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驍龍8Gen1和天璣9000的發布,也意味著2022年的手機市場即將迎來一波新的競爭。作為市場內最受關注的老大哥,蘋果至今仍未透露有關A16處理器的任何信息。不過就在近日,根據 @手機晶片達人透露,iPhone 14系列并不會全系搭載A16處理器,定位較低的iPhone 14和iPhone 14 Max很有可能會繼續搭載iPhone 13同款的A15處理器。
該消息一出,引起了果粉和網友的熱議,有人開始罵蘋果不思進取“擠牙膏”,更有人懷疑消息的真實性。@手機晶片達人也給出了自己的猜想,畢竟疫情對國外產能影響太大,A16的備貨數量只有A15的三分之一,蘋果這樣做也是無奈之舉,但對于消費者來說這無疑會引起強烈的不滿。
說實話,如果爆料稱其他手機廠商會在新一代旗艦上使用去年的處理器,那小雷是一定會把它當謠言看待的,可該“謠言”的主角是蘋果,那可信度就大大提升了。畢竟蘋果早已不是第一次偷偷摸摸地在某些地方“動手腳”了。
早在2013年,蘋果就曾在iPhone 5c和iPhone 5s上采用過類似的產品更新策略,但最終以失敗告終。iPhone 5c于2013年9月發布,搭載iPhone 5同款的 A6 芯片,使用了更加大膽的配色,并采用了塑料后殼設計。
不過,CIRP機構的數據表示在2013年第一季度,iPhone 5S的銷量占到總銷量的64%,而iPhone 5C的銷量占比僅為27%。iPhone 5c也因此被業界認為是蘋果最失敗的 iPhone 之一,蘋果也再沒有對這條產品線進行更新。
圖源網絡
iPhone 5c 失敗的原因,一方面是因為同期發布的 iPhone 5s 產品力實在太強。iPhone 5s 首次加入了 Touch ID 指紋識別功能,并且首次搭載了 64 位架構的 A7 處理器。在處理器無升級且價格不低的情況下,消費者自然更愿意選擇升級幅度更大的 iPhone 5s。
在發現“同代不同芯”的策略行不通后,蘋果選擇了另一種方案,即我們最熟悉也最厭惡的“精準刀法”。這一點在iPad Pro 2018和iPad Pro 2020上體現的淋漓盡致。iPad Pro 2020所搭載的A12Z處理器與iPad Pro 2018相比差距幾乎沒有,無論是工藝制程、晶體管還是CPU方面都完全一致,唯一的區別就是A12Z開啟了隱藏的第八個GPU核心,從而擁有更強的圖像處理性能。
圖源網絡
也就是說在A12Z的研發階段,蘋果就已經想好了后續的產品規劃,用強制關閉一個GPU核心的方式來達到節省成本的目的。可能有些讀者會反駁,iPad Pro 2020相比上一代明明提升不少,例如全系6G運存就是一大亮點,畢竟iPad Pro 2018只有1TB版本才配備6G運存。 確實,這也算是一個升級點,但這不應該是一個迭代產品所應該有的升級幅度。
圖源網絡
再比如今年的A15芯片被蘋果分成了三個版本,分別用在iPad mini 6(5核CPU5核GPU)、iPhone 13 mini/iPhone 13(6核CPU和4核GPU)以及iPhone 13 Pro/iPhone 13 Pro Max(6核CPU和5核GPU)之上。雖然在日常使用中,用戶很難感受到這一差距,但在部分游戲場景中,這一差距可能會被放大。
圖源網絡
另外根據外媒的爆料,iPhone 14/14 Max很可能還會繼續保持劉海屏的設計,刷新率估計還是只有60Hz,能享受到挖孔屏設計以及120Hz屏幕的依舊只有高配版本。蘋果大概率是認為A16給“小機型”6.1英寸iPhone 14和6.7英寸iPhone Max用“太浪費”,就讓定位更高端的Pro獨享好了,這也變相拉大了標準版和Pro版本的差距,很有可能會促使Pro版本的銷量反超標準版。
不過按照蘋果的一貫作風,他們應該不會直接說明iPhone 14搭載A15處理器,而是采用改名或是一筆帶過的方式來掩蓋。因此從嚴格意義上來說,這并不能稱作是“混用”,充其量只能叫作擴大不同產品線之間的差異,這也預示著未來iPhone標準版的價格會繼續下壓,從而占領更低價位的市場,而Pro版本則不斷拉大與標準版之間的差距,營造出更多賣點去吸引用戶買單,給消費者營造一種買了貴的反而覺得占了便宜的“消費陷阱”。
如果@手機晶片達人的猜想成立,iPhone 14使用A15芯片的原因是產能不足,這一點其實也合情合理,畢竟在今年下半年蘋果幾乎所有的產品都陷入了缺貨風波,哪怕是“技術含量”最低的Apple Watch S7也長期處于缺貨的狀態。但歸根結底蘋果想重現“同代不同芯”的方案,還是因為蘋果在手機市場中沒有一位能給他帶來壓力的“對手”。
根據彭博社和DigTimes公布的數據顯示,在2021年蘋果對臺積電的營收共享占比高達25.93%,而聯發科、AMD這些國際大廠都只占到5%甚至更低,足見蘋果在產業鏈中的地位。
另外根據@小乙MAX的數據統計顯示,在2021年11月京東手機銷量榜中,蘋果在前十名中獨占前四,合計銷量約415萬部,遠超所有競爭對手。
更重要的是,在華為倒下后,沒有任何一家手機廠商能在5000元價位段上與蘋果有一戰之力,根據知乎網友@安乎都護府長史統計的數據顯示,在2021年10月手機銷量榜中,iPhone以83.6%和94.1%的份額在5000元及8000元檔位上占據絕對優勢。
在高端手機市場,隨著華為的衰敗,三星也在敗落,已沒有任何手機企業可以對蘋果造成威脅,這也導致去年四季度以來iPhone的出貨量節節攀升,哪怕蘋果在未來幾年繼續擠牙膏,消費者和市場也不得不接受這位“傲慢”的廠商。這一點在處理器上就體現得相當明顯,根據數碼極客灣的測試結果來看,哪怕是最新的天璣9000處理器和驍龍8 Gen1都沒能超越一年前發布的A14處理器,在功耗和能效比方面更是差了一大截,擁有如此巨大優勢的蘋果,怎能不傲慢?
圖源極客灣
縱觀蘋果這邊,臺積電宣布將在明年下半年正式將全新的3nm工藝投入小幅試產階段,作為臺積電最大客戶,蘋果自然有理由第一個吃到3nm工藝。也就是說明年下半年發布的A16將會在工藝方面再度遠超安卓陣營,當然,臺積電的3納米相比于自家的5納米來說,提升并不算特別大,性能可能提升僅有10%-15%,功耗降低25%-30%,如果跟A15采用的N5P或者今年的N4P相比,性能提升功耗降低恐怕會進一步下降。
考慮到A16才會用新的IPC設計,大核心的升級按理會比前一代的升級幅度更大,而蘋果的小核心即便是像A15那樣升級,就足以再次把高通甩開幾條街。那么,A16的硬件相比A15再次小幅度提升,配合3nm工藝制程,恐怕蘋果保持iPhone13系列的電池容量配置,就依舊能夠霸榜續航榜。這么一來,安卓陣營想要在性能方面比肩或是超越就更加困難了。
除了性能方面,國產手機廠商難以超越蘋果的原因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形象問題”。目前國內手機市場內卷極為激烈,廠商為了贏得更多的市場份額,紛紛選擇降價促銷,像小米MIX4在雙十一期間的降幅甚至達到了35%。 而這些操作都會影響品牌在用戶心中的形象,也就難以立起高端形象,更別說與蘋果去爭奪市場了。
當然,即便iPhone 14產品真受限于芯片代工工藝、產能、性能架構,需要對數字系列芯片處理器進行調節,也應該是iPhone 13系列上這種滿血版、降頻版做法。作為旁觀者,我們更應該將關注點聚焦于蘋果的信號、續航、影像畫質、夜景成像、眩光鬼影等短板問題的改善上,全方位的改進才是拉升用戶口碑、品牌觀感的有效途徑。至于創新止步、性能擠牙膏這類觀點因人而異,目前也只是爆料階段,提前為iPhone 14產品定調有點為時尚早。
不過不管怎么樣,無論明年的iPhone 14是繼續擠牙膏還是良心發現,繼續調低價格,對于安卓廠商來說都是一件壞得不能再壞的事情了。 在華為暫退之后,國產安卓該如何直面來自蘋果的威脅,我們也只能希望在21年底22年初的安卓新手機上,這些品牌就會給出答案。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雷評雷測”(ID:leireviews),作者:定西,36氪經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