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凍不僅能為兒童帶來快樂,還能給成年人帶來驚喜。
2009年中國果凍年銷售額超過100億人民幣,這款自90年代才開始在中國流行的零食終于成為了消費者認可的快樂食品。
即便在零食產(chǎn)品泛濫的今天,果凍依舊擁有屬于自己的一片天,并開始從兒童專屬向成人進化。
1993年,果凍品牌喜之郎誕生,在當時沒人想到,短短幾年后這個果凍品牌能夠成為坐擁中國果凍市場份額70%且家喻戶曉的品牌,成為了一代人的童年記憶。
在80后看來,除了洗腦式的喜之郎果凍廣告,我們還被它小小的包裝所迷戀,蓋子揭一半,先吸汁子成為我們吃果凍的標配,即便在今天,當我們吃果凍的時候,依舊害怕突然濺出的汁水。
憑借黃金時段的廣告和好吃的果凍,喜之郎很快打開了中國果凍市場,使之成為休閑食品新晉品類
當然對于喜之郎來說,專注于兒童市場顯然并不適合長久發(fā)展,后來喜之郎推出了針對年輕消費者的水晶之戀,用愛情敲開了消費者的心扉。
那幾年水晶之戀一度成為年輕人表白信物,尤其在情竇初開且沒什么錢的學生群體。
隨后喜之郎又推出了富含果汁可以吸的果凍CICI果凍爽,開創(chuàng)了果凍新吃法,為后來入局的果凍品牌創(chuàng)新提供了靈感。
Q彈爽口,晶瑩剔透,口味豐富,攜帶方便,可分享成為果凍走俏的關鍵。
至此這個始于上世紀六十年代日本的休閑食品開始在中國市場遍地開花。
2000年以后,越來越多的果凍品牌開始出現(xiàn),蠟筆小新、櫻桃小丸子、旺旺、親親、徐福記、雅客、佐佐等品牌相繼入局果凍賽道,并且火力全開,為市場帶來了新穎且個性的多元化產(chǎn)品。
其中果肉果凍成為果凍產(chǎn)品升級的標配,在喜之郎的影響下,消費者認為富含肉眼可見的果凍就是健康產(chǎn)品的代表。
親親通過加入大塊果肉,成為了果肉果凍的代表品牌之一,時至今日果肉果凍依舊是市場較為認可的產(chǎn)品。除了加入果肉之外,品牌們還想讓果凍變得更健康,徐福記慕詩果凍就選用了由水果純植物萃取而成的果膠,使其變得更安全。
還有一些品牌試圖將果凍變成更具營養(yǎng)的休閑食品,佐佐果凍就在產(chǎn)品中加入了乳酸菌,并采用精致魔芋和新鮮椰果,將其變得更加美味。
在本土果凍品牌快速發(fā)展的時候,國外果凍品牌也看到了潛力巨大的中國市場。外資品牌的進入不僅穩(wěn)固了果凍在休閑食品中的地位,更是將其帶向了甜品化的發(fā)展之路.
來自零食天堂日本的HORI哈密瓜果凍,為中國消費者帶來了驚艷的口感體驗。而來自馬來西亞的可尼斯推出的果味型果凍,用更軟的口感和更鮮艷的色澤搞定了消費者。同樣來自馬來西亞的可康果凍,將甜品化的思路植入了中國果凍品牌的腦海。
至此果凍開始多元化發(fā)展,除了一口一個的小包裝之外,更大包裝并且需要勺子的布丁果凍開始流行于市場,同樣果肉更多的大果粒果凍也出現(xiàn)在便利店的貨架上。
在果凍產(chǎn)品快速發(fā)展的時候,名為布丁的品類悄然在中國市場發(fā)展,在消費者看來布丁似乎和果凍并無太大的差別,但其實正是布丁的興起,才讓果凍不得不通過創(chuàng)新來獲得持續(xù)增長。
布丁,看起來更像甜品,除了原材料不同和工藝不同,布丁的優(yōu)勢在于看起來更健康,以玉米淀粉為主要原料,并且有的布丁需要低溫貯藏,且口感偏軟,通常加入了牛奶和雞蛋,以至于布丁成為烘焙店精美的產(chǎn)品之一。
布丁的出現(xiàn)不僅搶占了果凍的市場份額,同時也倒逼果凍產(chǎn)品創(chuàng)新。除了繼續(xù)專注于兒童市場之外,果凍品牌也開始了成人化的發(fā)展。
而功能性就是其拓展新邊界的基礎。
正如軟糖一樣,功能性成為果凍突破的新思路。
減肥、護眼、補腦是果凍健康創(chuàng)新的標準之路,其中除了0脂的果凍之外,酵素果凍逐漸流行起來,并且誕生了許多品牌。當然這些品牌聽起來更像保健品。
比如來自韓國的酵素果凍品牌ZAKSIMLAB,其產(chǎn)品中添加了魔芋成分和人體所需的膳食纖維,不僅熱量低而且能夠促進新城代謝。
而創(chuàng)立于2010年的健康產(chǎn)品品牌姿美堂也推出了膠原蛋白果凍產(chǎn)品。
除了酵素類,2019年親親推出的能量運動系列可吸果凍也讓果凍邁入了運動能力品類的賽道中。
而蒙牛的優(yōu)晶力牛磺酸可吸果凍將補充體力作為主打功能,除此之外,膳食0脂的健康果凍也成為年輕人的追捧產(chǎn)品。
在形態(tài)上果凍也不斷破圈進行跨界,去年農(nóng)夫山泉推出了可以嚼著喝的凍凍茶將茶飲和果凍相結(jié)合,打開了果凍創(chuàng)新的新思路。
除了更天然更健康更具功能性之外,果凍還通過包裝的創(chuàng)新切入到伴手禮的市場。
包裝精致、甚至可以私人訂制,果凍的魅力遠大于糖果,在喜鋪果凍也成為新人們婚禮上首選的伴手禮之一。其實在日本果凍早已作為伴手禮而存在,比如“榮太樓”推出的櫻花果凍布丁,粉色系風格加上季節(jié)限定,成為流行的爆品。
除此之外,隨著果凍與布丁相融合,冰淇淋也加入到了果凍創(chuàng)新的跨界中來,比如吸吸凍,常溫是果凍,低溫就是冰淇淋,當然如果加入活性乳酸菌或者更加新鮮的原料,那么冰淇淋的低溫渠道也將成為果凍發(fā)展的新渠道。
功能性、健康化、個性化、跨界創(chuàng)新是果凍當下及未來的發(fā)展新趨勢。
從童年記憶到功能性產(chǎn)品,我們看到一路走來的果凍似乎也在不斷變革,但事實上在浩瀚的零食海洋中,果凍市場銷量的衰退不可避免。正如當年紅極一時的新年糖一樣,如今也日漸沒落。或許這是大勢所趨,亦或許消費者需要更新穎的產(chǎn)品。
但果凍真的衰退了嗎?
顯然但從產(chǎn)品角度來看,確實是在衰退,從我們身邊人包括自己的復購中可以看出,其實捫心自問你有多久沒吃過果凍了,你有多久沒給孩子買過果凍了。
但從品類角度來看,其實果凍還有更多的成長空間,比如功能性果凍雖然屬于小眾市場,但對于有需要的群體來說卻是高頻復購的產(chǎn)品,當然因為消費者對果凍已經(jīng)形成了休閑食品的認知,所以品牌在品類創(chuàng)新上不能再僅僅圍繞食品,或許保健品和兒童維生素補充是果凍未來發(fā)展的新機遇。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全食在線”(ID:foodweek),作者:李青林,36氪經(jīng)授權發(fā)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