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朱寶琛
據《證券日報》記者梳理,今年第一季度,并購重組委共審核了34家上市公司的并購重組申請。從審核結果來看,30家獲得通過,4家被否,通過率為88.2%。
這一數據與2017年同期相比并無特別大的變化。據記者統計,2017年第一季度,共有30家上市公司的并購重組申請上會接受審核。
從上述4家被否的企業來看,有3家因為不符合第四十三條規定,分別是國旅聯合股份有限公司、天津中環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和神州數碼信息服務股份有限公司;有1家同時不符合第十一條和第四十三條規定,為長城影視股份有限公司。
第一季度,還有1家公司的并購重組申請暫停審核,為四川中光防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家公司的并購重組申請被取消審核,為廣東東陽光科技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業內人士表示,上市公司是并購重組最主要的力量,而當下產業升級的主要途徑仍然是并購重組,因而資本市場的并購重組事件是觀察上市公司發展和產業結構調整的重要維度。從上市公司自身角度出發,應當明確并購之后,企業應當將經營質量的提升作為重點,進行價值管理而不是市值管理,才可能發揮并購重組所帶來的協同作用。
事實上,自2016年以來,在一系列監管政策的影響下,A股并購重組市場正在發生一系列變化:從監管部門嚴控并購,“忽悠式”重組遭到點名,跨界重組、泛娛樂并購等均被叫停,到“史上最嚴”并購重組新規出臺,再到再融資新規出臺,使得上市公司發行股份購買資產、配套融資以及定增等操作越來越難,導致上市公司終止并購重組的案例越來越多。
業內人士表示,這些舉措,一方面持續增強重組的規范性要求及監管力度,打擊盲目的、炒作概念的并購重組,盡可能避免劣性資產進入上市公司;另一方面,支持和鼓勵有實質性的重組,使上市公司通過正規、有效的資本運作途徑吸收優質資產,提升盈利能力。在A股市場中,更加健康的并購重組環境正在逐步形成。
對于今年的并購重組,在從嚴監管的基礎上,上交所表示,將重點支持新技術、新業態、新產品通過并購重組進入上市公司,繼續支持產能過剩行業的兼并重組和產能出清;深交所表示,堅持以服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提升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能力,把握新機遇,實現新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