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將2022年了。
疫情還沒結束,大環境也并不理想。
在這樣的環境下,HR多的不僅是工作量,還有焦慮感。
對很多企業來說,現階段是 尋求存活、突破、轉型的轉折點,而在這個節骨眼上,這 5 類HR變得尤為稀缺:
很多人都說,招聘工作是人力資源工作中最簡單的。事實卻恰恰相反,在全國,資深招聘專家的數量是嚴重匱乏的。
前兩天,央視網發布的新聞調查稱:受大環境因素影響,66%打算換工作的人已調整求職計劃。有很大一部分人,明確表示放棄去北上廣深杭找工作的念頭了;還有不少人直接放棄跳槽的打算了......
在這樣的大環境下,想找到優秀的人才,難上加難。
到了2022年,為了業務發展,為了企業的突圍,負責招聘的HR,需要想各種辦法去面試和獵取合適的候選人,否則自己的位置就會很尷尬。
總之,難啊。也就是因為難,才稀缺。
最近這兩年,在企業內部,最默默無聞、壓力最大的崗位可能就是員工關系的同事了。
他們不像其他崗位,有直接的業績產出,但他們往往是公司的最后一條防線。三孩政策、延遲退休、育兒假、社保新政、補貼新政,光看這些問題都覺得一個頭兩個大:
如果說好的招聘,會給企業帶來方向感,那么好的員工關系,就會給企業帶來安全感。能給企業持續帶來安全感的員工關系專家,萬里挑一。
可遺憾的是,連大廠,全能的員工關系專家都是比較稀缺的。
在2020年,疫情爆發之后,老鄉雞曾發布一條視頻,視頻中創始人束從軒面對一份按滿了紅手印的員工降薪請愿書,一邊語重心長地說“你們糊涂”,一邊毫不猶豫地將請愿書撕了個粉碎。
視頻中的另外一個例子,更為感人:老鄉雞湖北子公司的總經理李超龍和他的小伙伴們,在疫情封城后,關閉100多家店,最大程度減少了疫情的傳播風險。還有數千名伙伴留守武漢,目前無一人感染,他們還堅持每天給醫護人員免費送餐1000多份。
這是什么?
這就是最高級的人才管理啊,把合適的人放在合適的位置上,并且不斷地鼓勵和激勵,讓他產生更多的責任心和責任感。然后再給他們權力,去組織和協調本地的一切事務,在突發事件中依然把團隊管理地井井有條。
都說人穩了,企業才能穩。
到了2022年,外部環境更加不穩定,也需要HR更為負責的能力,幾乎所有企業,都亟需優秀的人才管理專家。
大部分企業,其實平時在組織建設和文化營造方面,是有缺失的。
所以就導致:當公司業務發展好的時候,同富貴的人有很多,當業務出現不可抗力,比如最近房地產行業不景氣的時候,能共患難的人卻寥寥無幾。
組織文化強不強?決定一個組織能否有序推進,同時也看員工愿不愿意和企業共度難關。
好的組織文化可以讓一家企業東山再起,不怕任何形式的困難,因為等到人力物力財力都拼光了,最后就是拼文化決定勝負了。
為什么在疫情剛爆發的時候,全中國人民都充滿著希望。因為我們是一個有強大文化的國家,在困難面前,永不退縮:疫情爆發的時候,一批又一批醫療隊員,從一線二線三線四線甚至五六線小縣城出發,共同向武漢集結。北協和、南湘雅、東齊魯、西華西,中國醫療界四大王牌軍也會師武漢。
這就是我們擁有一個文化信仰的力量,每個組織都需要這樣的力量。
小匯的姐姐,是一位醫生,她告訴我們,不管疫情在哪里發生,如果醫院需要他們去前線,他們就一定會去。
因為醫生們,都說過這樣的誓言:
「我要奉獻一切為人類服務;憑良心和尊嚴從事醫業;以病人的健康為首要顧念;尊重寄托予我的秘密;盡我的力量維護醫療的榮譽和崇高的傳統;視同業為同胞;不容許有任何宗教、國籍、種族、政見或地位的考慮介入我的職責和病人之間;最高的維護人的生命,自從受胎時起;即使在威脅之下,我也不運用我的醫業知識去違反人道?!?/p>
這也是每一位醫護人員最最基本的職業操守。
回歸到我們HR身上呢,當企業遇到困難,人手嚴重匱乏,各方面都有種種壓力的時候,真正做事情的HR,會先和企業站在一起,力所能及幫助企業渡過難關,這也是HR最最基本的職業操守。
因為我們都是做事情的人,做事情的人永遠都是想著先解決問題。
如果你們企業沒有專家,那么就一定要有這一類HR。只不過遺憾的是,忠誠且做事的HR并不多,所以才緊缺。
最后,向所有明知有風險有困難,仍然挺身而上,依然選擇做自己該做的事情的HR,致敬。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人力資源分享匯”(ID:hrgogogo),作者:HRGO,36氪經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