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奧會上谷愛凌的致勝一跳,金博洋在冰面上的輕盈跳躍,再度點燃了國民對冰雪運動的激情,一時間,整個朋友圈都在曬滑雪。在政策紅利、資本入局、網紅安利等多重因素交織下,冰雪運動市場正釋放出強大的潛力。
伴隨著冰雪運動的興起,資本瞄上了這一藍海市場。
國家體育總局制定的《冰雪運動發展規劃(2016-2025年)》顯示,到2025年,我國冰雪產業總規模將達到10000億元。截至2021年10月,全國參與過冰雪運動的人數為3.46億人。
而從整個產業鏈看,由于滑雪場運營耗資巨大,只有資金實力雄厚或擁有得天獨厚地理優勢的企業可以參與其中。
金達威、華錄百納、萊茵體育等上市公司選擇加入與政府合作冰雪運動的行列。相比之下,更多企業瞄準了門檻相對較低但市場潛力大的滑雪裝備和滑雪培訓領域。除了安踏、李寧、三夫戶外、探路者、波司登等企業入局滑雪裝備外,vector、南恩等多家企業亦紛紛加入。
數據顯示,2021年冰雪領域完成13筆融資。雪樂山和SNOW51以億元級最新融資創行業新高,奧雪文化、極限之路、滑唄、GOSKI等滑雪創業公司獲得數千萬元融資。其中,滑雪培訓平臺成為資本加碼的香餑餑,其次為滑雪裝備和技術服務等社交平臺。
資本競相逐鹿,作為一個萬億級的新風口,冰雪產業爆發時代正悄然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