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小奇其在披露增持計劃后,僅增持了1.72萬股股份。這意味著呂小奇在遠未完成前期增持承諾的情況下,反而大手筆減持公司股份4262.78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3.83%。
呂小奇對此解釋,南京新百長期停牌是其未能增持的主要原因。至于減持,則是由于近期呂小奇“自身資金安排的需要”。
上交所認為,呂小奇未遵守前期增持承諾且違規減持數量巨大,與投資者預期明顯不一致,可能對投資者投資決策產生重大誤導。此外,呂小奇在增持計劃過半時,也未按規定及時披露增持進展情況。據此對其予以公開譴責。
公告顯示,呂小奇及其一致行動人林雪映在2017年2月1日至2017年8月11日期間買入南京新百5%股份。由于南京新百在2017年2月至8月長期橫盤,因此不難測算出呂小奇的舉牌成本:以區間股價平均價37.72元/股估算,此次舉牌耗資約20.66億元。
而2018年6月7日呂小奇一口氣拋售了4.35%,減持套現金額約為14.7億元。剩余852.45萬股股份按照南京新百最新收盤價9.05元/股計算,價值約為7714.7萬元。如果以此計算,呂小奇此次舉牌可謂遭遇“滑鐵盧”,浮虧約5.19億元。
早在2018年5月,呂小奇就因短線交易遭到過交易所的譴責。
去年5月28日,深交所在官網發布了對呂小奇的公開譴責處分公告,原因是呂小奇存在對歐浦智網股票的短線交易行為。這是首宗因為強平被動減持而被譴責的個案,呂小奇也成為首個因為被動減持而被公開譴責的股東。
2017年2月,呂小奇在二級市場上第一次舉牌歐浦智網,取得公司3300.22萬股,占比4.999%。當時呂小奇表示,認可歐浦智網的投資價值,希望通過長期持有獲取收益。
到了2018年1月,呂小奇向歐浦智網發出了籌劃要約收購的通知,呂小奇擬以現金支付的方式,以12.90元/股的價格要約收購歐浦智網5%的股份。
但好景不長,是僅僅一個月之后,2018年2月的一波股價下泄導致部分通過資管計劃持股的股東被強制平倉,被動減持。歐浦智網“中招”,其控制股東一致行動人觸及平倉線,而第二大股東呂小奇通過信托計劃持倉的股份也被陸續強制平倉。
彼時,呂小奇一致行動人所持有的歐浦智網股份就先后3次遭到被動減持,賣出歐浦智網股票合計877.62萬股,累計成交金額8696.31萬元。
2018年2月2日,呂小奇控制的鴻軒3號、奇益7號被動減持歐浦智網同時,因信托公司誤操作又買入了11萬股,構成短線交易。
在紀律處分過程中,呂小奇提出申辯,稱上述信托計劃減持股票雖在結果上構成短線交易,但減持行為實際為信托計劃被強行平倉所致,非其本人的主動行為,其本人亦無故意或過失。
但是深交所認為,鴻軒3號、奇益7號、奇益8號本次減持股票雖為信托公司強制平倉賣出,但根據歐浦智網就問詢函的回復,在實際履行過程中,呂小奇對下單股票品種、數量、時點有充分的自主決策權,實際控制信托計劃的投資行為。
協會公布第二十五批疑似失聯私募機構名單
最后,我們來看看此次基金業協會公布的第二十五批疑似失聯私募機構名單。日前,協會自律核查工作中發現39家疑似失聯機構。協會通過該39家機構在資產管理業務綜合報送平臺中登記的固定電話、手機號碼、電子郵件等聯系方式無法與其取得有效聯系。
公告發出后5個工作日內仍未與協會聯系的私募機構,認定為失聯機構。協會認定后將在官方網站“私募基金管理人分類公示-誠信信息-失聯機構”欄目中予以公示,同時在該私募基金管理人“機構誠信信息”欄目中予以標示。公示滿三個月后且未主動聯系協會并提供有效證明材料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協會將注銷其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記。
附39家私募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