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鮮少被關注的賽道,跑出了一個IPO。
投資界消息,12月15日,物聯網及車隊管理獨角獸Samsara正式登陸紐交所,首開漲6.91%。截至12月16日收盤,該公司股價報23美元,市值115億美元(約合730億人民幣)。
Samsara的身后站著一對好兄弟——桑吉特·比斯瓦斯(Sanjit Biswas)和約翰·比克(John Bicke)。二人同是麻省理工學院的學生,因共同參加了一個研究項目而結緣。隨后,Sanjit和John一起休學成立了Meraki,后被思科收購。2015年,兩位學霸創業者再度攜手,創辦了Samsara。
成立6年,Samsara身后集結了一個豪華的投資方陣容。成立不到一年,該公司便獲得了硅谷頂級風險投資公司A16Z 2500萬美元的投資;此后,General Catalyst、老虎環球基金、DIG、General Atlantic泛大西洋投資、富蘭克林鄧普頓投資基金、華平投資等國際一線投資機構入局,一路相伴。
Samsara的成功上市,再次攪動萬億規模的物聯網江湖。我們把視野拉回國內,安全物聯網的魯爾物聯完成億元級B輪融資、物聯網芯片公司奕斯偉計算宣布完成25億元人民幣C輪融資、國芯科技、翱捷科技IPO注冊成功……物聯網的上市潮,可能要來了。
Samsara的故事,要從一對好兄弟說起。
2006年,在麻省理工學院攻讀博士學位期間,桑吉特·比斯瓦斯(Sanjit Biswas)和約翰·比克(John Bicke)共同參加了一個研究項目,該項目旨在為馬薩諸塞州劍橋市提供免費Wi-Fi。自此,二人成為了各自人生中的重要拍檔。
在研究過程中,二人希望開發一種物聯網產品,讓任何人都可以在幾分鐘內部署大規模無線網絡。2006年,Sanjit和John決定休學,在馬薩諸塞州劍橋市創立了Meraki公司,主要提供云網絡設備服務。他們的產品簡單易用,即便是沒有IT背景的人僅需幾分鐘即可架設好無線網絡。初始階段,谷歌便采購了一千臺Meraki的路由器。2012年底,思科宣布以12億美元收購Meraki。
雙方的業務整合之后,兩位創始人馬不停蹄地籌備了下一次創業的相關事宜。2015年,Sanjit和John創建了Samsara,仍專注在物聯網領域。與Meraki不同的是,這家公司主要提供物聯網中的傳感器系統服務。
有了上一次創業的經驗,Sanjit和John在落地場景的選擇上并沒有耗費太多時間。一開始,Samsara的感測技術便選擇應用在物流業,比如,將Samsara的設備安裝在運輸車隊上,以實時監測行車記錄器、溫度傳感器和車輛關注等設備的資料,以分析并預測車輛是否存在潛在問題,幫助車隊達成更高效地管理運輸效率。
“很長一段時間里,我們都在重復一件事情,就是拿著我們的測試版產品不斷裝載到工廠、倉庫、拖拉機掛車等等場景中,在這個反復打磨的過程中,我們找到了在這個產業中創造差異化價值的關鍵。”Sanjit 在個人博客中曾這樣寫道。
截至目前,Samsara公司的傳感器技術運輸、物流、建筑、食品生產、能源和制造等行業提供數據支持。2021年,Samsara公司在完成最新一輪融資后,估值快速飆漲至63億美元,已然是物聯網領域一只明星獨角獸。
6年時間,Sanjit和John一路相伴,攜手走上了IPO敲鐘舞臺。美東時間12月15日,Samsara成功登陸紐交所,市值達123億美元(約合人民幣780億元)。
Samsara靠什么撐起數百億市值呢?
成立于2015年的Samsara,是一家利用IoT(物聯網)數據來幫助實體公司改善運營的公司。歸根結底,Samsara就是幫助一些傳統企業進行數字化轉型。
一般情況,運輸、批發和零售貿易、建筑、現場服務、物流、公用事業和能源、政府、醫療保健和教育、制造、食品和飲料等既是全球經濟的支柱,也是數字化進展較為緩慢的行業。而在這些看似分散的行業中,Samsara抓住了各行各業的核心——商用車隊。
商用車隊是實體運營的支柱,上述行業需要商用車隊完成運輸服務、貨物和人員,制造、食品和飲料等工作。因此,Samsara通過一系列傳感器和攝像頭收集物理操作資產,如車隊、機械、工廠和遠程設備所產生的大量操作數據,并匯集到一個云計算平臺。如此一來,客戶可以更便捷地追蹤運營進程,更加了解自己的組織,也能夠根據數據做出更好的決策,從而提高安全性,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
“現在我們可以將現有攝像頭與Samsara平臺無縫集成,在幾分鐘內通過云快速檢索視頻片段,并顯著減少備份事件和相關支出。自從安裝Samsara攝像頭連接器后,備份事故已減少了30%,預計通過避免虛假索賠也可以節省30,000美元。”Samsara的一位重型建筑客戶曾談道。
那么,Samsara的業績究竟如何?招股書顯示,2019年-2020年,收入分別為 1.199 億美元和 2.499 億美元,同比增長108%;而2021年1-9月,該公司的營收為3.03億美元,上年同期的營收為1.74億美元。在凈利潤方面,2019年到2020年,Samsara的凈虧損分別為2.252億美元和2.102億美元。可以看出,該公司的營收在穩步增長,虧損情況有所緩解。
其中,Samsara大約 98% 的收入來自對互聯運營云的訂閱。截至 2021 年 10 月 30 日,該公司擁有超過 13000 名核心客戶。而這些客戶訂閱了公司的主要產品互聯運營云。值得一提的是,截至2021年10月30日,該公司年經常性收入超過10萬美元的客戶數量從2019年的255家增加到715家,客戶的凈保留率為115%。這意味著,該公司客戶粘性越來越高,業務具有顯著的增長潛力。
亮眼的業務增長,為Samsara吸引了一眾投資方。一路走來,Samsara相繼拿到了Andreessen Horowitz、General Catalyst、老虎環球基金、DIG、General Atlantic泛大西洋投資、富蘭克林鄧普頓投資基金、華平投資等一眾頂級投資機構。
IPO 前,Sanjit Biswas 持有 25% 股權,John Bicket 持有 24.5% 股權,Andreessen Horowitz 持有 17.7% 股權,General Catalyst 持有 9.8% 股權。按照收盤市值730億計算,Sanjit Biswas和John Bicket合計坐擁了360億身家。
隨著Samsara成功IPO,沉寂多時的物聯網再次進入大家的視野。
提到物聯網,最先想到便是萬物互聯。小到手機、空調,大到監控設備、工業生產機器,越來越多的設備被鏈接到了網上。基于各種信息感知和處理技術,物聯網產生信息共享和價值創造,實現服務與資產的實時和可視化,運營管理效率被飛速提高。
正因如此,當物聯網技術開始進入產業的時候,便開始備受資本關注。據天眼查數據的不完全統計,自2000年以來,物聯網領域合計發生1154起融資事件,融資金額超1000億元。
2016 年,可以稱得上是物聯網元年。這一年,國內外一流公司開始在物聯網領域發力。亞馬遜率先推出 AWS 物聯網平臺,微軟緊隨其后,也是在 Azure 云的基礎上,推出了 Azure IoT Hub。在國內,百度在物聯網領域發力最早,推出了天工物聯網平臺;阿里巴巴在 2016 下半年,相對低調地推出了物聯網開發套件,然后一直暗暗發力,發布了一系列物聯網平臺產品。
而阿里巴巴于2018年在深圳云棲大會正式宣布全面進軍 IoT,是繼電商、金融、物流、云計算之后的第 5 個主賽道,把國內物聯網的發展推到了一個新高度。但是,每一種新技術都有自己的技術成熟度曲線(The Hype Cycle),即便是巨頭入局物聯網領域,也不能改變這一規律。
隨后幾年,物聯網行業的熱度漸漸消散,甚至一些投資人也感嘆:“我好久沒有關注物聯網領域的項目了。”
但物聯網市場的潛力是眾所周知的,Mordor Intelligence報告顯示,2021年全球物聯網市場價值為7614億美元,到2026年預計將達到13860.6 億美元。這意味著2021年至2026年的復合年增長率為10.53%。
其中,物聯網專業設備芯片,是創業者和投資人一直看好的細分領域。
本月初,AIoT芯片與解決方案提供商奕斯偉計算宣布完成25億元人民幣C輪融資。本輪融資由金石投資和中國互聯網投資基金聯合領投,尚頎投資、國開科創、華新投資等跟投,老股東IDG、君聯資本、劉益謙等持續加注。
在這家成立僅兩年的身后,站著一位頗具影響力的神秘人物——王東升。2019年,被譽為“中國半導體顯示產業之父”的他,卸任京東方董事長,隨后應邀加盟北京奕斯偉科技有限公司。2020年2月,北京奕斯偉科技集團重組創立,王東升出任董事長。
與此同時,另一批物聯網芯片公司走到了IPO敲鐘的門前。幾乎同一時間,國芯科技、翱捷科技等相繼通過科創板首次公開發行股票注冊。這意味著這兩家物聯網芯片公司上市邁過最后的門檻,預計很快要在科創板上市。
此外,物聯網安全領域也是一個尚未爆發的千億市場。Research And Markets報告顯示,預計到2026年,物聯網安全的整體市場規模將達到403億美元。11月,一家主打安全物聯網的魯爾物聯完成億元級B輪融資。創始人胡輝博士畢業于德國亞琛工業大學,擁有20年安全物聯網、環境物聯網領域研究、產品開發、算法開發經驗。
國內一家頭部的硬科技投資人說道:“物聯網機會肯定還是有,只是不像前幾年那么扎堆了。現在,無論是硬科技還是物聯網投的越來越垂直,我們會關注一些細分賽道的機會。”物聯網智庫統計,2021年1月-8月,AIoT領域融資事件共304起,其中141起發生于物聯網應用領域,包括智能穿戴、智能家居、智能商業、智慧城市、車聯網等,在產業整體融資中占比46.4%。
正如一位消防物聯網行業的創業者所感嘆的那般:“物聯網創業最大的挑戰不源自于技術,而是來自于創業者對原有商業格局的挑戰。”在人類世界向“萬物智聯”的進化過程中,一批埋頭苦干的創業者已經熬過了最困難的時候。不久的將來,中國的物聯網賽道或將成為孕育獨角獸和上市公司的茂密森林。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天天IPO”(ID:pedailyIPO),作者:張繼文,36氪經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