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短兵相接的長短視頻之戰中,微綜藝正在成為下一個站上風口的綜藝類垂直細分市場。
微綜藝,顧名思義三個特點:短——時長短、小——規模小、快——節奏快。回顧微綜藝的誕生時間線,不難發現,其與短視頻平臺的崛起不無關系。
在傳統綜藝節目因相關政策而逐漸出現嘉賓去明星化,以及用戶習慣呈現碎片化追求娛樂內容的趨勢之下,微綜藝應運而生了。
當然,除了字面意義上的解讀之外,微綜藝與傳統綜藝節目在內容本質上其實并無太大區別。
比如,完整的節目模式、星素搭配的人設、各式的綜藝劇情以及紀錄的拍攝手段,唯一不同的就是:時長很短。如果還要找出一個不同點,那就是節目產出意義的不同。
當長短視頻之戰蔓延到了微綜藝領域,它們又在爭什么呢?
微綜藝的誕生之初,主要是由綜藝節目里衍生出來的短視頻內容。比如,《奔跑吧兄弟》衍生出來的《跑男來了》、《偶像練習生》衍生出來的《偶像有新番》,《這!就是街舞》衍生出來的《街舞Callout》等。
但當用戶內容偏好開始出現迭代,碎片化的時間被短視頻平臺侵占,真正屬于微綜藝的節目模式也就逐漸走向了成熟。
微綜藝的出圈在于它不再是其它內容的衍生品,而是具有獨立策劃團隊和執行團隊的創新性內容生產,包括基于“短、小、快”而調整的節奏把控力。
比較典型的節目案例是由抖音、張藝興工作室、今日頭條、西瓜視頻聯合出品的首檔明星豎屏真人秀微綜藝《歸零》。
這檔節目在內容上記錄了張藝興為期13天沒有經紀團隊陪伴的未知冒險,讓更多的人看到了一個真實且立體的張藝興,從而傳遞了節目“保持無知,挑戰未知”的核心態度;在拍攝方式上以豎屏迎合了移動端觀眾的觀看習慣,雖然畫幅上有所犧牲,但至少完成了微綜藝的一種探索。
總體來說,相較于傳統的臺網綜藝節目,微綜藝的內容品質更優質,制作水準更精良。當然,這也就要求微綜藝的題材選擇更圈層化,內容構建更場景化。
由騰訊視頻和新世相聯合出品的女性年齡主題紀實訪談節目《女人30+》,以獨特的節目形式和較小的制作體量,獲得了多個熱搜和平均單期3000-4000萬播放量的市場效果。
目前,大多數微綜藝節目的制作方都比較青睞于“明星+垂直領域”或跨領域題材的選擇,以新知感和獵奇感去非圈層群體中圈粉。
姜思達主持的探討社會議題的采訪類微綜藝《透明人》,在愛奇藝、騰訊視頻、微博等平臺播出之后,曾掀起過多輪討論熱潮。而《透明人》也獲得了超千萬的商業贊助,創下了當時短視頻節目領域的最高紀錄。
整體而言,目前微綜藝的節目特征都普遍突出,在行業中有一定的辨識度。
雖然掀起微綜藝熱潮的發力方眾多,但其中最為代表還是長短視頻兩方勢力。
其中,長視頻方面是以愛優騰、西瓜視頻、B站等為主的幾大視頻網站,而短視頻方面則以抖音、快手、美拍、微視、小紅書等為代表的幾大頭部平臺。
盡管皆已下場發力,但入局原因卻各不相同。
首先是長視頻平臺,比較傾向于借力微綜藝探索“用戶經營”和“時長經營”模式。隨著用戶紅利的逐漸消失,長視頻市場的飽和狀態也日趨顯著;無論是付費會員增長,還是廣告盈利收入,都在倒逼平臺方拿出更高成本的解決方案。
微綜藝的布局,不僅能夠以較低的成本豐富自家的內容矩陣,同時還能提升平臺的內容差異化以及用戶的存留度。
數據顯示,由優酷、嘉士利、鹿晗團隊三方共同打造的微綜藝《你好,是鹿晗嗎》,優酷播放量高達1.8億次,為優酷帶來了30萬付費用戶,以及為嘉士利帶去了8.3億次的曝光量。
其次是短視頻平臺,以微綜藝為代表的“微影視”內容可以看作是短視頻平臺反攻長視頻的重要動作。而在短視頻競爭日益膠著的當下,發力微綜藝也可以看作是短視頻平臺之間拉開內容差距,拉大發展方向的一個出口。
一檔微綜藝的制作成本大概在300—500萬之間,制作周期最長不過2個月,5—8人的制作團隊即可啟動。這對于在內容制作方面存在短板的短視頻平臺來說,不失為一個切入口。
目前,以抖音和快手為代表的短視頻平臺已出品和上線微綜藝超10部。此前,抖音曾連推三檔明星微綜藝,除了與張藝興合作的那部首檔明星豎屏微真人秀《歸零》外,還有與羅云熙合作的新青年文化紀實綜藝《魔熙先生+》,以及與趙奕歡合作的明星與經紀團隊旅拍微綜藝《尋夢“歡”游記》。
近期,快手則聯手岳云鵬推出了國內首檔短視頻美食社交綜藝《岳努力越幸運》,這檔節目獨創了“短視頻+中視頻+直播”的組合播出形態,成為了快手首部S+級自制綜藝。
不難發現,無論是長短視頻,“專業級個人頻道”正在成為微綜藝的一個重要內容嘗試方向,這種通過增強對話感和交流感以彌補短時長的節目效果,或許正是能夠強化節目本身的情感表達。而在短視頻時代的大背景之下,微綜藝的爆發依然需要更多的探索和啟發。
快手X《岳努力越幸運》
在短短的十幾分鐘內如何構建觀眾與節目的緊密聯系,以及通過節目持續地抓住觀眾的興趣點,是微綜藝首要考慮的內容輸出點之一。
而貼在《岳努力越幸運》這檔節目頭上的標簽就是:“岳云鵬+孫越”、“直播+中視頻”,用節目總制片霍鋼的話說就是,“這應該算是短視頻平臺上以專業化角度做的個人定制綜藝。”
《岳努力越幸運》的每期節目首先在岳云鵬的個人快手賬號上線更新,同時,快手娛樂、快手綜藝等快手官方垂類賬號通過輪播的方式進行矩陣式投放。這樣的平臺玩法和播出形式除了產生的更多的交互性,同時也讓視頻的碎片化變得緊致了一些。
總體來說,短視頻平臺算是最大化的為這些微綜藝提供了基礎流量扶持、算法推薦優勢、產品矩陣分發等權益。
騰訊視頻X《毛雪汪》
微綜藝節目市場中,《毛雪汪》最大的改變就是節目的播出周期。
以往的綜藝節目,大多都是按照三個月的播放周期制作,即季播綜藝。而《毛雪汪》則選擇一年四季每周播出,分春夏秋冬四個小節播完,節目時長也就控制在了一頓飯的時間內。
《毛雪汪》主打的是以社交為切入點的場景化真人秀綜藝節目,“宅家生活+朋友作客“的聊天方式,又使得它注定是一部慢綜藝。
那么,縮短的節目時長也就意味著自由度更高的碎片化觀看時間,而如何在碎片化的觀看過程中,去完整的展現節目的敘述邏輯以及核心價值,這是一個非常考驗制作團隊的事情。
近年來,騰訊視頻在大力布局綜藝節目的同時,也孵化了不少廣受歡迎的優質藝人,為后續節目儲備了充足的藝人資源,而藝人資源在新綜藝節目間的創新組合,或許正是《毛雪汪》得以誕生的重要先決條件。
百度百家X《為什么這么貴》
相較于其它平臺,百家號出品的微綜藝內容形式更加“聚焦”,除了價格探秘類趣味科普微綜藝《為什么這么貴》外,還有達人職業技能挑戰紀實微綜藝《師傅請賜教》,以及明星潮流穿搭挑戰微綜藝《我的漂亮姐姐》。
百家號試水微綜藝的思路也很簡單,作為百度生態矩陣中最重要的內容供給基地,百家號不僅能夠給予節目上線渠道和流量優勢,還能從創作的上下游出發,通過平臺為節目提供大數據支持,精準定位觀眾的“喜好”。
對于百家號來說,微綜藝的形式優勢就是“精細化運營+專業化內容”的良好落腳點,在平臺實現垂類內容擴類的同時,以豐富的平臺內容生態提高了用戶粘性。
《為什么這么貴》就用輕松、有趣的方式,為觀眾科普了高價物品的價格來源和構成,實現了一場“穿過價格,認識世界”的綜藝旅程。
上線兩季,《為什么這么貴?》總播放量已超過1億次。
整體看來,微綜藝是短視頻和長視頻平臺、創作者、品牌方相互激發、相互博弈下產生的新綜藝節目產物。在短視頻的風口之上,微綜藝注定具備了強大的發展潛力。
同樣可以認識到的是,屬于微綜藝的現象級“爆款”依舊沒有出現,甚至能否出現都無法確定。即使目前微綜藝市場已經呈現出了百花齊放的利好局面,但真正“爆款”的缺位,預示著屬于微綜藝的時代將很難徹底打開。
首先是體量小的問題,小體量的節目內容能夠有效的控制制作成本,提高商業轉化率,但同理,小體量的內容在宣傳和傳播上也是小端口,流量引入有所限制。
這幾年,綜藝節目市場魚龍混雜,而觀眾審美的升級又決定了市場需要更多有精神內核和文化價值的內容輸出。微綜藝想要趕超風口,沒有一定的自身獨特優勢真的很難突穎而出。
尤其是長視頻平臺的入局,也就要求微綜藝節目的產生應該是制作更為精良、內容更為優質的。特別是當微綜藝不再作為其它綜藝節目的內容或主體的延伸時,短時長的節目該如何開發出更豐富的題材、更完整的故事,以及這樣的節目內容又如何架構和講述。
這些都是微綜藝的制作團隊和發行平臺需要去深入思考的重要議題。
另一個是商業模式問題,微綜藝目前在商業合作形式上主要包括內容招商和平臺合作。內容招商就是與傳統綜藝節目相同的節目冠名、廣告植入、內容定制等,而平臺合作則主要包括聯合出品、共同招商、廣告分賬等。可以看到,整個微綜藝的商業模式還算是有較大的憧憬空間。
唯一的問題就是目前微綜藝的版權變現和衍生品開發尚未成形,所謂突破圈層的紅利并沒真正的顯現。
微綜藝想要激起更多點兒浪花,還真的需要再多撲騰幾下。
傳統長綜藝也好,新興微綜藝也罷;對于長短視頻平臺來說,開辟一條新形式內容的賽道才是煥發新生命力的需要出口。
前途光明,道路曲折。
微綜藝應該以怎樣的內容和形式面對大眾, 又如何在碎片化和深度化之間做到平衡,這都需要一個慢慢摸索的過程。
只是,先入為主的短視頻平臺或許可以將內容垂直領域做得更深入、更精細,在內容精品化、定制化方向發展的同時,做好節目品牌構建,做好宣發效果推廣。
而長視頻平臺在以較低的成本投入豐富自己的內容矩陣時,也要做好在內容和選材上的取舍,打造出真正具有微綜藝特征的精品內容。
期待長短視頻之間的這一場“微”戰。
參考文章:
1、知乎《聊聊微綜藝的現狀和未來》
2、傳媒內參《“微綜藝”逐漸打入主流市場》
3、犀牛娛樂《風口上的微綜藝何時起飛?》
4、媒介360《各平臺緊密布局,微綜藝時代即將到來?》
5、李子藍《突然刮起的“微綜藝”之風,還可以刮多久?》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 “飛娛財經”(ID:feiyucaijing2021),作者:三月,36氪經授權發布。
關鍵詞: 長短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