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李祿源
欄目策劃/劉涵、許納
本文為36氪 x 一點資訊科技頻道 x 氪體聯合出品
在快節奏生活和高壓的工作環境下,焦慮與社交閉塞成為了社會所附加于當代年輕人身上的高頻詞匯,而健身房則迅速發展為青年群體在工作之余調節生活的「第三空間」。
傳統健身房密集的營銷推廣,讓身處其中的鍛煉者難有安寧,好在諸多互聯網健身平臺的涌現,于極大程度上解決了這一困境,高效、自帶社交屬性的新型團課,更是成為了大家的心頭好。而在國內團課事業快速發展的背后,教練們的付出自然功不可沒。
在此,我們也采訪了來自樂刻平臺的5名團課教練,想要窺探這一群體在當下對于團課的看法,以及他們的生活。
「3、2、1,開始。」
倒計時結束,原本歡聲笑語的空間瞬間安靜下來。小魚兒獨自走到事先定好的位置,深吸一口氣,面對鏡頭,把標志性的笑容重新掛到臉上。
這不是什么影片拍攝現場,小魚兒也并非演員。去年上半年,疫情下全國幾乎所有健身房都無法開門營業,為了響應會員的健身需求,樂刻通過小程序打造了系列線上直播課程,把以往更注重線下場景的團課搬到移動端,進一步拓展大眾的居家健身選擇。小魚兒便是首批應招授課的教練之一。
「那是我第一次上直播課,感覺還蠻特別的。沒有了面對面的互動,一個人對著鏡頭,怎么把熱情傳遞到屏幕另一邊,是需要注意的問題?!剐◆~兒說到,「但也是一次突破,之前團課一個教練只用面對不到20名會員,直播課可能會有幾百、甚至幾千人同時收看,可以讓更多人了解到這項運動,也讓這份工作更有意義?!?/p>
她的說法絕非夸張。據統計,去年疫情期間樂刻絕大多數直播課平均能有2000-3000人同時在線,為平臺積累了大量積極反饋,也讓類似小魚兒般參與授課的教練們,人氣從自身城市迅速拓展到更為廣泛的地區,提升業務空間的同時,也樹立了更為強大的職業信心。
直播課鏡頭里的小魚兒
其實,在加入樂刻之前,小魚兒有著一份聽起來頗為神圣的職業——武警特種兵。
大多數中國80、90后對特種兵的了解,啟蒙于2002年上映的電影《沖出亞馬遜》,影片中戰士們為了練就強大的作戰素質,在訓練時承受著近乎人體生理極限的磨煉。而在一定程度上,那也是小魚兒曾經的訓練生活。
「我們每年都會有大概4次魔鬼周,期間沒有穩定的睡眠時間,也沒有像樣兒的餐食,大家電影看到的吃生肉、蟲子等情節在現實中也是這樣,就是要在你身體和精神都瀕臨崩潰的情況下,還能夠集中精力完成打靶等任務?!?/strong>
退伍后,秉持著常年養成的運動習慣,小魚兒成為了樂刻的會員,本想著去跑跑步的她,卻很快便被團課吸引了。
她說團課最初給她的感覺,就像是自己之前在部隊的訓練,大家為了同一個目標共同努力,卻毫不壓抑、甚至快樂。她決定把自己也變成一名團課教練?;蚴嵌嗄陱能娦纬傻膱皂g與果敢,在做出這一決定時,她甚至沒有半點猶豫??v使身邊人有很多不同的意見。
「我沒覺得教練有什么不好,」小魚兒說到,「從小就對教師特別憧憬,后來沒機會,但我覺得教練有時候和老師也特別像,也算是一種圓夢吧?!?/strong>
生活中的小魚兒
時至今日,她在樂刻已經身兼團課、私教、訓練營和直播課等多個教練職位,去年還通過「合伙人計劃」在杭州擁有了一家自己的門店,將自己的生活全部交付給了健身,并樂在其中。
健身房里的小魚兒永遠給人一種陽光、充滿熱情的狀態,而到了生活中,安靜則成為了她的另一面。
空閑的時間,她喜歡一個人去騎行,思考自己的生活,拍一拍喜歡的景色,偶爾被一些小事觸動,也會隨手將內心的想法記錄下來。今年早些時候,她領養了一只小貓,給自己在健身之外的生活增添一點活力,而這個毛茸茸的小家伙,從此便成了她更新套路后的第一個觀眾。
小魚兒和她的貓
對于大多數團課教練而言,把所有熱情都釋放在操房里,回家便尋求一種安靜的獨處時光,似乎已成常態,他們將這種狀態形容成為身體「充電」。嚴昊同樣如此。
在國內團操教練圈子里,大家或許更熟悉嚴昊的另一個名字——「Hero」。2014年,平面設計專業畢業的他愈發覺得自己無法適應每天長時間的伏案工作,為了調節生活節奏,并在一定程度上緩解都市生活所附加于自身的經濟壓力,他在主業之外去到當地健身房做起了兼職團課教練。
那時候,國內互聯網健身平臺尚處于萌芽之中,大眾線下健身場景依舊是傳統健身房的天下,團課遠不及如今般火爆,操房里也鮮有全職教練這一職位。因此,當經理突然詢問嚴昊關于成為一名全職團課教練的意見時,后者內心的驚訝與興奮可想而知。
不可避免的,條件也隨之而來——必須取得Zumba教練資格證。「說實話,那時候我在生活里更喜歡‘躲’起來,心里對Zumba這種需要盡情揮灑熱情的課程有點抗拒,但為了生活還是去參加了培訓?!箛狸换貞浀馈?/p>
但最初的不確定并沒有阻礙他在Zumba道路上的突飛猛進。成為全職教練后,嚴昊憑借扎實的動作基礎和俊朗的形象迅速收獲了一大批忠實會員,僅僅三年后,便受邀參加Zumba全球盛典,并出任Zumba中國培訓師。然而在輝煌的履歷背后,他的成長之路也并非看上去般一帆風順。
上課初期,由于緊張,嚴昊在課前專門準備了「小抄」防止出錯,但即便如此,到了課程的后半節,他還是會把套路忘了個一干二凈;此外,當時國內少有男教練教授Zumba課程,嚴昊幾乎每每走上舞臺都會遭到臺下會員的側目,大家不解為什么一名男生會來教大家「扭胯」,這也一度讓他產生了深深的自我懷疑。
好在這些都沒能將他壓垮。那段日子,他穿梭在各大健身房之間,平均每天都要上5-6節課,課間為了趕地鐵連衣服都來不及換,滿身汗只能站在車廂里面「風干」,有時候站著沒一會就睡著了……生活里似乎只剩下了Zumba,在操房里釋放了全部的熱情,回到家里便安靜地讓身體充分進行休息和恢復。
他不覺得那時候過得有多苦,反而認為是一名教練不斷精進的必經之路,幫助自身快速積累經驗,同時也進一步提升收入。如今,作為樂刻的培訓發展總監,嚴昊的工作重心已然向幕后轉移,卻依舊保持著每周5節的上課頻率。在他看來,只有身處一線,才能真正感受到會員們的切實需求。
嚴昊Hero
與此同時,在經歷了百余場、近1500人次的教練培訓后,嚴昊見過了太多年輕人憑一腔熱血踏入教練圈子,最終又黯然離開的故事,他也深知一名教練從普通到優秀所有經歷的磨煉。
「其實無非也就熱愛、堅持和信念?!?/strong>嚴昊堅定地說到。
「熱愛自不必說,它是引領一個人入場的鑰匙;但隨著時間的推移,熱愛會被消耗、激情也將被抹平,這個階段會讓人覺得很難熬,堅持是唯一的路徑;最后便需要相信這個職業的未來、并一路走下去,就是信念。」
在嚴昊看來,作為一名教練,必須時常跳出來看看自己,想想自己是否依舊熱愛、是否還應堅持,想明白了,才能更好地走下去。這是他長久以來所踐行的理念,也是給后來者的忠告。
然而,一個不爭的事實是,縱使身處其中的教練們憑自身努力度過了難熬的職業適應期,他們依舊需要面臨生涯最大的敵人——時間。
有數據統計顯示,國內俱樂部在職教練中,年齡不足20歲的占26.8%,20-30歲的占66.9%,30歲以上則不足7%。尤其是對于每天承受大量關節沖擊的團課教練而言,年齡增長所造成的身體機能下滑,成為了他們前行路上無法忽視的阻礙。但有一群人,正以自身行動向人們證實——他們才沒那么容易被時間擊垮。趙雨思便是其中一員。
趙雨思
上世紀80年代,施瓦辛格首次當選「健美先生」,并隨著后來《終結者》系列影視作品的輸出,讓這一充滿人格魅力的硬漢被全世界人們所熟知,也讓健身健美這一對身體形態的極致追求首次深入國民心中。
受此風潮影響,幾乎成長于同一時期的趙雨思,在學生時代便早早養成了健身的習慣。研究生從英國留學回來后,學習金融專業的他自然進入了相應的行業工作,成為了一名投資人,每天面對大量的數據和高壓的工作環境,健身成為了他調劑生活的「良藥」。
后來,他也干脆把自己的投資視野聚焦到健身領域,并在2015年參與創投了奧美氧艙,著手俱樂部運營之余,也會時常帶朋友一起鍛煉。
就在這次采訪之前,趙雨思剛剛在一個健身產業大會上完成了自己的分享
出于對團課的喜愛,縱使成為一名教練的想法,在之后幾年時間里曾多次在趙雨思的腦海中閃過,但直到2018年,他才在朋友的推薦下,參加了首場萊美培訓,而當時的場地就在樂刻。
他至今仍清晰記得自己第一次上課時的情景,「那是在樂刻很偏的一個店面,因為是中午的課程,整個操房里只有4名會員,但依舊很緊張,當時給自己定的目標就是,整節課能夠順順利利帶下來就好。」事情的發展如他所愿,課堂沒有出現明顯的偏差,而課后會員們的鼓勵,也讓他在教練這一職業路徑上收獲了一個充滿幸福感的開端。
雖然入行時間算不上最久,但眼見奔四的年紀,也讓趙雨思在教練圈子里收獲了「老趙」的稱號。不過,年齡沒能成為他在團課舞臺上的絆腳石,反而讓他形成了思考和觀察的習慣。
「畢竟年紀在這,沒法像年輕人一樣從頭high到尾,就會在課程之前想好每一個小節的安排,保證訓練效果的同時,也盡可能讓大家都能夠盡興。除此之外,就是在課程進行中注意會員們的狀態和動作,必要的時候就放慢節奏多進行一些講解,通過不同的角度和口令進行引導?!冠w雨思說道。
與本職工作的緊密結合,讓趙思雨能夠從容的在團課教練這一位置上保持前行。但對于大多數兼職教練而言,日常繁雜的事物讓他們很難維持固定的上課頻次,Mozi就因為排課量不足而被平臺降星,她的故事則屬于另外一個版本。
作為一名醫學在讀博士,Mozi愈發感覺到時間的緊缺。平日繁重的課業和臨床工作占據了她大量的時間,而課程團隊的實驗任務則進一步壓縮著她的精力,留給團課的空間越來越小。
Mozi
其實在成為教練之初,Mozi已經是一名臨床醫生,巨大的工作壓力之余依舊能夠保持每周不少于5節課程,難免讓身邊人驚嘆于她的體力與精力。每每至此,她都會淡定地回上一句,「大家上班都很忙,但下了班不也需要玩玩手機、逛逛街來放松嗎?團課對我來說就跟這些解壓方式一樣?!?/strong>語氣中透露著執著以及對內心熱愛的純真。
然而步入博士階段,Mozi每周的排課量只能維持在2-3節,低于平臺要求,這也使她的課程從精品付費降為普通。對此她也坦然接受,「畢竟平臺的規則就在那里,也不能為你一個人打破,我所能做的,就是繼續以精品課的態度要求自己,上好每一節課,總要對得起來上課的會員們。」
或許相比于精品課程所帶來的標榜與稍高的課時費,Mozi更為在乎的,另有其他。
步入職場,很多人都會感覺到自身社交圈子在慢慢縮小,每天做著重復的工作、面對同樣的面孔,在社會機器的精細分工與運作下有條不紊,醫生更是如此。
「醫院里每個科室的工作內容都有明確的劃分,不易互相交融,而我所在的學校又是醫科專業院校,不像綜合類院校的醫學院還有機會跟其它院系建立聯結,所以社交圈子就相對閉塞。」Mozi說道,「但樂刻的教練圈子里有著來自不同職業、不同領域的人們,大家有著同樣的熱愛,這對我自身是一個特別好的拓展。」
團課舞臺上的Mozi
她說起自己在樂刻的第一節團課,教練成為了她斜杠生涯的引路人——兩年前,那位教練因為懷孕暫停了自己的執教生活,苦于難以找到相同風格的課堂,Mozi主動參加了培訓,把自己往前推一把的同時,也彌補了前人離開所留下的遺憾。
今年早些時候,休完產假的教練重新回歸操房,Mozi也為她準備了一份驚喜?!改翘熘苣险n的地方離我就5公里左右,雖然下雨,但還是訂了束花打車去等她下課。她可能也比較意外,沒有想到自己無意之中成為了另一個人的導師,但那份感觸卻是真實存在的,也讓我們的關系更近了一步?!?/p>
如今,Mozi也逐漸走到了自己教練曾經的位置。她會在空閑時間瀏覽樂刻app上的動態,給會員們一些鼓勵和交流。有一次,她偶然刷到一名會員將在第二天自己的課堂上完成第100節團課,便特意準備了一小包零食,并手寫了「100節團課快樂」的卡片,在課后送給了她。
在這名會員第200節團課時,也同樣手寫了卡片送給Mozi表示感謝
在Mozi看來,身處其中的每一個人都能夠在團課上獲得身材之外更多的意義,可能是情感上的連接,又或是自身價值的彰顯,而這一切,相比于一節課本身,都是更為重要的存在。
類似的劇情,也發生在Sweety身上。
作為一名鐵路工作者,Sweety所在的北京高鐵站每天要承接成千上萬名旅客。巡站過程中,她偶爾也會暗自揣摩每一個人的職業和當下的心情,卻礙于職務,無法形成更進一步的溝通。
在高鐵站工作的Sweety
在我們最初聯系到她想要采訪時,她剛剛因為意外造成腿骨骨折在家休養。
俗話說「傷筋動骨一百天」,但這一點在她身上顯然不成立。剛剛過了一個月時間,我們約在樂刻的一家門店見面,本還顧慮她的行動,到了之后卻發現她已經在團課教室的鏡子前和另一位姑娘一起練習搏擊動作了。
整個聊天過程,Sweety曾多次提到自己會員期間一直追隨上課的教練,也是最開始鼓勵她參加培訓的人。
時至今日,她依舊能夠清晰記得那位教練曾經上課的店面,而當自己也成為一名教練之后,縱使距離很遠,也要第一時間爭取到那些店的排課,「終于站到同一面講臺上了?!顾χf出了這句話,像是完成了人生中意義重大的一場傳承。
Sweety在團課過程中為會員演示動作
鐵路工作「上一休二」,她有大量的空閑時間可以支配。學習套路和準備教案之余,便喜歡跟教練們待在一起,課上相互擔當彼此的氣氛組,課下一起聚餐、一起逛街,儼然成為了彼此生活中最合拍的搭檔。
與此同時,就連難得的休假旅行,她都會優先安排那些有樂刻門店的城市。她會一節一節去感受不同地區教練們的課堂風格,并用手機拍攝下來一邊回頭學習;也會彼此留下微信,回來后把自己的課堂記錄下來發給那些城市的教練們,線上交流授課經驗。
她稱呼身邊的這些教練們,為「家人」。
Sweety和她的「家人們」
如今,樂刻平臺上的在職教練已經超過10000人,他們來自各種各樣的領域,呈現出各自不同的風格,卻都有著近乎相同的歸屬感。這種歸屬感所形成的強大凝聚力,保障著樂刻平臺的持續發展,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動著國內健身產業的良性進步,更滿足了廣大健身愛好者的切實需求。
在采訪的最后,我們都會向這些教練們拋出同樣的問題——你會堅持做一名教練到什么時候?
「就到跳不動的那天為止吧。」這個答案,每個教練都有提到。
而小魚兒給出了自己確切的時間,「我想要做到60歲,陪我的會員一起慢慢變老。」
這是她身上除了堅韌與果敢之外,身為一名女性與生俱來的浪漫。
※ 文中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體育產業生態圈”(ID:ECO-SPORTS),作者:ECO氪體,36氪經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