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歲時,曾毓群或許怎么也不會想到,十年后寧德時代(300750.SZ)會成為全球動力電池行業巨頭。
“賭性堅強”的他,11月4日在福布斯年度中國內地富豪榜上,以3272億人民幣身價超越馬云、馬化騰,成為中國內地第三大富豪。
11月8日收盤,寧德時代市值為1.54億。萬億市值的寧德時代,正在朝更高遠的目標邁進。
這一切背后,當然離不開一眾車企對寧德時代動力電池的依賴。
然而,處在行業巔峰、牢牢站上1.5萬億市值的寧德時代,卻似乎有了新焦慮。國內電池龍頭的寶座能坐多久?電池行業標準仍未建立,鋰電池技術是否會被瞬間顛覆?上游原材料價格飛漲,如何控制成本?國內外眾多企業紛紛進入電池賽道,“去寧化”真的開始了嗎?
面對焦慮,寧德時代顯得格外躁動。
從全球動力電池的出貨份額來看,目前行業內的主要玩家包括中國的寧德時代和比亞迪,日本的松下,韓國的LG化學以及三星SDI。
從市場份額上看,寧德時代占據動力電池市場頭把交椅。據SNE Research公布的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全球車載動力電池裝機量共計114.1Gwh,較去年同期增長1.5倍,排名前三的分別是寧德時代、LG新能源和松下,3家公司的全球市場份額合計占近70%。
與2020年相比,寧德時代的市場份額由22.7%提升至29.9%,LG新能源由23.1%提升至24.5%,松下由22.4%下降至15%。
而在中國市場,寧德時代以超50%的市場份額,持續占據中國汽車動力電池市場半壁江山。這主要得益于過去的政策紅利。2015年,中國新能源汽車迎來第一輪大爆發,新能源汽車產量在一年內增長近4倍達到33萬輛。
與此同時,彼時工信部為刺激國內新能源汽車的發展,還發布了一份《汽車動力蓄電池行業規范條件》,被業內稱為動力電池“白名單”。
這一政策不僅將日韓等外企拒之門外,還對能量密度不高的磷酸鐵鋰電池造成了打擊,三元鋰電池逐漸成為主流。
在國內市場,當時同為第一梯隊的比亞迪與中航鋰電都選擇了磷酸鐵鋰電池,而寧德時代則因主推三元鐵鋰電池,此后借著政策的春風迅猛發展。
但過去的成功路徑并不能復制到未來。因動力電池技術更新迭代快,生產壁壘在于電芯生產、電池制造等各個環節的技術積累,所以持續的研發投入非常關鍵。毫不夸張地說,電池研發技術決定了寧德時代能否行穩致遠。
根據智慧芽數據顯示,在動力鋰電池方面,國內專利申請數量遠超國外,國外企業在儲能電池而非動力電池方面的技術領先于國內。
2010年-2020年,中國動力鋰電池專利申請數量遙遙領先。2020年,中國動力鋰電池專利申請量為5879項。
美國和韓國動力鋰電池專利申請量分別排名第二位和第三位,兩國每年度專利申請量差距較小。2020年,韓國動力鋰電池專利申請量為79項,美國動力鋰電池專利申請量為23項。
而在國內,寧德時代在動力電池技術方面最大的對手是比亞迪。
智慧芽數據表明,截至今年7月,比亞迪動力鋰電池專利申請總量是寧德時代動力鋰電池專利申請量的4倍左右,分別為748項和184項。
從趨勢上看,2010-2021年7月,比亞迪在動力鋰電池領域專利申請量每年均比寧德時代多,2019年兩者動力鋰電池專利申請量相差更是高達13倍左右,分別為136項和9項。
從專利的市場價值上看,比亞迪動力鋰電池專利總價值也高于寧德時代:比亞迪動力鋰電池專利總價值為1.28億美元,是寧德時代的2倍多。
總結而言,從專利申請的數量以及價值上看,寧德時代在與比亞迪之類的企業競爭中并不占優勢。
誠然,技術從研發到落地還需要一段時間,但對于如今的新能源汽車業,誰掌握了更符合消費者需求的電池,誰才能拿到更多訂單。
最典型的案例是比亞迪推出的磷酸鐵鋰刀片電池,上市以來受到了市場熱捧。有媒體報道稱,比亞迪即將于明年第二季度向特斯拉供應刀片電池,目前配有刀片電池的特斯拉車型已進入C樣測試階段。而特斯拉目前是寧德時代的主要客戶。
寧德時代無疑是存在技術焦慮的。今年7月底,其發布了一種新的鈉離子電池,且計劃在2023年形成基本的產業鏈。
曾毓群對此解釋稱:“因為鈉離子電池在低溫性能、快充以及環境的適應性等方面擁有獨特優勢,與鋰離子電池相互兼容互補。而多元化的技術路線,也是產業長期穩定發展的重要保障。”
這兩個問題均是目前寧德時代必須攻克的難題,決定著其未來還能否繼續處于行業領先地位。
首先,當前行業內仍然以鋰電池占據主導地位,鋰電池又分三元鋰電池和磷酸鐵鋰電池。寧德時代最早做的就是三元鋰電池,其811電池方面的研發處于行業前沿位置。
可比起磷酸鐵鋰電池,三元鋰電池雖然能量密度高,但穩定性稍差。寧德時代811電池就曾數次出現自燃事故。
在此前,以長續航、高能量密度為主導的補貼政策下,安全性較高但能量密度較低的磷酸鐵鋰電池一度“遇冷”,相反能量密度較高的三元鋰電池則備受市場青睞。
但如今,磷酸鐵鋰電池卻開始了“逆襲”。在特斯拉選擇磷酸鐵鋰電池后,全球范圍內的新能源車企紛紛開始效仿,磷酸鐵鋰電池性價比開始凸顯。寧德時代需要突破三元鋰電池技術的局限,并通過自身對行業的影響力形成一套電池標準。這才是寧德時代真正可以依賴的技術壁壘,否則隨時可能被顛覆。
正如寧德時代招股書中所寫:“鋰離子動力電池行業技術更新速度較快,且發展方向具有不確定性。如果未來動力電池核心技術有了突破性進展,公司不能及時掌握相關技術,將對公司市場地位和盈利能力產生不利影響。”
寧德時代的技術焦慮,不僅僅來源于被技術顛覆的恐慌,也與最近上游原材料價格的飛漲有關。寧德時代正在不斷通過收購上下游產業鏈企業,形成一定的成本控制能力,從而保持行業領先地位。
要大肆收購,得先有資金。8月初,寧德時代582億元天量定增方案震驚了A股市場。要知道截至2021年6月30日,寧德時代賬上資金為746.87億元,較去年同期的375.71億元還增長了371.16億元。
9月30日,寧德時代發布公告稱,公司收到了深交所的問詢函。該問詢函涉及4月190億元的對外投資計劃以及582億元的天量定增。
寧德時代回復深交所時稱:僅從公司已公告的產能規劃來看,2020年以來公司擬新增投資的電池生產基地包括寧德車里灣生產基地、福鼎生產基地、宜春生產基地項目等,項目建設資金需求合計已達約1100億元。
不僅是建設生產基地,寧德時代還正在加速布局鋰電池產業鏈的上下游。在過去幾個月時間里,寧德時代四處收購、多點出擊,意圖構建自己的“鋰電王國”。
在上游供應鏈方面,為了掌握資源定價權,寧德時代斥資19.3億元擊敗“鋰王”贛鋒鋰業收購了MillennialLithium Corp. 100%股權,而Millennial主要從事收購、勘探及開發鋰礦,在阿根廷擁有兩處世界級鋰鹽湖項目,其產品主要用于生產鋰電池正極材料。
此外,寧德時代還通過參股天華時代,以15億元的價格獲得了非洲鋰礦項目Manono24%的股權。10月中旬,寧德時代又與湖北宜化達成合作推動磷化產業轉型升級。
在鎳、負極、電解液等領域,寧德時代也均有自己的布局。截至2020年末,寧德時代共擁有儲能電池產業鏈相關業務的子公司15家。
自去年12月起,寧德時代又開啟了加速擴張的步伐,投資超過735億元擴產了6個電池項目,同時在福建、青海、廣東等地規劃了8個電池生產基地,電池產能共計接近500GWh。
總的看來,在動力電池、充換電、鋰電池智能制備制造、自動駕駛等新能源及出行領域,寧德時代已經投資超過50余家企業,甚至專門成立了投資公司來加強產業鏈投資布局。
這些動作的背后,其一是為了通過入股的方法培養自己的準代工廠,同時分散供應商,在保障產能的同時降低成本;其二,是期望打通全產業鏈,以此獲得各環節的定價權。
目前看來,一方面寧德時代在電池材料方向的專利申請較少,較難通過技術壁壘限制供應商的報價;另一方面,其在產業鏈方面的布局尚未打通全局,還不能掌控定價權。這兩個因素或許是“寧王”目前四處收購、投資的緣由。
“寧王”目前正面臨著國內車企“去寧化”的可能。
根據SMM數據,2021年三季度電池級碳酸鋰平均含稅價格約10.98萬元/噸,環比上漲23.66%,其中9月以來電池級碳酸鋰價格出現了多次跳漲。
隨著入冬后的氣候變冷,鹽湖產量隨之減少,或將會使鋰價持續攀升。
下游主機廠商是否會接受這一價格傳導,這里需要打一個大大的問號。畢竟就國內新能源汽車“杠鈴型”市場而言,拋開國內高端新能源汽車消費群體不談,更多的消費者選擇新能源汽車的原因,無非是因為其入手價格和后續能源成本都很便宜。
這也是寧德時代擴張供應鏈背后的原因所在,它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寧德時代應對鋰電池材料漲價的問題。
從新能源汽車整車成本結構分析,電池占總成本比近40%,成為產業鏈中最具話語權的一環。長遠來看,車企們或將紛紛開啟自研電池之路,“去寧化”可能將成為未來新能源汽車行業發展的主旋律之一。
目前,有一些跡象已經表明了車企們自研電池的決心。比如在去年的電池日上馬斯克稱,弗里蒙特的“試驗工廠”已開始生產,計劃2021年底實現年產10GWh的目標。在柏林超級工廠,馬斯克則計劃建設年產100GWh電池工廠。
在寧德時代的客戶中,大眾汽車集團介紹了自己正在研發的4種電池,并表示將在歐洲建立6個動力電池工廠;通用也與LG化學計劃投入23億美元組建合資公司;奔馳則9億元入股了動力電池企業孚能科技。
在國內市場保護期結束后,寧德時代也將迎來LG、松下等外國電池企業進入中國后的競爭。從技術路線、技術積淀、專利價值等方面看,寧德時代與LG能源、松下還存在著一些差距。
主機廠商永遠不可能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屆時寧德時代還能穩住如今的市場份額嗎?這里需要打一個大大的問號。
上萬億的寧德時代近期被大機構不斷地減持。
根據晨星數據顯示,海外最大的中國股票基金安聯神州基金自今年6月之后,已經連續第三次減持寧德時代的股票。
此外,寧德時代的前十大股東之一高瓴資本在三季度末持有約4261萬股,而半年期末時高瓴資本的持股數約為4481萬股,這已經是高瓴資本連續第二個季度對寧德時代進行減持。
截至11月3日收盤,寧德時代股價報收640元/股,總市值達1.49萬億元。在2018年5月寧德時代登錄創業板之時,其每股發行價才不過25.14元。短短3年間,其股價已然翻了25倍有余。
對比貴州茅臺44倍的PE而言,如今149倍PE的寧德時代無疑站在了“山頂”。
在此境況下,寧德時代要想維持自身的高昂股價,必須不斷對自己進行電池技術的革命,同時構建電池行業的標準。換句話說,電池行業標準沒有確立之前,任何突破性的技術出現,都有可能顛覆寧德時代。
同時,國內車企紛紛開始自研電池,外國動力電池企業也紛紛進入中國市場,留給寧德時代的時間不多了。
曾毓群的辦公室除了一幅“賭性堅強”字畫外,還有一幅“溥博淵泉”。“溥博淵泉”頗有深厚寬廣,源遠流長之意。
寧德時代面對新焦慮,或許只有拼命積累,行動再行動!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征探科技”(ID:tectech6),作者:迪安,編輯:萬佳麗,36氪經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