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點巧合,又有點趨勢所向。
今天(12月27日),同一天,兩家自動駕駛頭部獨角獸公司,異口同聲官宣了合資公司。
小馬智行,與中國外運,發起自動駕駛智慧物流合資公司。
Momenta,和比亞迪,成立智能駕駛合資公司迪派智行。
一個指向貨運,一個指向乘用。
但都代表了自動駕駛技術創業公司,一種越來越主流的落地方式。
雙方公告中稱,合資公司預計將于2022年初正式成立并投入運營。
合作初期,雙方將先為合資公司共同投資1億元人民幣,先期部署超過100輛規模的智能駕駛重卡車隊。
今后將持續擴大規模,打造國內領先智能駕駛重卡車隊,提供更為安全、高效、低成本的運力服務及貨運方案。
但雙方成立合資公司的目標,不只是上車隊、運貨。
更關鍵的還是智慧物流運力平臺。
按常理來說,單純自動駕駛運貨,上車隊就行。
但既然是平臺,自然涉及到調度和運營……
所以小馬和中國外運的這個合資子公司,更需關注的還得是這個“平臺”和平臺背后的“操作系統”。
實際上,中國外運,本身就是招商局集團物流業務的統一運營平臺。
前身成立于1950年,擁有70余年發展歷史,是市場化、國際化的綜合物流龍頭企業和“A+H”兩地上市公司。
業務所及,海水空運、鐵路、公路、線上等服務均在其中,是國內為數不多擁有端到端、全鏈路和全場景物流解決方案的公司。去年營收845.37億。
所以粗放一點理解,也能視為小馬智行的自動駕駛系統和方案,與中國外運這個物流平臺深入綁定和結合。
雙方也強調了,合資公司就是打造以自動駕駛技術為核心的高質量智慧物流運力平臺。
探索自動駕駛卡車規模化商業落地的全新模式。
之前在自動駕駛卡車貨運的落地中,更多的還是戰略合作,或者你買我賣提供服務的客戶關系。
小馬智行和中外運這波,算是自動駕駛技術公司和物流貨運平臺聯手。
當然,招商局集團很早就是小馬智行股東了。
比亞迪(現在)還不是Momenta的股東。
但與Momenta的合資子公司,“深圳市迪派智行科技有限公司”(下稱“迪派智行”),已對外官宣。
這個合資子公司做什么?
智能駕駛、融合發展高等級智能駕駛。
粗放理解,就是讓比亞迪的車,有更強的智能駕駛能力。
雙方公告中也說了,“迪派智行”將依托比亞迪深厚的智能化技術積淀和深度的垂直整合能力,以及Momenta智能駕駛方面多年的技術積累,攻克相關技術難點,致力于打造面向未來的高等級智能駕駛解決方案。
這種模式可行嗎?
可行。
更早之前,Momenta與上汽集團,就采用合作的方式,更快加持智能駕駛能力。
Momenta和上汽,最核心的智駕合作成果,會體現在今年上市的高端子品牌智己量產車上。
不過,上汽在合作的推進前后,不斷投資加碼Momenta,現已成Momenta的關鍵外部大股東。
所以懸而未決的問題就是,比亞迪和Momenta之間,就不要投資股權綁定一下?
子彈飛一會兒就知道。
最后,回到開頭,確實好巧不巧。
小馬智行和Momenta,是中國自動駕駛創業公司中,最先躋身獨角獸的兩大頭部。
兩家累計獲投的融資,也都超過了11億美元,可謂是最具吸金力的自動駕駛公司。
但同一天內傳出“合資公司”的落地方式,可能也不止是巧合。
因為這種比戰略合作更加深入的“綁定”方式,可能也是自動駕駛落地進程中,最新方式和產物。
不同于其他創新技術的落地,自動駕駛是傳統交通變革中,極具顛覆力的那一個。
但又因為交通中場景復雜、玩家分布差異巨大,顛覆性技術無法由一家公司實現,必須通過合作、結盟和集團軍作戰。
所以不論是RoboTaxi、自動駕駛卡車貨運,還是量產車上的智能駕駛商用,走過了Demo期,都避免不了產業合作資源和生態。
但更早之前,大家還是以投資入股為先,到了現在,才開始明確具體步驟和打法,于是才逐漸有了“合資公司”這樣的方法。
換句話說,合資公司就是自動駕駛落地深入的新產物。
當然,在交通領域,合資公司最被熟悉的,自然是外國車企進入中國時,成立的各地各家合資車廠。
即便時代和背景不同,但也都是技術+資源為催化的產物。
現在,自動駕駛技術和交通場景資源,再次到了面臨變革和催化的時候……
合資公司的方式,是解法的一種,但會是最好最優的那一個嗎?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智能車參考”(ID:AI4Auto),作者:知一,36氪經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