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屬于哪種氣質?
因為工作的關系,小匯每年從上海去往北京、廣州、深圳的次數都超過了兩位數。
和北上廣深的HR做過交流后,你就會發現:雖說大家都是HR,但不同的城市給一個人帶來的影響是非常大的。不管是商業氛圍還是企業布局,甚至說文化習俗的方方面面都影響著HR。
作為中國經濟最發達的四座城市,北上廣深的人力資源專業化和業務化程度也自然是在其他城市之上,只不過他們之間的差異,似乎從來都沒有人分析過。
今天小匯用北上廣深HR們的第一人稱,和大家聊聊北上廣深的HR差異和特點。
從經濟格局上來說,
北京——環渤海經濟圈的中心,
上海——長三角經濟圈的中心,
廣州、深圳——珠江三角洲經濟圈的中心;
從經濟總量來說,
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
經濟發達程度往往決定人力資源專業化程度,那么是不是意味著HR的眼中人力資源專業化也按這個排序呢?
顯然不是,不同城市的HR,針對同一個問題,給出了我們截然不同的四種答案。
京滬兩地HR互不待見早已不新聞,倒是廣州因為這幾年經濟全面被深圳超越,人力資源整體的發展速度確實比其他三座城市要緩慢。
不同城市有不同的文化,我們在調研過程中發現,因為不同文化的關系,大家似乎都對彼此有不少偏見。
特別遇到土生土長的本地HR,他們在評價其他三座城市的時候,基本都是毫不留情。在他們眼中——
北京給人印象是官僚;
上海給人印象是小氣;
廣州給人印象是過氣;
深圳給人印象是暴發戶。
經過HRGO的調研統計,北上廣深HR眼中彼此的形象基本如下圖(順序:先橫后豎)
總的來說,京滬兩地總拿出來被人比較,雙方HR也都司空見慣,倒是廣州HR表現出來強烈危機感和孤獨,深圳HR則相對樂觀許多。
都說家家有本難念的經,不同城市的HR自然也有不一樣的煩惱。我們選取了他們當中出現頻率最高的一個煩惱,從這個側面也可以看出不同城市HR都要面對的不同壓力。
都說“食在廣州”,廣州人民真的會花很多時間聚焦在飲食上面,我們在調研過程中詢問廣州HR:每天最苦惱的事情是什么?大部分廣州HR都會告訴我們煩惱的事:早上吃什么?中午吃什么?晚上吃什么?
與此同時,北京HR對人際關系最為看重,同時也最為緊張;上海HR很現實,別和我談其他的,就是錢錢錢;深圳HR則更看重發展機會,如果說得直白一些,就是搞錢的機會。
收入和壓力是成正比的,一個人收入越高,也就意味著壓力越大。
我們來對比一下2021年,北上廣深求職者的平均薪酬數據:
(數據來源:Boss直聘)
收入前四的四座城市居然是北上深杭,廣州排到了第五。
廣州已經被深圳全面超越,平均薪酬的差異已超過1000元(房價差距更大),未來我們真的要改口叫“北上深廣”。
在不同的壓力下,企業對HR的能力要求也會不太一樣,這就側面影響了人力資源服務業的整體格局。
大家發現沒有,我們每個人所耳熟能詳國內的人力資源機構大部分都來自北京,譬如:北森、智聯招聘、獵聘網、華夏基石、北大縱橫等等... ...這也和北京HR所面對的壓力息息相關。
我們在與HR交流的時候,都做了詳盡的記錄,不同城市的HR出現的最高頻率關鍵字也都不一樣。
北京
北京,一座文化深厚的城市。
文化深厚也就意味著人情味也會很重,所以聚集、聚會、聚頭、聚首、聚攏就是北京HR們的特點。
細心的你可能會發現,每年人力資源領域的會議/沙龍/論壇,北京一定是最多的。
上海
上海,中國最西化的一座城市。
在這里,市場一直在快速變化和響應著,所以轉型、轉變、轉身、轉化是HR每天都要面對的問題。
所以,在上海,有人力資源最前沿的思考和嘗試,也有最不可思議的配搭與協作,這可能也是被稱為魔都的原因之一。
廣州
廣州,中國嶺南文化與經濟中心。
廣州一直都是中國的第三市,近幾年被深圳超越后,廣州不得不去面對選擇、選用、選取,到最后可能是備選。
所以,在廣州,你能深深感受到一種危機感,但大部分人似乎又會選擇輕松安逸的生活。
深圳
深圳,改革開放后無數奇跡在這里上演。
作為中國經濟最閃耀的后起之秀,深圳最近幾年一直是高科技城市的代表,一直刷新、沖刷著各種記錄,在這里走出的騰訊,也教會了我們刷朋友圈、刷空間、刷動態、刷游戲... ...
相比較對岸的香港,深圳展現出來的是高度的活力與激情,可能刷一刷真的會更健康。
以上。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人力資源分享匯”(ID:hrgogogo),作者:HRGO,36氪經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