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商報消息 公告2017年凈利潤由盈利5175.99萬元到虧損上億
本報記者范維雅
2017年業績從預計增長112.82%至162.72%,到增幅下調為6.41%至56.32%,再到預計大幅下滑44.92%,直至“由盈轉虧”徹底變臉,曝出1.287億元巨虧,猛獅科技(002684)現已四度預告去年業績,有三次下修。
4月8日,長江商報記者聯系猛獅科技副總裁吳樾,對方并未接受采訪,表示相關資料可參考公告或者咨詢公司董秘辦。
隨后,記者多次致電該公司董秘辦,并將采訪提綱發至對方郵箱,但截至昨日記者截稿,猛獅科技并未給予回應。
經查閱猛獅科技公告后,長江商報記者發現,在三度下調業績的1月31日至4月2日之間,猛獅科技曾因控股股東質押觸及平倉線停牌。截至4月2日下修業績當日,猛獅科技控股股東滬美公司已經將其手中99.66%的股票質押出去。
四季度虧掉2個億“業績三度變臉”
據公司2017年半年報顯示,猛獅科技主營業務包括電池、車輛、清潔電力三大板塊。清潔電力業務收入占公司當期收入的59.23%,汽車業務收入占比14.09%,鉛電池和鋰電池收入占比25.75%。根據公司前述理由,其主營的三大業務均或多或少出現了導致業績變化的因素。
4月2日,猛獅科技發布2017年度業績快報修正公告,公司預計的去年凈利潤由修正前的盈利5175.99萬元修正為預計虧損1.287億元。
事實上,猛獅科技此前曾于1月31日、2月28日兩次下修業績預測,1月31日,猛獅科技在公告中表示,因受國家有關行業政策及宏觀調控影響,部分項目進展及經濟效益未達預期,以致凈利潤未達預期,凈利潤預計為1億至1.47億元之間,業績預期下調1億元。然而,不到一個月后的2月28日,猛獅科技再次表示,預計2017全年凈利潤為5175.99億元,和此前業績預告存在差異,主要是公司根據謹慎性原則對部分固定資產計提減值準備、應收款項計提壞賬準備所致。
在前不久的4月2日,猛獅科技再度宣稱下修業績,由盈轉虧,差額達1.8億元。
據長江商報記者查閱其三季報,其前三季度實現凈利潤9263.09萬元 ,由此可見猛獅科技在四季度一個季度里虧損了2.2億元。
控股股東質押9成股票 存平倉風險
值得一提的是,自2018年開年以來,猛獅科技股價就開始不斷下跌。
2月12日,猛獅科技發布的停牌公告中表示,公司控股股東滬美公司質押的部分公司股份已跌破或可能跌破平倉價格,公司股票將于2月13日停牌。
長江商報記者查閱其公告后發現,截至2月12日,其控股股東滬美公司已經將其98.43%的股份質押。2018年2月12日收盤價為15.43元/股,滬美公司質押給質權人的部分公司股份已跌破或可能跌破平倉價格,平倉線的價格區間為12.07元/股至15.80元/股;公司實控人之一陳樂伍先生質押給質權人的全部公司股份已跌破平倉價格,平倉價格為16.03元/股,上述股份存在平倉風險。
隨后的2月21日,滬美公司及陳樂伍均補充了質押,滬美公司合計質押其手中99.14%股份,陳樂伍合計質押其手中96.4%的股份。
2月27日,猛獅科技宣告復牌,然而,復牌當日,猛獅科技股價并未回升,并于當日跌停。
截至4月2日,其控股股東滬美公司質押股份達1.39億股,占持股數量的99.66%,陳樂伍也將98.59%的股票質押出去。猛獅科技在其公告中表示,如公司股價繼續出現大幅度下跌,滬美公司、陳樂伍先生質押股份可能存在被平倉的風險。4月4日,清明節前最后一個交易日,猛獅科技的股價已經跌至13元。
猛獅科技相關責任人或面臨處罰
長江商報記者發現,除了質押平倉風險,3月初,猛獅科技恰有一批股權解禁。3月5日,猛獅科技發布部分限售股解除限售的提示性公告。2016年,猛獅科技曾向屠方魁等交易對方發行股份并支付現金購買華力特100%股權,到今年3月6日,華力特部分原股東所持有的600.7973萬股解除限售,占上市公司總股本的1.0589%。
猛獅科技表示,公司將對此次業績修正的原因進行認真分析,按照《年報信息披露重大差錯責任追究制度》的規定對相關責任人員進行問責,并在以后的經營管理中加強業務培訓和監督考核,持續提高相關人員的專業能力和會計核算水平,避免類似情況再次發生。
長江商報記者查閱猛獅科技的《年報信息披露重大差錯責任追究制度》(2012年披露),在“責任的承擔形式”條款下,“責令檢討并改正”、“通報批評”是最輕的兩項,更為嚴厲的還包括“調離崗位、停職、降職、撤職”、“賠償損失”、“解除勞動合同”等。
2017年9月,深交所表示,對業績大幅修正的公司予以高度關注,特別是修正后業績變臉的公司。要求公司詳細披露業績預計變更的原因。深交所指出,對于業績預計修正存在違規的行為,后續將視情況采取相應的監管措施。
2018年年初,上交所發布了新修訂的業績預告、業績快報等五項臨時公告格式指引。本次修訂的一大亮點是上市公司需明確區分并披露業績變動的具體原因,包括主營業務影響、非經常性損益影響、會計處理影響、上年比較基數較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