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字母榜”(ID:wujicaijing),作者:畢安娣,36氪經授權發布。
擼起袖子想省點錢,打開電商APP,卻發現這屆雙11太復雜,當代年輕人沒想到,自己連省錢都不配。
五年高考三年模擬的苦都咬牙堅持過來了,如今成為打工人,拿著辛苦錢參加個購物節,還要對著手機算算算。
要命的是算都算不明白,活活給繞出暈數字癥候群。要么就認命,接受自己的智商已經不配參與雙11的事實,要么就上網搜索“雙11滿減攻略”,和復雜的規則死磕到底,看你先繞死我,還是我先薅死你。
跨店滿減、支付立減、購物金膨脹、購物金折扣、直播間優惠券……眾多好心博主整理出“雙11滿減攻略”。
剛從李佳琦薇婭的Excel大法里拔出來,又一腳踩進滿減攻略。
有給你娓娓道來做關鍵詞釋義的:定金就是20號晚上八點支付的、優惠券是直播間或者店鋪給的,滿減之后再減去優惠券;
有人狠話不多,直接給用法的:購物金,只可付尾款;付定金立減,虛的,算優惠不必用它;
有大手一揮直接拋出公式的:(定金+尾款)×0.85-優惠券=到手價。還得有個限定條件,完美湊滿減的情況下,至于什么是完美湊滿減,您仔細看看攻略;
還看不會?來,給你一張色彩斑斕的Exel表格,再加上幾個箭頭示意,如此這般,這般如此,你學廢了嗎?
網友揣著工資卑微看完,大膽開麥,眼睛看會了,腦子沒學會,整個人都廢了。
現在人對雙11的想象,自然不會是簡單的滿減。誰都知道,雖然名字還叫雙11,實際上10月就正式開始。上好鬧鐘,檢查網絡,熬夜守候,提前了解價格和活動規則,練就麒麟臂好拼手速,是當代人參與購物節的基本修養。
但但但但是,人們怎么也想不到,進化了十年的雙11,居然帶著Excel表格來了。得,想省錢,算術得好,生產力工具也躲不過。
在10月20日雙11“預售之夜”,由李佳琦團隊帶頭扔出一份包含439個商品的Excel表格,薇婭團隊緊隨其后,再加上流傳甚廣的一份“內部搬運”Excel,“文檔三巨頭”成功出圈。邊看表格邊剁手,成了今年的一大奇觀。
妙的是,這文檔用的是在線工具,所以你不僅能看到干貨,還能看到有多少人和你一起看干貨。本就處于驚駭又贊嘆的情緒中,又瞄一眼頂頭,居然還有一千零一個人和你同時在線,那一刻,想不上頭都難。
(而且還能上班看,最大化,都不帶遮掩的,反正老板還以為你在認真工作)
在不少人驚呼萬歲,為樸素大方又清晰明了的Excel大法興奮搓手的時候,也有一部分人表示這游戲我玩不了,我暈Excel,我先下線了886。
甚至大罵一句:“Excel是什么臟東西,給我滾出雙11!”這姐妹的怒吼八成中包含著對Excel的PTSD……
沒曾想,躲過了文檔三巨頭,還是躲不過雙11滿減攻略。
截至10月28日中午14點,微博#雙11滿減也太燒腦了#話題已經有1.5億次閱讀,1.7萬人參與了討論。
在熱心市民貢獻各種攻略的同時,網友分成了三大陣營:興奮斗士、翻個白眼躺平君、懵圈發問小可愛。
興奮戰斗的表示,遇到和錢相關的都不會馬虎的,打起精神沖沖沖。
翻個白眼躺平的則說,一頓操作猛如虎,最后便宜兩塊五,想想又何必?對得起自己就好,剩下的交給報應。
懵圈發問的哭了,我也想參與,我不怕麻煩,可是我真的還沒搞懂,我付了定金的可以和1號上新的一起參與滿減嗎?分期和不分期合并付款的話,分期還能使用嗎?誰來救救我!
心力交瘁之下,人們發出感慨:真的好懷念簡單粗暴只有滿減的美好時光。
干脆直接回到2009年看看雙11的原點。那一年,提起雙11人們想到的還是“光棍節”,剛剛接手淘寶商城(天貓)的張勇,面對岌岌可危的商城,和只有20來個人的團隊,想出了雙11大促的活動。
總共聯合了27個商家,活動直給:僅此一天,全場5折,全國包郵。
那年雙11銷售額5200萬元,捷報寫在A4紙上,合影留念。如今看來不算什么,可在當時著實震撼了整個業界。
那之后,雙11作為淘寶商城的購物節還單純了幾年,對于消費者來說,只要小心“先漲價再降價”的坑,薅羊毛相當容易。
尤其是2011年,看到淘寶商城雙11大促銷售額從0.5億飆到9億,很多平臺爭相加入,比別人早、比別人便宜的粗暴邏輯,讓有些平臺甚至出現虧本促銷的場面。蘇寧搞了個“0元72小時”賣書,京東的售書活動則是4折封頂,當當直接滿100返200。
平臺瘋的不得了,消費者樂開花。
到了2013年,淘寶商城已經更名為天貓,更多平臺加入購物節隊列,也變聰明了很多。玩法開始復雜,時間節點零落,剁手的不再是刀起刀落的簡單快樂,而是一場商家和消費者的斗智斗勇。
從天貓本身的玩法就可以看到復雜程度,2013年的雙11,天貓已經有10月就開始的線下優惠券、線上積分換優惠券、百億優惠券5倍積分、玩“親品牌”小游戲贏紅包、支付寶充值有機會滿150送50等活動。
而“這雙11怎么搞這么復雜”的吐槽,經過網絡考古,2016年就已經開始大面積出現。一名知乎用戶在2016年就舉手提問,不僅手機電腦規則不同,還有購物券疊加、訂金抵現金、店鋪優惠、直播優惠等,更別提一些奇奇怪怪的游戲打了才能領券,為什么要把規則搞這么復雜?
除了“吃腦子”,雙11也開始吃時間、吃人際關系。
2018年,天貓開始喊大家“組隊瓜分紅包”,彼時的玩法是攢能量,組隊PK人氣。這個小游戲激發了無數年輕人的斗志,喊人組隊的帖子滿天飛,好友微信群變能量群,大家殺紅了眼。
2019年,組隊游戲變成了“全民開喵鋪”,達到一定等級后,就可以開始“蓋樓大挑戰”。2020年,小游戲變成“星秀貓”,點進去直接喂貓,頗有點電子寵物回歸的感覺。
如今2021年,攻略和Excel上了熱搜,雙11大有種到達復雜臨界點,迎來“九九歸一”的趨勢。
單純美好是沒有了,薅羊毛也越來越不容易。當代人玩雙11,漸漸變成悟空bgm:“剛翻過了幾座山,又越過了幾條河,世事坎坷,怎么它就那么多?”
參加雙11,算術和生產力工具都上了,如果你還有該死的好奇心,想知道“為什么要搞這么復雜”,那么經濟學知識也在等著你。
如今,在視頻平臺搜索關鍵詞,可以看到不少財經博主分析這個問題。從供求關系、生產力最大化、消費者剩余到價格歧視,給你解釋得明明白白。
總之分析來分析去就一句話。人家淘寶不傻,搞這么復雜是有原因的,愿意付出時間精力的說明你有那個需求,你就能多拿點優惠。
可是背后再合理的動機,也不妨礙消費者不爽。畢竟從今年的討論來看,這規則的復雜都已經不是你愿不愿意付出時間精力的問題,而是攻略都給你喂嘴邊了,也未必搞得明白的問題。也難怪在熱搜討論中,失去優雅破口大罵的不乏其人,什么“沒誠意”啊,“不想給優惠就別搞行不行”啊,憤怒溢出屏幕。
不買是最后的倔強,揣著錢去找規則簡單的平臺也是一種變通。再一次地,隔壁的“百億補貼”再一次拿出來做比較,不為別的,就因為它簡單。一個現有價格,一個原價,再一個補貼力度,一眼掃過去,1秒鐘,明白。
脫口秀大會上,何廣智吐槽雙11“越復雜就是越不想給你優惠”。他舉得例子很有靈魂,什么是簡單呢?簡單就是三元一雙十元四雙,你算算,八個字優惠力度15%;更簡單的,買一送一,你算算,四個字優惠50%;還有個最簡單的,免費。
有時候還真是懷念小時候媽媽帶著自己去大賣場的日子,老板娘報50塊,媽媽總是一句話:“10塊錢賣不賣?”
賣,就買;不賣,咱下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