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料是個大賽道,具體分為酒精飲料(硬飲料)和非酒精飲料(軟飲料)。非酒精飲料又可分為茶、瓶裝水、蛋白飲料、果汁、碳酸飲料、能量飲料、咖啡及其他。2020年,非酒精飲料市場規模達到1.23萬億元,其中,茶飲料占據約三分之一的份額。
中國是茶文化大國,茶飲料(包括茶葉、茶包、即飲茶飲、現制茶飲等)也是國內最受歡迎的飲品。在茶飲料賽道中,奶茶一直是盛產網紅企業的細分賽道,從十多年前以香飄飄、優樂美等為代表的杯裝奶茶企業,到近些年以喜茶、奈雪的茶、蜜雪冰城等為代表的現制茶飲店,都依托奶茶快速崛起。
鑒于A股奶茶上市公司僅香飄飄一家,本文我們重點分析下香飄飄所屬的杯裝奶茶賽道的邏輯。
在茶飲料大家族中,奶茶文化稱得上源遠流長。公元5世紀,茶文化傳入草原民族部落,草原民眾多食牛羊肉,為解膩逐步形成了在奶中加茶(主要是磚茶)的習慣,便有了草原奶茶的興起。17世紀初,紅茶傳入歐洲,為調和紅茶偏澀的口感,人們在紅茶中加入牛奶,誕生了英式奶茶;后英式奶茶傳入我國香港、臺灣等地區,又有了港式奶茶、臺式奶茶。
上世紀80年代,臺式奶茶做了部分創新改良,用植脂末替代牛奶、并加入芋頭粉圓,形成了“珍珠奶茶”,很快風靡開來。上世紀90年代,港式奶茶、臺式奶茶以連鎖加盟的形式在大陸擴展開來。本世紀初,聯合利華旗下立頓最早在國內推出袋裝奶茶,推動奶茶從線下現制進入到工業化生產階段。
2005年之后,香飄飄、喜之郎、浙江大好大等公司相繼推出香飄飄、優樂美、相約等杯裝奶茶品牌;2007年之后,娃哈哈、統一、康師傅等巨頭又相繼推出瓶裝奶茶飲品;2015年之后,以喜茶、奈雪的茶等為代表的新式茶飲店逐步崛起,掀起奶茶消費新風潮。至此,門店現制奶茶、盒袋裝奶茶、杯裝奶茶、瓶裝液體奶茶等產品形態基本成熟。
當前,奶茶四大細分賽道均已產生了代表性龍頭:門店現制奶茶,以喜茶、奈雪的茶、蜜雪冰城等新式茶飲店為代表;盒袋裝奶茶,優樂美、香約、立頓占據主要市場;杯裝奶茶,香飄飄獨占60%左右的份額;瓶裝液體奶茶,統一獨占鰲頭,市場份額超過70%。
從賽道邏輯上看,門店現制奶茶類似于休閑餐飲業,而盒袋裝、杯裝、瓶裝奶茶則屬于典型的快消品行業,二者在生產工藝、銷售渠道、消費場景上存在明顯區隔,嚴格說來屬于不同的賽道,所以,當喜茶、奈雪的茶等新式茶飲店興起的時候,并未遭遇來自香飄飄、統一等存量龍頭的有力競爭。
但問題是,站在消費者的層面,無論是沖泡奶茶、即飲奶茶還是現制奶茶,都屬于同一品類,消費場景上具備非常直接的競爭性和替代性。隨著門店現制奶茶的再次興起,工業化生產的沖泡奶茶和即飲奶茶再難受到消費者青睞。
雖然香飄飄曾打出“小餓小困,喝點香飄飄”的經典廣告,但在用戶心智中,奶茶從來不是應對“餓”和“困”的首選產品。奶茶消費者,以15-25歲的年輕女性為主,消費者喝奶茶,看中的是其香氣濃郁和口感順滑,喝的是一種滿足感和愉悅感。從愉悅感來講,無論是瓶裝液體奶茶還是杯袋裝沖泡奶茶,都無法和現制奶茶一較高下,這種差距,體現在選材、包裝、顏值等各個方面,幾乎無法逾越。
舉例來說,杯裝奶茶,其原料主要是奶粉、植脂末、茶粉、白砂糖、煉乳以及食用香精香料等,以至于在不少消費者眼中,沖泡奶茶被粗暴地總結為“香精兌水”,成了低端產品代名詞。相比之下,現制奶茶使用紅茶、純牛奶、新鮮果汁等,用材講究、充滿格調,唯一的缺點就是貴一些,但與“滿足感”和“愉悅感”相比,多出的十幾塊錢越來越不重要。
同時,隨著外賣的普及,現制奶茶的消費場景也逐步從店內消費拓寬至居家消費和辦公場景,向沖泡式奶茶的核心腹地發起沖擊。
總之,隨時新式茶飲的興起,沖泡類奶茶正面臨被年輕人拋棄的風險。據奈雪的茶聯合CBNData發布的《2020新式茶飲白皮書》顯示,2020年中國茶飲市場的總規模為4420億元,其中新式茶飲的市場規模已超過千億元。
在消費升級的背景下,人們收入水平越高,對沖泡類奶茶的需求越低,從這個角度看,時間并非香飄飄們的朋友。轉型破局,迫在眉睫。
首先是擴充產品線,推出液體即飲奶茶。一方面,沖泡式奶茶需要熱水沖泡,屬于燙嘴的熱飲,更適合春、秋、冬季飲用,夏季需求很少,存在明顯的季節波動;另一方面,沖泡式奶茶品牌形象老化,不能給年輕消費者帶來“酷、潮”的消費體驗,也與健康飲品的大趨勢格格不入。在此背景下,擴充產品線、推出液態奶茶便順理成章。
以香飄飄為例,為應對沖泡類產品銷量下滑的沖擊,2017年4月正式推出液體奶茶產品,2018 年又推出果汁茶,不斷延伸產品線。現階段,香飄飄已布局沖泡和即飲兩大板塊,主要包括“香飄飄”品牌杯裝奶茶(固體+液體)、“MECO 蜜谷”品牌果汁茶、“MECO 牛乳茶”和“蘭芳園”系列液體奶茶,同時還布局了奶茶自熱鍋等網紅產品,整體實現了3-14元價格帶的全覆蓋。
二是升級產品品質,對標門店現制飲品。沖泡類奶茶,在用料上不如現制奶茶講究,給消費者留下低端奶茶的認知,也有悖軟飲料行業整體向“健康、少添加、低糖”演變的趨勢。于是,升級用材用料,便勢在必行。
以香飄飄為例,受“杯子連起來可繞地球3圈”等經典廣告語的影響,“香飄飄”三個字的品牌屬性已經與杯裝奶茶深度綁定。為此,2017年公司推出“MECO”和“蘭芳園”兩個子品牌布局液態奶茶市場,且著重在產品配料上進行升級,從植脂末、奶粉升級為生牛乳、調制乳粉、奶油等;生產工藝上強調無菌罐裝,不添加防腐劑,全面升級產品品質。
比如牛乳茶系列,為塑造“更高端健康的奶茶”定位,配料采用印度阿薩姆紅茶和澳洲牛奶,且承諾“不添加防腐劑、不添加植脂末、不添加增味劑、不添加甜味劑、不添加著色劑”,包裝時采用抗氧化功能杯身,以保證產品口味的穩定性。
在果汁茶領域,公司將果汁含量提升至25%(行業標準為最低5%),且突出0添加色素、0添加防腐劑和增味劑,以“喝出現調水果茶味”為宣傳語,希望產品在消費者心智中直接對標現調水果茶。
針對原有沖泡類杯裝奶茶,則著重進行包裝升級、原料升級和口味升級,并重點發掘縣鄉等下沉市場,側重通過整箱銷售和禮品銷售激活市場。
三是升級品牌形象,貼近年輕消費者。奶茶領域競爭激烈,材料升級只是基礎,酒香也怕巷子深,若無法實現品牌形象升級、重獲年輕人芳心,一切仍是枉然。
2019年8月,香飄飄舉辦品牌升級發布會,突出“夠有料、更享受”的品牌定位,產品形象向“休閑享受型”飲品靠攏,并簽約青年偶像王俊凱為全新品牌代言人,取代70后明星代言人鐘漢良;同年10月,又簽約鄧倫為MECO品牌代言人。2021年重新調整代言人,4月,簽約朱正廷為MECO 品牌代言人;8月,簽約王一博為香飄飄品牌代言人;10月,簽約王菲菲為蘭芳園品牌代言人。在簽約當紅小鮮肉為代言人的同時,香飄飄還加大社交平臺推廣,并持續在熱門綜藝欄目投放廣告,全面向年輕人靠攏。
同時,在營銷渠道布局上,重點向核心城市(93城)的核心渠道聚焦,突出在學校及學校周邊門店、現代渠道門店、流通 B\C 類門店、零食類門店等渠道的產品陳列;開展“一物一碼”活動,獲取私域流量,搭建會員運營體系,并將會員平臺與微商城打通,形成運營與購買的閉環。2021年6月末,會員總數達到2700萬。
動作和投入肉眼可見,但品牌形象升級是個漸進的過程,結果如何,尚未可知。
香飄飄成立于2005年8月,2017年11月在A股上市,是A股奶茶第一股,也是國內杯裝奶茶第一品牌。自2014年以來,杯裝奶茶銷量就步入平臺期,增長放緩。2017年,香飄飄開始推出液態即飲產品(包括液體奶茶和果汁茶),將其發展為新的增長點。2020年,公司固體沖泡類產品銷量4559萬箱,銷售額占比82.3%;液體即飲產品銷量1541萬箱,銷售額占比17.7%。
從增長趨勢看,2020年,固體沖泡類產品仍能保持小幅增長,但被寄予厚望的液態即飲產品銷量卻出現明顯下滑,增長勢頭被打斷,讓市場開始懷疑其增長的可持續性。
捕捉到這一信號,2020年7月以后,公司股價就步入下跌通道,當前無論市盈率、市凈率還是市銷率分位值均處于上市以來10%分位以內。
表面上看,即飲類產品銷量的下滑是受疫情影響所致,但更深層次的原因仍在于產品本身缺乏獨占性優勢。
從產品結構看,自2017年面世以來,公司液體奶茶年銷售額一直在1億-2億左右徘徊,增長勢能不足,暫時還看不到沖擊統一等即飲奶茶巨頭的可能性。相比之下,MECO蜜谷果汁茶增長較快,2019年銷售額達到8.68億元,但之后便進入萎縮狀態。
即飲果汁這個賽道早已擁擠,可口可樂的美汁源、農夫山泉的NFC果汁、味全每日C等產品均已建立起強大的消費者認知,作為后來者的香飄飄,還能靠MECO蜜谷果汁茶殺出一條路來嗎?有可能,但不確定性很大。
所以,就現階段來看,無論是液體奶茶還是即飲果汁茶,都缺乏足夠的業績來證明自身的增長前景。在此背景下,當前公司估值水平雖低,但投資者還是遠離為妙。
畢竟,資本市場中慢即是快,投資者不怕買不到,就怕選錯標的。形勢不明時押注是投機,形勢明朗后再出手,才是投資。
【注: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在任何情況下,本訂閱號所載信息或所表述意見僅為觀點交流,并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 “蘇寧金融研究院”(ID:SIF-2015),作者:薛洪言,36氪經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