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最火的風口莫過于元宇宙。
今日凌晨,Facebook首席執行官馬克·扎克伯格正式宣布,放棄沿用了17年的舊名字Facebook,改用新名字“Meta”,該詞來源于“元宇宙”(Metaverse)。在此之前,扎克伯格曾宣稱五年內要變成一家元宇宙公司。
扎克伯格
此前,元宇宙概念第一股羅布樂思(Roblox)在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正式上市,字節跳動斥巨資90億元收購VR創業公司Pico,馬化騰早在去年年底曾提到一個跟元宇宙非常接近的概念:“全真互聯網”,稱其為“一個令人興奮的機會”。
所有的生意都值得重做一遍還不夠,有人喊出了把世界重做一遍。互聯網的詞典永遠需要時刻更新,而在元宇宙的世界里,城市、社區、建筑又將以何種面貌呈現?已經有人迫不及待做起來了。
01
元宇宙里的城市
你來設計?
元宇宙一詞要追溯至1992年。彼時,史蒂文森撰寫《雪崩》時,絕沒想到書中的「元宇宙」會激起二十多年后互聯網大佬的興奮神經。
他在小說中描繪了一個平行于現實世界的虛擬空間,在這里,人們可以通過創造的虛擬人物像在現實中一樣生活。
類似的場景出現在斯皮爾伯格導演的《頭號玩家》中更引人入勝。人們紛紛逃離現實生活,帶上VR頭盔前往虛擬世界尋找自己更具幻想的人生。
來自電影
在這里你可以是力大無比的黑猩猩,也能上天入海拯救世界。不論是飛翔、打斗、飆車,還是賺錢、跳舞、找到真愛,這些事件所帶來的感受,就像在現實世界一樣真實。
科幻電影與小說永遠看起來是遙不可及的想象,互聯網大佬們所說的元宇宙卻似乎就在不遠處。
你可以”捏”出來一個自己的卡通形象,搭建出最天馬行空的家。
圖片來源:Meta
把和朋友聚會的空間設計成太空艙,與數千萬人同時身處偶像演唱會現場,元宇宙不會讓你孤單。
圖片來源:Meta
健身不再局限時間地點,隨時都能拉上教練打球,盡管對手可能是AI。
圖片來源:Meta
想工作?元宇宙里也能開設虛擬工作室。混合現實桌、鍵盤追蹤、手勢追蹤等技術的運用,能讓你佩帶VR設備的虛擬身形象進入辦公室,讓同事仿佛看到真的你。
這些是扎克伯克所演示的元宇宙場景。他把元宇宙比喻成一個你“置身其中”而不僅僅是“觀看使用”的互聯網。并提出互聯互通、新經濟模式、公共空間將成為未來的三大發展方向。某種意義上說,元宇宙是全身心都能感知沉浸的互聯網。
羅布樂思游戲公司首席執行官巴舒基提出了“元宇宙”所需具備的8要素:身份、朋友、沉浸感、低延遲、多元化、隨時隨地接入、經濟系統和文明。
基于此標準,“元宇宙”應是一個平行于現實世界的虛擬世界,擁有完整運行的社會和經濟系統,現實中的人能以“數字化身”形式進入虛擬時空,并獲得盡可能接近真實的體驗。用戶可在“元宇宙”中進行娛樂、社交、消費、內容創作等。
在他們的預想里,現實世界里城市的所有元素,都能在元宇宙找到映射。電影院、體育館、游樂園、咖啡廳、舞臺……猶如建造城市一般,這些都需要大量的創作者進行設計,才能讓元宇宙不斷更新迭代,或許未來也會產生如今無法想象的工作模式。
02
元宇宙社區
用人氣值排名
萬物皆可元宇宙,當社區成為一種元宇宙世界,我們的生活會發生什么樣的改變?
“元宇宙一部分可以理解為,現實世界發生的事、身份ID映射到虛擬世界當中去”。數字資產專家、京彩未來家總裁張其亮先生對36氪未來可棲作者表示,
張其亮與作者分享,社區空間,可能更容易締造一個關于元宇宙的商業故事:
在他的設想中,元宇宙里每個居住在這個特定社區的人擁有身份ID,每個ID之間的社交關系就是你的社區鄰居。社區系統錄入每個ID的資料,包括該ID擁有的車輛、寵物和衣食住行相關生活習慣的大數據,但不對外公開。
對外公開的是每個人在社區元宇宙的人氣值,相當于一個分數排名,ID的日常行為作為分數錄入到大數據當中,比如:沒有做垃圾分類、在家里制造噪音會減分,但幫助社區元宇宙維護更好的環境、幫助其他ID會加分。
當某個有寵物的ID顯示去其他城市出差的狀態,恰好他又是一個有高人氣值的ID,其他鄰居ID看到了這種狀態會更愿意幫助照看他的寵物、和其他可能發生的狀況,自己也可以獲得加分。每個ID之間可以互不相識,但能做到互幫互助。
通過社區元宇宙的世界規則設定,社區或許也可以實現收支平衡。在正常上繳物業費的基礎上,ID如果作出元宇宙空間的減分行為,也可以選擇交罰款的方式避免減分。
當社區空間成為一個現實空間之外的地方,并且囊括并實現了“社區世界”里的關系、沉浸感、多元化、經濟系統、文明的話,某種程度上,“元宇宙的社區空間”或許可以通過一種超現實世界空間的約束,打造出一個更和諧的鄰里空間。
圖片來源:國君泰安證券研究
03
元宇宙世界的開發商
已經有了
當元宇宙概念與建筑聯系到一起,分為實體建筑空間和虛擬建筑空間。當元宇宙應用到實體建筑本身,目前更像是一種建筑設計參數的應用。
扎哈·哈迪德建筑事務所(Zaha Hadid Architects)合伙人帕特里克·舒馬赫(Patrik Schumacher)曾在2008年提出了“參數化主義”的概念。舒馬赫致力于打通城市物理空間與虛擬世界的通道,他也堅信,技術能使建筑更好地承擔起社會建構的職能。
根據三聯生活周刊報道,參數化主義雖然尚未成為最主流的建筑風格,但它未來很有潛力,因為它可以讓所有的工程技術朝著正確、合理的方向發展。它可以通過拓撲優化工具和計算,讓復雜的結構工程非常地有序。比如北京大興國際機場,為了使空間更加開闊,在結構設計上使屋面與承重結構一體化,通過參數化計算出12800塊玻璃、12300個球形節點和超過60000根連桿,經過層層模擬,最終得以將這座施工難度極大的建筑完成。
舒馬赫所推崇的參數化技術,是將社會規則和人類行為轉譯成形式信息,并將其建立起參數化的特定關系,當其中某個元素變化時,其他元素也都會相應做出調整。這種靈活性在虛擬空間的建筑設計中也占有優勢。
可以明顯感受到,這種具有未來科技感和復雜曲線外形的建筑風格成為建筑界的主流,國內很多知名建筑都受這種風格影響。但元宇宙如果是一種商業價值的標簽,嚴謹的參數化設計應該難以做到技術的共享,大多數建筑美學風潮應該只是做到“在皮不在骨”。
對于將元宇宙應用到實體建筑上。業內人士對36氪作者表示,“總有人想做更現實的事情,但好像是一種混淆,元宇宙的本質是將大幅減少我們的活動空間”。
扎哈·哈迪德建筑事務所也正在研發真正的虛擬元宇宙建筑。舒馬赫對三聯生活周刊表示,在新冠疫情的沖擊之下,我們的工作環境和工具都“線上化”了,所有人都在網上,而元宇宙作為虛擬空間的一個新事物,它需要大量的作品來吸引人。
熟知現實世界建構的建筑師,在元宇宙里從事虛擬空間開發,將會是未來很重要的研究和設計工作浪潮。“因此,我們也在努力研究,如何設計一個與真實世界相同的三維虛擬世界。未來人們不再需要從不同的接口進入網絡,而是可以在同一個三維虛擬空間中完成所有的事情。”
建筑師們想做絕對化可以實現線上辦公的空間,也就是通過設計研發,未來我們可以單獨的坐在一個空間,但通過虛擬三維世界的入口,直接到達公司,和同事、合作方進行交流,很多功能都被植入到元宇宙空間中去。
對于建筑師,一定程度上是擺脫束縛后,在虛擬空間作出更有想象力的建筑設計。國建管理員會議主席Nova在公開活動中表示,虛擬世界沒有現實世界中建筑行業的條條框框,可以讓建筑走向更純粹的藝術。
也就是當元宇宙的概念被廣泛應用時,走在前列的建筑設計師不僅會繪制3D圖紙,還會寫代碼。而奉行傳統概念的建筑師,或許會遇到元宇宙建筑世界的水土不服,這背后更像是一種知識領域的碰撞與結合。
跨現實藝術家、虛擬空間建筑師胡胡近期在公開場合表示,基于元宇宙世界的建筑龍頭企業,其實已經出現,但“虛擬世界的開發商”是否能長期存在,取決于是否被我們日常生活所需要。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未來可棲”(ID:hifuturecity),作者:王露 宋虹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