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壟斷環境下的第一個雙11,依舊是傳統電商們的舞臺。
平時風生水起,GMV新高層出不窮,千萬、過億級專場的短視頻平臺們,似乎并沒有什么聲響。然而,京東過3000億元,淘寶過5000億元,不論維度是如何計算,反正是傳統電商們悶聲搞出點大動靜。
電商水深,抖音和快手似乎還有點把握不住。
對于消費者大眾而言,今年雙11,和春節的年味逐年暗淡有些類似,大促節點的氛圍感正在逐漸減弱。
沒有交易總成交的實時大屏,沒有鋪天蓋地的平臺戰報,甚至沒有各個平臺的隔空喊陣……盡管線下線上依舊廣告宣傳滿天飛,關鍵詞頻頻上熱搜,但缺少了這些儀式感小細節的雙11,給人的整體感覺就是“平平無奇”。
除了直播和京東。
10月20日,雙11預售首日,李佳琦、薇婭直播間聯手“砍下”180億的神話,將直播頭部IP的門檻推高至百億級,成為“超一線”,甩開淘系直播中腰部主播不止一個身位。無論是不是10天的量累計到1天計算,這樣的量級,已經開始讓社會開始重新認知直播電商行業的商業價值。
而在11月12日凌晨,京東公布雙11的GMV 3491億元。因為本次雙11京東玩法是“黃金八點檔”,主要下單、截止時間從20點開始提前爆發,維度更好統計,成為今年朋友圈里少數刷屏的數據戰報。
前者讓所有主播黯然失色,也讓淘系開始頭疼如何處理平臺與主播間的關系;后者讓淘系一時慌亂手腳,一改此前本次雙11不公布GMV的口徑,在11月11日晚當天幾易其口,早已定好版面的紙媒“清樣”、定好版次的流媒體渠道改標題。
誰都在關心淘系與京東,關心萬年老二的差距有沒有縮小;誰都在關心拼多多,想看看這個迅速崛起的挑戰者有沒有新戰績。
而抖音和快手,一片靜悄悄。
抖音官方并未公布GMV,僅公布了直播時長、觀看人次等數據。而據第三方數據平臺顯示,11月11日當天抖音銷量破千萬直播僅22位,而抖音電商整體GMV同比2020年增長224%,按照2020年187億元的數據計算,預計不超過420億元。
快手官方同樣未公布GMV,不過公布了433%的GMV同比增長數據,按照2020年88億元的數據計算,快手雙11的GMV總額大約為380億元。
而對于商家而言,今年雙11最大的感受,應該是平臺不再“二選一”。畢竟,從2009年雙11誕生伊始,“二選一”的口水戰每年都會在大促前后迎來高潮。
商家代表著貨源,獨家代表著壁壘,沒有一家平臺型企業不想構筑起自己的銅墻鐵壁,尤其是KA商家,更是構筑壁壘的必備材料。
反壟斷執行之后,明面上“二選一”不再強制,但平臺們通過更多優惠政策讓商家主動選擇一個平臺作為重心,讓商家體驗到了久違的“福利”。
但這個選擇權更多由中高端品牌享受。傳統電商的中小玩家,即使嘗試拓展直播電商新渠道,也不會在雙11大促期間拋棄自己的基本盤。
這不是快手和抖音想要拿的劇本。畢竟,手握流量人和,自身平臺地利,又有反壟斷天時,總會想和老玩家們掰掰手腕。
傳統電商與新興電商的“交集”部分越來越多,但交集之外的部分卻不盡相同。
不同的平臺有著不同的調性與優勢類目,比如美妝個護、服飾、食品是淘系的強勢老三樣,數碼3C和家電又是京東的絕對優勢,生活百貨轉移到了拼多多。
這還只計算了全類目的平臺,垂直平臺中的定位更加精準,專注原創設計女裝的蘑菇街、二手奢侈品的司庫、文玩珠寶類的天天鑒寶與微拍堂。
商家和品牌在做選擇時,因為精力有限,天然會進行分配。在基本盤穩固的前提下,平時會嘗試新機會無可厚非,但在影響自身品牌命脈和聲量的時機,還是會收力再出拳。
抖音和快手直播電商的類目半壁江山是服裝和珠寶,在雙11期間并沒有優勢。比如服裝領域,淘系的品牌商家與ifashion風格廠家橫跨男女,蘑菇街的原創設計女裝直擊源頭,唯品會的大牌尾貨收割品牌……這樣的環境里,抖音和快手是選擇,但不會是第一選擇。
由此可以提出一個問題:品牌做直播,到底是為了賣貨,還是營銷?
本質上,電商平臺是信息中介。無論是傳統貨架式電商,還是直播電商抑或其他類型的電商。在信息匹配環節,平臺收集的買賣信息越多,越能降低交易雙方達成交易的成本,形成階段性的規模經濟。
但買賣信息的數量存在閾值。
過于冗雜的信息量,只會造成信息匹配不夠精準。比如,消費者搜索關鍵詞,出來幾萬個商品選擇,賣家信息接受過度,反而會選擇困難;再比如,商家的商品信息同類型的過多,接觸到消費者的可能性變低,成為營銷成本、廣告費用提高的核心原因。
▲電商履約與信息成本來源:中泰證券研究所
這是直播電商興起的核心原因,把傳統貨架式電商過于冗雜的信息,過主播這一道口子,進行篩選,無論是價格、品質,還是款式、功能,這是蘑菇街與淘寶等平臺做直播電商的模式本質,平臺與主播共同構筑了“渠道品牌”。
而抖音和快手的模式并非消費為唯一評價目標,兩個平臺的核心屬性依舊是內容,血脈中就帶著營銷屬性。品牌商家入駐平臺,在賣貨之外,一定有一個核心訴求——品牌營銷,成為品牌與潛在消費者的對話機會。
直播電商最初的流量紅利,模糊了營銷與帶貨之間的距離。然而,發展至今,無論是傳統電商還是直播電商,都需要商家為流量付費,或者說,為信息價值付費。
有業內人士透露,抖音品牌商家做直播,單場購買直播流量費用與成交基本打平;快手除開辛巴家族外,專場流量會更貴;而淘系直播則費用稍低些,配合頭部主播進行合作,費用還要再下降些。
品牌在今年雙11時候的選擇,或許已經回答了前面的提問。賣貨的消費心智和營銷的觸達心智之間,商家們始終更需要前者。而“養兵千日,用在一時”的營銷心智,還是為了消費轉化服務。
快手和抖音的電商,還有段路要走。
參考資料:
1、界面新聞,《“二選一”取消的首個雙11,平臺由明爭改為暗戰》,2021-11
2、全天候科技,《5403億成交背后,淘寶直播被抖、快趕超?》,2021-11
3、李迅雷金融與投資,《中國電商為何不會一家獨大?》,2021-11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電商鉤沉”(ID:gh_c0a5f173224f),作者:井尋,36氪經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