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20日,“帶貨一姐”薇婭(原名黃薇),被曝因偷逃稅被浙江省杭州市稅務部分處罰13.41億元。
據光明網報道,薇婭僅在2019到2020年期間內,就偷逃稅款6.43億元,其他少繳稅款0.6億元。另外考慮到此前薇婭已經主動補繳了5億稅款,有關部門最終對其追繳稅款、加收滯納金并處罰款共計為13.41億元。
薇婭此次被爆出通過“隱匿個人收入、虛構業務轉換收入性質虛假申報”的偷逃稅款方式,跟此前頭部主播雪梨和林珊珊被爆“在多地設立個人獨資企業、虛構業務,并將其取得的個人薪金轉為獨資企業經營所得”的偷逃稅方式如出一轍。
從“雪梨事件”來看,頭部主播偷逃稅被罰是監管直播帶貨的開始。
雪梨因偷稅上熱搜后,當天就暫停了其直播間的直播,并開始進行規范和整頓。繼而雪梨、林珊珊兩人微博被封,傳出“雪梨不給員工交社保”等負面消息,隨之而來的就是雪梨的淘寶店鋪被封——哪怕是被封禁前店鋪名已經去掉了“雪梨”兩字,改名為錢夫人定制女裝,也沒能避免商品被下架的命運。
此次薇婭偷逃稅被罰13.41億后,原預告于昨晚7點開始的薇婭淘寶直播被取消,淘寶直播賬號也已經被凍結。接下來薇婭將面臨的,會是怎樣的命運?薇婭背后的母公司謙尋集團,又會受到怎樣影響?一直風傳的謙尋上市計劃,是否就此被迫擱淺?
原本在淘寶直播里,李佳琦和薇婭是前兩名的“一王一后”,而雪梨常是排在其后的“千年老三”。如今眼看三人之中已有其二因偷逃稅款被通報,或許李佳琦和其背后的美One才是最該慌張的那一個?
僅在一個月前,頭部主播雪梨和其旗下主播林珊珊被罰時,就有“頭部主播補稅潮即將開啟”的消息傳出。
其中最受市場關注的,就是直播電商領域的“超頭部主播”李佳琦和薇婭。
昨天薇婭偷逃稅被罰消息一出,“頭部主播補稅潮”預言終于成真。
此次薇婭罰款也是達到了驚人的13.41億元,更有網友調侃其為“1薇=2冰=7宏=635爽”、“全國13億人分的話,每人能分到1塊錢”。也有網友笑稱,薇婭的負面此時爆出,正好拯救了因輿論壓力而焦頭爛額的王力宏。
此前,網絡主播們已多次因“稅”被查。今年10月,“鄭州追征一網紅600多萬稅款”就登上過熱搜,該小網紅一次就補繳了662.44萬元的稅款。
而宸帆電商旗下大主播雪梨和林珊珊偷逃稅款,追繳稅款額合計達到近億元。光是雪梨一個人,就被追繳了6千余萬。
霞光社從財稅專業人士方面了解到,近期網紅偷逃稅的普遍手法是將個人收入隱匿、轉換性質,或偽裝為投資企業經營所得。但也由于網紅直播帶貨的業務模式實在太單一,營收邏輯和財務往來也簡單,所以極易被查獲。
據個人所得稅相關法律規定,個人年應納稅額若超過96萬元,則將適用最高45%稅率。顯然,薇婭、雪梨們作為頭部網紅主播,頭部帶貨網紅的直播帶貨銷售額不低,個人年應納稅所得已經遠遠超過這個標準。
今年雙11預售直播中,淘寶主播銷售榜顯示薇婭排名第二,她的直播間銷售額為82.52億元。而且薇婭當晚就“財大氣粗”地送出1萬個100元的紅包,光是紅包福利就發了500萬。
即使她的抽成只有一個點,每日收入也可過千萬。而目前頭部帶貨主播的傭金抽成顯然遠遠不止一個點。根據“中國新聞周刊”報道,某行業腰部水平的10人的直播帶貨團隊,一年收入就可達到600萬。而頭部團隊一個月能帶貨億元,帶貨利潤率可達30%。
網紅主播儼然已成真正意義上的“高收入群體”。“薇婭1天銷售額碾壓上市公司全年營收”、“李佳琦薇婭一天狂賣189億”的類似報道層出不窮。正因為如此,大家對“比當明星還要賺錢”的網紅們偷逃稅才會感到更加憤怒。
雖然薇婭已經在微博放出致歉信,表示“深感愧疚,向公眾道歉”,并將“積極籌措資金在規定時間內完成補繳稅款、滯納金和罰款”。其丈夫董海鋒也出面對此次薇婭偷漏稅事件進行了一番解釋。但此次偷逃稅事件對其事業、謙尋集團未來發展,有已造成極大負面影響。
頭部網紅主播們似乎靠著一己之力,就能支撐起一家有強大盈利能力的公司。李佳琦背后有MCN推手“美One”,薇婭背后也有體量規模龐大的“謙尋”。
此前,網絡直播賽道兩大巨頭李佳琦和薇婭背后公司試圖上市的消息,都風傳已久。
薇婭背后的謙尋(杭州)文化傳媒有限公司,企查查顯示大股東是其丈夫董海峰。其簡介寫明謙尋是“新內容電商直播機構TOP1”,“旗下共有40余位主播”。
謙尋旗下除了薇婭本人,其他的知名網紅主播還有張沫凡、唄唄兔等。甚至林依輪、李響、海清等明星都是與謙尋有合作的帶貨藝人,該公司稱其為“藝人超級供應鏈”。
這家公司一直以來試圖把直播和品牌營銷結合,并通過子公司打造大IP的一系列操作,也從側面顯露出其想要跑步成長為上市公司的野心。
同樣,“美One”與李佳琦本人均在寧波鎂麒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和上海妝佳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占有股份。一旦能這三家公司在將來實現打包上市,包括李佳琦在內的股東們都能身價翻倍。
現在看來,薇婭偷逃稅事件一出,謙尋集團尚未成形的上市計劃或將無限期擱淺。
但與此同時,謙尋堅持的“藝人供應鏈”策略,也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公司由于太過依賴薇婭本人,而造成的因核心主播出狀況而拉垮整家公司的風險。
相對來講,李佳琦背后的美腕(上海)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即“美One”),雖然介紹信息為“一家網紅、藝人以及模特的線上服務平臺”,但實際能打的主播幾乎只有李佳琦一人。所以在頭部主播三失其二的情況下,才更是李佳琦的“驚險時刻”。
今年5月25日,《網絡直播營銷管理辦法(試行)》開始施行。其中第八條就明確規定:“直播營銷平臺應當提示直播間運營者依法辦理市場主體登記或稅務登記,如實申報收入,依法履行納稅義務,并依法享受稅收優惠。”
有關機構對直播帶貨的監管加強早已開始,未來將會越來越嚴格,越來越完善。直播帶貨的“野蠻生長”時代,已然進入尾聲。
2019年被認為是國內直播帶貨的元年,網紅主播在線賣貨的方式,讓社交媒體平臺實現了流量變現。
根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數據顯示,截止2020年12月,電商直播用戶規模已達到了3.9億,占直播整體用戶的62.9%,市場巨大且前景廣闊。
直播帶貨賽道壯大至今不過3年,在線直播為何從最賺錢的生意,變得路越走越窄呢?
首先是流量的過度集中。如今大部分粉絲流量都集中在頭部網紅主播,使得幾個知名網紅主播獲得極大話語權,幾乎能瓜分掉整個直播帶貨行業90%以上的利潤。而腰部以下帶貨主播生存空間被擠壓,既無法獲得有競爭力的貨品價格,繼而導致競爭力進一步下降。
其次是大多數知名品牌,已試圖減少對頭部主播的依賴。
不久前的“歐萊雅”事件,為頭部網紅直播間敲響了警鐘。歐萊雅沒能按照協議為其直播間提供“全網最低價”,李佳琦與薇婭則一起聯手,在他們的直播間“封殺”了歐萊雅。
歐萊雅事件一方面與雙11期間各類優惠策略過于復雜有關,另一方面也顯露出大品牌自有直播間,正在搶占網紅主播的市場。歐萊雅等國際大品牌不想把低價主動權讓渡給頭部主播,他們之間的關系不再只是合作賺錢,而是矛盾越來越深。
除此之外,直播間本身推廣商品品控、質量問題頻出,也影響了粉絲對主播的觀感也信任度。
此類問題哪怕是頭部主播如李佳琦、薇婭等也不能幸免。其中較為嚴重的是頭部主播辛巴因為售賣假燕窩,而被快手封禁60天,被廣州市場監管部門罰款90萬元的“直播間事故”。
薇婭也曾經因為她的直播間售賣的三只松鼠產品存在變質,以及售出的“自嗨鍋”方便火鍋部分收貨人反映食材發霉等商品品質問題,陷入過輿論壓力之中。
同樣,今年8月李佳琦因為帶貨直播“初普 stop vx美容儀”,其在涉及虛假或引人誤解的商業宣傳,導致美ONE公司被上海市場監管部門罰款了30萬元。
包括這次薇婭因稅務問題“翻車”,也是直播帶貨野蠻生長時代造成的弊端之一。
這次廣受關注的網紅主播補稅潮,并非直播帶貨紅利期衰退的結束。隨著國家對網紅監管越來越嚴,市場對頭部帶貨主播的依賴越來越少,網紅帶貨已進入退潮時代。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 “霞光社”(ID:Globalinsights),作者:郭照川,36氪經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