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一直在追《令人心動的offer3》。這一季醫學主題,實習生的陣容相當強大,一個個博士、碩士學歷,可謂精英云集。
看完前幾期節目,我反而被實習生中年齡最小、學歷最低的馮琛圈粉了。
雖然本科剛剛畢業,但馮琛在眾多實習生中表現的卻十分亮眼。
在模擬問診環節,他抽到的病人是一個皮膚科醫生。面對同行醫生一個個專業的問題,馮琛表現得沉著冷靜,用他更為專業的表現使得同行心服口服。
在穿刺實操環節,從未有過臨床經驗的他竟然一次成功,相比較另外一個已經有好幾年臨床經驗的實習生,因為緊張到手抖沒有完成操作,馮琛的表現驚艷到了所有人。
在觀摩手術環節,他面對的是讓人看起來心驚肉跳的開顱手術,主刀醫師破例讓他參與了一部分操作,他完成得非常出色。
很難想象,一個剛剛本科畢業的醫學生,能夠得到帶教醫生們的如此信任。
我不得不感嘆,馮琛身上體現出來的職場專業度,的確讓人贊嘆。
提到職場專業度,我們一般先想到的是專業技能。
沒錯,專業技能是職場專業度最直接的體現。 而且我們會覺得,如果論專業技能,應該是學歷越高越有優勢。
可馮琛當前的學歷是最低的,為何能夠碾壓其他高學歷的學霸呢?
他不僅專業能力過硬,更重要的是,他在軟技能方面也有著強大的優勢。
比如沉著冷靜的心理素質、快速學習能力、團隊合作能力、解決問題能力等等。
所以職場專業度更多考驗的是一個人的綜合素質,除了專業技能之外,還有很重要的一部分是軟技能。
1)專業技能是基礎
所謂專業技能,一方面指我們獲取知識的能力,也就是認知效率。
另一方面指我們能夠完成的技術操作,也就是技能熟練度。
a. 認知效率
在如今知識爆炸的時代,人與人之間比拼的已經不再是誰腦子里裝的知識更多,而是快速調用知識的能力,即認知效率。
我曾經在一次實習中,遇到一個同事,不到30歲,已經做到了一家上市公司的董助,深受董事長的青睞。
我很好奇,一個三本畢業的學生,家里沒有任何背景,一個人背井離鄉在外打拼,如何能迅速升遷,得到老板如此大的信任?
后來在一次聊天時他提到,自己也沒有什么特別的優勢,但是有一點,每當出現大家都不知道的問題的時候,他總是能最快檢索到答案。
這就是認知效率,相當于在開卷考試中配有一個強大的外掛,能夠快速調出需要的知識,展現出非凡的專業度。
在這個年代,能夠快速調用知識,比能夠快速記憶知識更重要。
b. 技能熟練度
當知識層面的競爭沒有差異之后,誰能夠運用知識把技能煉出來,誰就更能體現出專業度。
獲取知識可以配上外掛,但技能的習得就沒有這樣的捷徑了,因為技能的掌握是以熟練度為判斷依據的。
還是開頭提到馮琛的例子,之所以能夠在腰部穿刺實操中一次成功,要歸功于他平時無數次的練習。
不僅僅是醫生,我們每個人在工作中都會遇到很多實操的技能,比如Excel技能、PPT技能、寫作技能、演講技能等等。
而這些技能的獲取,唯有靠笨功夫,經過大量的重復訓練,才會熟能生巧。
2)軟技能是核心
一般在我們工作剛起步的時候,扎實的專業技能可以給我們帶來一時的優勢。
但是隨著工齡的增加,人們專業技能的差距會越來越小,因為專業技能很容易到達天花板,此時真正能夠拉開人與人之間差距的是軟技能。
軟技能也就是素質能力。在專業技能快速變化的時代,素質能力更能幫助一個人在職場中走得更高更遠。
阿里巴巴在招聘過程中有一個人叫“聞味官”,一般在面試的最后一輪,確定候選人的專業能力滿足職位需求,并且談好薪酬之后,會由“聞味官”通過一些非專業性溝通,來判斷候選人的氣質是否跟團隊匹配。
“聞味官”的作用更多是來鑒別候選人的軟技能,比如溝通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學習能力、抗壓能力、適應變化的能力等等。
之所以看重這些能力,是因為這些軟技能可以遷移,并不會隨著職位或者工作內容的轉變而從零開始。
軟技能相當于一部手機的操作系統,而專業技能相當于手機上的App,盡管專業技能總在調整,但核心操作系統都是同一個,而且還會不斷迭代升級。
我們熟悉的羅永浩,曾經做過英語老師、做過手機,如今正在直播領域做得風生水起。
他的每一段經歷看似毫不相干,經歷過成功,也經歷過慘敗,但這些并沒有成為他如今創業之路上的阻礙,反而是一種沉淀。
他能夠在新的領域東山再起,秘訣在于不斷優化升級的個人操作系統,也就是軟技能帶來的強大勢能。
提高職場專業度,并非一日之功,于我們個人來說,這是一場沒有終點的修行。
當然,提高職場專業度,也沒有想象中那么難。工作中注意這三點,你也可以成為那個常被人夸贊的職場精英。
1)保持專注,把工作做到極致
保持專注,有助于我們打磨專業技能,把工作做到極致,還能幫助我們進入心流狀態,緩解工作中的焦慮情緒,提高自身的抗壓能力。
如何在工作中保持專注呢?
我們可以借助一些時間管理工具(比如滴答清單),把待辦事項列出來,然后設置Deadline——這是最重要的一步,相當于給自己設定了一個交卷時間。
一旦我們手中的事情快要到截止時間了,大腦就會發現自己陷入“危機”,從而分泌正腎上腺素,這種神經傳導物質會讓人發揮無比強大的專注力。
需要注意的是,我們列待辦事項時一定要寫得非常清晰,越具體越好。
比如“準備周一會議”這一事項,我們就可以拆解成可立即執行的動作:
確定參會人員、時間、會議內容
預訂會議室
參會人員發送會議通知
準備發言稿
動作越具體,可操作性越強,越能激發我們的專注力。
2)學會換位思考,實現高質量溝通
換位思考是一項非常有效的溝通技巧,能夠讓我們放下自己的小情緒,通過轉變思維跟對方產生共情,達到更好的溝通效果,從而幫助自己實現工作目標。
如何進行換位思考呢?
在跟對方溝通前,反問自己這三句話:
如果我是ta,我有哪些訴求,我希望怎么樣?
如果我是ta,我不希望怎樣?
如果我是ta,我應該做什么?
最近一期《令人心動的offer3》中有這樣一幕,同組實習生劉暢和高尚在前一天吵完架之后開始冷戰。
經歷了一晚上的冷靜,兩個人都意識到了自己的溝通問題,在第二天的匯報比賽中,不約而同互相為對方支持,配合得相當完美,完全看不出兩個人之前有不合,最終還贏得了第一名。
這就是職場專業度: 即便內心有委屈、有不滿,但是面對工作能夠放下自己的個人情緒,站在對方角度著想、了解對方的訴求,把團隊的力量放到最大,高效達成工作目標。
工作中的換位思考,除了站在同事角度,還要能站在客戶角度、領導角度考慮問題,有助于培養我們的產品思維和領導力。
3)定期復盤,自我迭代不斷升級
我發現,醫生們每做完一臺手術都會進行復盤,回顧手術過程中做得好的地方,以及出現的不足,并提出對應的改進方案。
醫生這個職業對專業度的要求非常高,所以我們在工作中可以對標醫生的術后復盤,從過往的工作中總結經驗和教訓,不斷完成個人能力的迭代升級。
推薦一個實用的復盤方法,簡稱4R復盤法:
回顧目標(Review)
評估結果(Result)
分析原因(Reason)
總結經驗(Record)
對于小事我們要及時復盤,對于大的項目,可以進行階段性復盤。
每次復盤的結果要可視化呈現出來,把我們在不同類型工作中的經驗和方法進行提煉,納入到自己的知識庫里,形成個人的一套知識體系,需要的時候能夠迅速調取。
在復盤的過程中,我們的大腦在不停地思考,還可以有效提高我們快速學習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這個職業變化飛速的年代,許多職位和崗位也不再是一成不變,甚至有可能消失,我們很難預測自己未來會進入什么樣的公司,扮演什么樣的角色。
面對未來的各種不確定性,很多人會有求職焦慮,擔心自己掌握的技能過時,擔心自己被淘汰。
但無論時代怎么變,無論崗位要求如何變,只要我們的職場專業度足夠高,自身很多能力都可以遷移,而且在一遍遍迭代之后會越來越強。
愿在這個充滿不確定性的年代,職場專業度能成為你的護身符。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 “獵聘”(ID:liepinwang),作者:王倩,36氪經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