勢。
2016年初,好時聚焦巧克力品類并精簡SKU、將在華產能轉到馬來西亞等,據好時資料顯示,其在中國巧克力銷售的降幅已經由2015年的13%收縮至2016年的4%。
2015財年到2017財年,好時中國區處于虧損狀態,尤其是在2017財年,中國區成為好時全球虧損最為嚴重的市場。
2018年,好時凈銷售額77.91億美元,同比增長3.7%,但中國市場卻下滑20.5%,這次業績下滑被歸結為是好時剝離了上海金絲猴業務所致。
2019年,好時收入79.86億美元,同比增長2.5%,中國市場同比下滑13.4%。進入2020年,中國市場銷售額卻下滑46%,其中第四季度下滑幅度達82.2%。
在去年2月舉辦的2020年度業績會上,好時首席財務官 Steven Voskuil表示,中國業務約占該公司銷售額的0.6%,而這一比例在2020年初約為1%。直到去年11月,好時透露要調整中國業務模式,宣布未來將與一家大型本土經銷商在通路授權、搭建供應鏈體系方面合作。
據北京青年報,好時中國日前在一次電話回應中透露,將對中國區進行大面積調整,好時的管理層以及執行層將面臨大面積裁員。
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認為,好時在中國市場銷售業務下滑,除疫情影響外,更重要的原因是其不上不下的尷尬市場定位。
與好時的“坎坷”經營不同,費列羅、瑪氏箭牌、億滋等糖果品牌在中國市場強勢發展,每日黑巧等新晉巧克力品牌頻獲融資,好時的市場面臨擠壓。市場數據顯示,2020年的中國巧克力市場,好時市場占有率僅為3.2%,遠低于瑪氏的32.8%和費列羅的22.3%。
業內普遍認為,勁敵環伺下,好時相比起來市場定位并不清晰。在高端領域,歌帝梵亮出“巧克力中愛馬仕”的明顯定位,費列羅也以“意大利大師匠心”為消費者熟知;在平價巧克力品牌中,瑪氏旗下的德芙等品牌占據終端市場,營銷動態不斷,早已打入三四線零售渠道。而好時向上向下均顯尷尬。
“好時對中國市場的整體定位出現了比較大的錯誤。之前收購金絲猴也并沒有獲得太多加分,現在好時既沒有高端的費列羅好賣,也沒有德芙等品牌市場基礎雄厚。”朱丹蓬對此分?析道。
或許是為了重新贏得中國消費者,2020年底,好時曾透露要調整中國業務模式,并引入一位策略經銷商。彼時,有報道稱,好時首席執行官Michele Buck認為,“這個轉型意味著,我們不再依賴自有的大量零售銷售人員,而是更專注于通過總經銷商去安排”。
“在注重健康飲食的時代,巧克力這種高糖高熱量的食品應抓住市場動向,適應消費需求的變化。”朱丹蓬建議,好時未來應該與目前的定位進行差異化打法,在品類上建立起自己的產品金字塔。
文章綜自21世紀經濟報道、每日經濟報道、北京商報、北京青年報、企查查、公開資料等
封面圖由Pixabay提供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中新經緯”(ID:jwview),36氪經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