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豪之間送的禮物都不一般,這次是一枚商標。
近期多家媒體報道,2009年胡潤和《福布斯》“雙料中國首富”比亞迪(002594.SZ)創始人王傳福,最近給2021年河北省首富、長城汽車(601633.SH)魏建軍送了一份禮物——“魏”商標。
據紅星資本局報道,一則2021年9月13日的商標公告顯示,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將商標“魏”轉讓給長城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據悉這枚商標是比亞迪2016年提交申請注冊的,也有傳聞稱此次轉讓無償。比亞迪還將長城汽車稱為合作伙伴,通過媒體向外表示“雙方將攜手共進、為實現中國品牌共同進步而努力”。
不少人將這一行為贊嘆為“有格局”,避免自主品牌之間的無意義內斗;但是知乎上也有答主認為“魏”在比亞迪朝代系列里優先級本就不靠前,“順水人情罷了”。
雖然兩家車廠在“魏”上巧妙交匯,但兩個魏其實天差地別。
比亞迪體系中的“魏”是其王朝系列中的一員,該系列于2016年發布,是以漢字作為汽車品牌標識的先驅。目前已經推出秦(緊湊級轎車)、漢(中大型轎車)、唐(中型SUV)、宋(緊湊型SUV)、元(小型SUV)、明(中大型SUV),每款都有純電、混電、油車等不同型號,價格覆蓋7萬元—近40萬元。
王朝系列里賣得最好的是“漢EV”,它目前是國產賣得最好的中大型轎車。也是憑借王朝系列新能源汽車的優異銷量,從6月起比亞迪就一直穩坐國內單月新能源汽車銷量冠軍,不過在投資圈里,比亞迪孱弱的盈利能力也常被詬病。
有汽車行業媒體稱比亞迪已經注冊了汽車領域的18個朝代商標,包括夏、商、周、戰國七雄(齊楚燕趙韓魏秦)、漢、晉、隋和唐宋元明清。也有讀者留言認為品牌延伸太多不是什么好事,國人也許還能記住,但外國人肯定一頭霧水,這不利于比亞迪走出國門建立品牌號召力。
長城的“WEY”則取自董事長魏建軍的姓氏,“WEY”牌被長城汽車定位為中國豪華SUV品牌。它成立于2016年,旗下包括VV5、VV6、VV7、VV7PHEV新能源系列等車型。BT財經發現有汽車博主對其設計和性價比點贊,但目前WEY的銷量遠不能和比亞迪比肩,財經網報道顯示WEY前十個月銷量同比下滑29.21%,連續7個月同比下降。
這意味著,從9月拿到“魏”商標以來,長城汽車和WEY品牌并沒有變得更好。正如《長江商報》直言,拿著比亞迪轉讓的“魏”商標,不知魏建軍看到“WEY”品牌銷量會作何感慨。
盡管比亞迪和長城汽車的此“WEY”非彼“魏”,但二者似乎都不是近期公司力推的重點。
先看比亞迪,“海洋系列”最近頻頻曝光。目前公司已經推出十萬元級別純電動品牌“海豚”,以更貼近年輕人審美的“純電新物種”形象登場,而這款車是基于比亞迪王朝之外的另一條品牌線“e平臺”升級打造而來。該款車型10月銷售量錄得6018輛,兩個月累計銷量破萬,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還有消息顯示,比海豚更加經濟的“海鷗”也將登場,對標宏光MINI EV等暢銷車型。
“軍艦系列”也是市場上傳言已久的比亞迪新車系,此前公司集中注冊了“驅逐艦”、“巡洋艦”等汽車商標。11月15日網上有標識為“驅逐艦05”的比亞迪新車諜照曝光,或將成為軍艦系列第一款上市車型。
再說長城,它在推出新系列的路上也不怠慢,最近曝光較多的是其硬核風格SUV“坦克”系列。從目前網上報道來看,坦克系列銷量不錯,但是在商標上似乎又遇到了一些麻煩。10月底報道顯示長城汽車申請的坦克400、坦克500等商標均處于“商標無效”狀態。《每日經濟新聞》援引坦克品牌內部人士稱該系列商標還在申請中,相關工作有序推進。
BT財經發現,比亞迪和長城汽車除了均為整車制造和銷售的國產品牌領軍者,二者還在多個領域有競爭。例如長城汽車最新推出了“大禹電池技術”,因主打不起火和不爆炸的安全性,被拿來和比亞迪刀片電池對比。
國產車廠主動摒棄無意義的品牌競爭內耗,誠然令市場欣慰;未來在科技層面上針鋒相對的競爭,才是帶領中國汽車突破的硬核關鍵。
不過留給中國汽車品牌的時間并不多了,正如長城汽車董事長魏建軍曾說,中國汽車品牌要想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超越”,只有這三五年的時間,機會只有一次。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BT財經”(ID:btcjv1),作者:BT財經,36氪經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