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前幾天沈騰百花獎0票引發熱議,但仍不礙其主演的《獨行月球》大賣。
貓眼專業版數據顯示,上映4天的《獨行月球》熱度爆表,累計票房已接近11億元,帶動了暑期檔勢頭最強的一波觀影熱潮。金融投資報記者注意到,截至7月29日19時15分,2022年以來,全國院線電影總票房(含預售)正式突破200億元大關。與此同時,資本市場也傳來積極信號,征戰IPO多年的博納影業即將登陸A股。上述信號是否意味沉寂許久的影視行業復蘇了?
《獨行月球》引爆暑期檔
《人生大事》打響暑期檔頭槍后,由沈騰、馬麗這對開心麻花老搭檔主演的《獨行月球》空降電影市場,一個周末就狂攬10億元票房。
《獨行月球》改編自韓國知名漫畫家同名作品,講述了人類為抵御小行星撞擊,在月球上部署了月盾計劃,全員緊急撤離時,維修工獨孤月(沈騰飾)意外錯過了領隊馬蘭星(馬麗飾)的通知,一個人落在了月球,成為“宇宙最后的人類”,并開始他在月球上破罐子破摔生活的故事。
喜劇+科幻題材、國民度極高的王炸組合主演,令《獨行月球》具備了爆款潛質。據了解,這部電影首日場次便刷新國產片紀錄,首日票房超3億元。截止8月1日17點,總票房高達10.79億元。
燈塔專業版數據顯示,得益于《獨行月球》的火爆,截至7月29日19時15分,2022年以來,全國院線電影總票房(含預售)正式突破200億元大關,強烈提振了行業信心。
在業內人士看來,隨著北京、上海這兩座一線城市影院復工,全國電影市場進入恢復期,作為下半年第一部影片的《獨行月球》或將支撐起整個暑期檔市場回到往年熱度。西部證券表示,《獨行月球》有望憑借高熱度在暑期檔斬獲亮眼的票房成績,拉動觀影需求增長,提振暑期檔票房市場。
金融投資報記者注意到,貓眼票房、犀牛娛樂、電影情報處、拓普咨詢等多家機構對《獨行月球》的票房預測在40億元-55億元之間。
相關上市公司受益幾何?
眾所周知,由于上半年疫情反復,多家影院大面積關停、影片調整發行上映計劃,觀影消費萎靡,相關影視上市公司上半年業績難言樂觀。
2022年年中業績預告陸續出爐,14家上市影視公司中有10家預計虧損,4家預計盈利。其中,預計虧損最多的為萬達電影,上半年預虧5.2億元至6億元,橫店影視上半年則預虧6000萬元-7500萬元。
電影市場期待爆款已久,背后出品方尤甚,亟待一場財富盛宴來扭虧為盈。
據了解,《獨行月球》主出品方有6家,包括開心麻花、中國電影、阿里影業、儒意影視、貓眼微影和西虹市影視;聯合出品方有14家,包括墨境天合、酷鯨影視、北京金知了影視、橫店影視、融創未來影視、抖音文化等。金融投資報記者梳理后發現,這些出品方發背后有5家上市公司,分別是中國電影、橫店影視以及港股阿里影業、中國儒意、貓眼娛樂。其中,橫店影視亦是另一部票房超10億的《人生大事》的出品方。
從行業情況看,一部電影的總票房達到投資額的3倍才能回本,那么《獨行月球》投資收益如何?
結合媒體報道可知,《獨行月球》是開心麻花至今投資額最高的電影。據悉,開心麻花以往的投資體量通常在6000萬元到1億元之間,有著嚴格的投入產出比限制,而90%以上的鏡頭都涉及特效制作的《獨行月球》預算已遠遠超過1億。金融投資報記者發現,在《獨行月球》上映前,就有一些機構號稱能參與影視投資,并稱《獨行月球》總投資為3億元。若該數據為真,則意味著總票房破10億元的《獨行月球》已開始盈利。不過,參與這部電影出品的上市公司并沒有透露相關投資數據,但中國電影表示,“6月份以來公司各項業務已逐步恢復”;橫店影視則稱,“對電影行業的恢復充滿信心。”
此外,隨著電影市場整體景氣度上升,院線端將成為最確定的受益方。萬達電影、橫店影視等頭部院線上市公司將有望取得可觀回報。
電影板塊迎來修復機會
在《獨行月球》引領電影市場復蘇的同時,久違的資本市場也釋放了重磅消息。
8月1日,電影行業頭部公司博納影業正式披露招股意向書,擬在深市主板上市。公司本次公開發行股票約2.75億股,占發行后總股本的20%,所募資金凈額將全部用于博納電影項目及電影院項目。
據招股意向書,2021年博納影業實現營業收入 31.24 億元,同比增長94.05%;歸母凈利潤3.63億元,同比增長90.19%。今年上半年,公司業績進一步回暖,期內實現營收14.73億元,同比增長81.89%;歸母凈利潤2.36億元,同比增長783.15%;扣非凈利潤1.52億元,同比增長1124.45%。
同時,最近幾年屢出爆款的電視劇行業頭部公司檸萌影業通過港交所聆訊,將于8月10日登陸港股。
業內人士認為,自2020年新冠疫情以來,電影行業遭遇重創、票房增速放緩,此前涌入行業的熱錢紛紛撤離,此時博納影業上市,意味著無論是政策還是資本的大門,都再次向影視行業打開,為正處于低谷的影視行業打了一針強心劑。
中金公司預計,今年下半年,一方面,隨著疫情持續可控,影院保持穩定營業率、片方陸續定檔,行業將保持常態化恢復;另一方面,產業鏈各環節將加強提質升級,渠道端影院出清整合、開源節流,內容端影片定檔有望常態化、細分品類持續拓展,觀影需求仍相對剛性,伴隨供給改善行業仍具備廣闊發展空間。
開源證券表示,基于疫情常態化防控下人們觀影需求和新片供給產能的逐步釋放,電影票房或持續回暖,拉動出品、發行及院線公司業績修復,而近期的系列支持政策及博納影業IPO獲核準或提振板塊估值,建議積極關注電影板塊修復機會。(本報記者 梅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