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幫助大家真正看清楚自己目前處于什么位置,我們發起了這個年輕人真實財務水平的匿名自發調查,真實的情況也許沒有那么可怕,但也許你真的跑慢了。”
這串文字看起來很長,但它其實是一個共享表格的標題。通過在微信平臺上的傳播,目前該表格已經收集到400多條信息,實時在線人數達到380多人。
這個數據看起來似乎不可思議,但實際上像“財務調查”這樣的表格只是如今整個共享文檔流行現象的一個縮影。
自從今年7月一份救命的共享文檔在河南抗洪救災中出圈之后,微信上以各種名義發起的共享文檔就開始層出不窮。
其中僅最近兩天正當流行的共享文檔就有“互聯網公司一線領導黑名單(別接offer)”,“渣男曝光-姐妹互助”,“大廠er相親文檔”等等。其涉及的內容從職場、情感,到婚姻、工作幾乎無所不包。
更令人感到驚訝的是,除了信息的交流,隨著越來越多的網友參與到共享文檔的建設當中,共享文檔的玩法也開始逐漸演化,許多文檔已經開始不再滿足于信息的收集和反饋,并開始嘗試向著論壇和官網的方向進化。
那么,為什么共享文檔突然就火了?在社交應用如此繁榮當下,人們為什么要通過在線文檔這種非聊天工具進行交流?而頻頻發起共享文檔的網友,又想要通過這種方式尋找什么?
共享文檔是如何火的
共享文檔的出圈,起因是河南的一場特大暴雨。
7月20日,受罕見的持續強降水天氣影響,河南鄭州遭遇嚴重洪澇災害。據相關新聞報道,這場暴雨共計造成300多人罹難,約10萬人緊急轉移避險。
就在受災群眾亟待救援的時候,7月20日晚間,一份名為《待救援人員信息》的共享文檔開始在各大微信群中流轉。
通過這份文檔,需要救援的人可以將自己的位置信息,現場情況,聯系方式向外傳達;有能力提供幫助的人則可以將自己能夠提供的幫助,如提供避險地點,救援物資、救援隊信息等情況公之于眾。
表格的實用性讓它一經發布就引起了網友的廣泛關注,而隨著越來越多網友的主動加入,這份承載著生命和希望的“救命文檔”也在發布的24小時里更新了270多版,并從一開始只有“求救人員信息,救援人員信息”兩個分類發展到擁有獨立首頁,21個Sheet,匯總上千條信息的民間抗洪資源對接平臺。
就這樣,共享文檔出圈了。據相關新聞報道,隨著騰訊文檔在7月20日晚間上線“救援互助信息登記模版”,到21日晚9點,已創建的模板數量就已經超過了1800個。
而有了河南經驗之后,共享文檔也開始在各種搶險救災中頻頻出現,并逐漸有了一種必備工具趨勢。其中如國慶節期間山西遭遇的洪澇災害,救命文檔的使用就曾登上微博熱搜;而到10月26日山東日照發生疫情時,一個名叫“五蓮抗疫供需物資匯總表”的在線文檔也曾在3天時間產生十幾萬的閱讀。
搶險救災之外,共享文檔也開始在更多場景中嶄露頭角。例如在雙十一期間,李佳琦和薇婭分別推出的“雙十一攻略”共享文檔就成了今年最亮眼運營操作。
其中,李佳琦從10月14日開始,連續四天在微博發布“李佳琦雙十一攻略”在線表格,并很快登上微博熱搜。之后,薇婭方面也推出了自己的在線文檔,并且在李佳琦的基礎上增加了更多的商品品類,文檔功能上也加入了必買爆款、商品購買跳轉鏈接等內容進行迭代。
從表格內容來看,李佳琦共享文檔共建有16個Sheet,涵蓋食品、彩妝護膚、個護家庭等至少8大品類,共計439種商品,而且每個商品的優惠信息、到手價、是否參與滿減等重點內容都被一一標示,讓人一目了然。
除此之外,這份表格還包含首頁/導航,直播順序,雙十一總攻略等輔助內容,從實用性和涉及信息全面程度來看,已經儼然一個雙十一購物官網的模樣。
有網友表示,自己本來沒有購物的想法,但看了表格之后,還是忍不住有了剁手的沖動。也有網友直言,李佳琦和薇婭能在雙十一創下接近200億的銷售額,這兩份在線文檔功不可沒。
當然,在線文檔的出圈,也并非僅僅停留在這種以營銷推廣為目的商業行為。在這背后,更多非官方的野生文檔仍然是整個在線文檔文化中的主流。
其中像從10月中旬開始就在互聯網人的圈子里流傳的各大互聯網公司作息時間表,就是典型網友自發組織起來的信息搜集。
據項目其中一個發起人在知乎的回答所言,項目的發起者都是曾在互聯網大廠技術崗實習且正在秋招的應屆生。創建這個表格的初衷,是因為他們正面臨找工作選offer抉擇,但由于許多互聯網企業的工作時間并不透明,因此才想到了這個“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方式。
而除了這個項目之外,與此類似的在線文檔還有許多。例如最近幾天流傳甚廣的“互聯網公司一線領導黑名單”,其內容是大廠員工分享自己所在團隊是否內卷,領導是否有PUA,這個崗位適不適合入職。
或者如“大廠er相親文檔”,目前該文檔已經積累了全國各地上千條渴望找到對象的個人信息,具體內容涵蓋身高、體重、收入、所在地、自我介紹、聯系方式等個人基本情況。
而更加離譜的,還有共享文檔的主題是“曝光渣男,女性互助群”,其中內容則主要是女性之間的情感交流,她們通過表格期望將曾經“遇人不淑”的經歷進行曝光,以避免后來的姑娘重復踩雷。
當然,隨著共享文檔玩家越來越多,共享文檔也不再僅僅停留在信息交流的層面。就像李佳琦在雙十一將EXCEL表格玩成了購物官網一樣,現在許多網友已經已經將excel當做了社區和論壇。
比如豆瓣開始清朗行動之后,許多從豆瓣小組出逃的網友開始將石墨文檔作為過度性的臨時陣地。通過文檔的在線協作,這些離開網友仍然能夠實時在線交流。但他們也表示,自己從來沒想過有一天會通過在線文檔進行聊天。
而隨著用戶的逐漸增多,共享文檔“大廠er相親”也逐漸衍生出了“夸夸墻”“表白墻”等功能。如今,“大廠er相親文檔”幾乎隨時都會有六七十個人在線,可見其用戶體量已經積累了相當的規模。
總之,從應急救援,到營銷推廣,再到茶余飯后小道消息的討論,如今的共享文檔已經深入到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成為最流行的非正式交流渠道之一。
在互聯網如此繁榮的今天,人們其實并不缺少信息的交流渠道。
從即時通信軟件以及其內置的群聊,到貼吧、論壇,以及知乎這樣的社區。從理論上來講,當前人們任何信息交流的需要都能夠被滿足。但即便如此,人們卻仍然愿意用在線文檔這種近乎原始的方式進行交流。
而更重要的問題是,在有如此多工具的情況下,大家為什么偏偏選擇的是在線文檔?
需要注意的是,在線文檔的出圈最早是在搶險救災的應用。這個過程中,在線文檔體現出了兩個非常重要的優點,即多對多的信息傳遞和關鍵信息的過濾。
一方面在線表格足夠開放,通過微信傳播,所有人都可以無門檻訪問,并且只要授予權限,所有人都能實時添加信息,這種模式最大程度地保證了所有人的參與。
這里面有個比較有意思的現象,在這次共享文檔出圈的過程中,所有文檔的發起人都近乎一致的選擇了騰訊文檔,最主要的原因還是“社交裂變”,能夠最大限度的降低門檻,向下兼容用戶,指數級傳播。
另一方面,因為表格特定的輸入方式,它實際上對信息起到了過濾作用并只留下了最關鍵的部分。這兩個特點決定了在搶險救災這種特定的環境中,沒有任何工具能夠比在線文檔更有效率。
而這其實也是李佳琦和薇婭為什么會選擇在雙十一用在線文檔傳播優惠信息的原因。因為通過表格的形式,消費者能夠一眼看到自己所需要的關鍵信息,從而節省了消費者在復雜的規則中自己摸索的時間。
有雙十一通過李佳琦文檔下單的網友就表示,李佳琦文檔分門別類,各種產品優惠方式,優惠多少,什么時間,通過什么方式獲取都一目了然,這些就是雙十一最需要的,我自己做攻略也就這樣,所以看到的第一眼就收藏了。
而從信息交流工具到社區交流平臺,在線文檔則顯示出了更為關鍵的一個特點——匿名性。
其實無論是“互聯網公司作息時間表”,還是“大廠一線領導黑名單”和“曝光渣男,女性互助表”,里面的信息多多少少都涉及到個人隱私、薪酬或者企業組織架構等保密內容。
以“互聯網公司作息時間表”為例,由于其內容涉及到具體公司,具體部門在具體崗位的具體作息時間,有心的競對企業甚至能借此推測出該公司最近的戰略動向。
因為信息敏感,所以大廠內部幾乎都有嚴格的保密規定,違規披露消息一旦被查實,發布者往往也會面臨巨大的職業風險,這個時候絕對的匿名就顯得尤為重要。
在線表格剛好就繞開了這個問題。與如今絕大部分平臺的實名認證不同,通過在線文檔,所有用戶能夠產生交流,但卻不會產生聯系,即使在互聯網已經實名認證的今天,也不會有人能輕易追溯到這條信息的來源。
而足夠的匿名性,某種程度上也意味著信息的可信度具有爭議。
如“互聯網公司作息時間表”發起人提到的那樣,每一個表格本質上是一個“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開源項目,由所有人添磚加瓦得到的信息再由所有人共享,這也為人們參與其中輸出真實信息提供了最原始的動力。
再加上這些出圈表格內容,某種程度上也是一種情緒宣泄的出口。例如“企業作息時間表”和“大廠一線領導黑名單”本質上是現代“打工人”對于996和職場PUA的反抗,而“曝光渣男”一定程度上也代表了女性群體在情感生活上的不順利。
這些最廣泛的積郁情感的表達,也在實際上促進了共享文檔通過微信平臺的進一步傳播。
效率、匿名性、真實性以及情感宣泄共同構成了“共享文檔”的出圈理由。但當這種模式逐漸成熟的時候,這些曾經構筑起“共享文檔”輝煌的要素卻在被逐個瓦解。
以李佳琦雙十一帶貨文檔為例,由于信息過于密集,曾經引以為傲的效率也開始變得臃腫。有網友吐槽說,點開鏈接看到密密麻麻的文字就勸退了,我連工作和學習的表格都不愿意打開,他們憑什么覺得我會打開一個買東西的表格?
除了效率大打折扣,隨著信息積累的越來越多,共享表格的真實性也愈發受到挑戰。以“大廠一線領導黑名單”為例,這本該是所有參與者集體吐槽公司領導表格,但在傳播的中途,卻有許多HR開始打著吐槽的名義宣傳公司崗位。
但這些問題對于共享文檔來講其實都并不致命,更為關鍵的,由于共享文檔的匿名性,以及文檔發起者對網絡信息安全欠考慮,導致許多信息并不符合平臺甚至國家的管理規范。
其中如在豆瓣清朗行動中,從豆瓣轉移到石墨文檔的小組,當石墨相關部門得知這種情況之后,就緊急關閉相應的文檔。而更多的時候,共享文檔都是在傳播的過程中不斷被用戶舉報,然后大多數文檔都很難活過24小時。
比如一個最為諷刺的現象是,就當我們還在寫這篇稿子的時候,文章提到的巨大多數共享文檔都已經打不開了。但即便是這樣,每一天仍然有許多新的共享文檔如雨后春筍般層出不窮。
在近期參與了多個共享文檔的劉潤(化名)看來,參與共享文檔的建設可以讓他獲得一種很久沒有感受到的,屬于早期中文互聯網的開放和協作的氛圍。
“這是最垂直的社區,沒有多余無關的內容,就像早期的天涯、知乎,每個都能參與,每個人都認真的在這里貢獻一點點內容,然后能組成一個偉大的社區。”
“但現在共享文檔也存在許多問題,例如許多內容可能并不規范,或者在功能上,比如人多了就會變卡。”劉潤認為,從協作工具到社區的替代品,共享文檔需要逐步進化的過程,但很多時候也需要理解:“做了一個好的內容,我們肯定想要讓更多人知道,但我們其實也害怕,害怕轉身就被不理解人的舉報,然后之前的努力就都浪費了。”
很多文檔剛出來就沒了,但也有些文檔會一直存在。比如河南的“救命文檔”,時隔三個多月,如今仍然會有人時常上去看看,那些截止與7月26日留言,如今看起來仍然讓人熱血沸騰。
工具都沒有對錯,區別的只是使用它的人而已。但劉潤也說,我們相信其實絕大部分共享文檔的發起人,初衷都是好。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商業數據派”(ID:business-data),作者:關注新商業的,36氪經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