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在鄉村的一家精品咖啡屋,讓農村人喝上時下流行的咖啡,還吸引游客打卡帶動農民增收,更多“共富故事”將在錢塘區上演。今年,錢塘區計劃出臺強村富民“雙十條”政策,到2023年實現村級集體經營性收入超百萬元。
鄉村咖啡屋位于河莊街道江東村“閑夢江東”彩色油菜花田附近。老板樓波音是當地的鄉賢,在咖啡界被稱為“藍山咖啡第一人”,在北京、上海、杭州等城市均有開店。去年,樓波音被江東村的美麗田園風貌所吸引,于是萌生了開咖啡館的想法。
“每天有不同的人來打卡,大部分是年輕人,會有不少本地大學生來喝咖啡。”樓波音說,他在鄉下開咖啡屋,更想利用“美麗鄉村”載體,宣傳咖啡文化的同時,能讓這里的居民更富裕。今年,他計劃通過網紅直播的方式,來為農戶帶貨促銷量。
包括樓波音在內,如今越來越多的創業者、年輕人愿意回到家鄉,帶領當地村民奔跑“共富路”。在蕭東村,1999年出生的馬鑫女,接手父親創辦的農業公司,打造2075.6畝種植基地,帶動20多個農戶實現增收。“現在種植方式都規模化和科技化了。”馬鑫女說,最近,她計劃將自家承包地與家鄉圍墾文化、知青文化等特色文化相結合,探索休閑農業新路徑。
隨著現代化設備的投用和專業人才的引進,如今錢塘區的鄉村形象的確發生著變化。無人機騰空而起,廚余有機肥應用于農田……江東農場里,工作人員抓緊節點開展作物防治、培育等工作。
成立于2018年7月的江東農場,占地3894畝。“以前我們都是人工收割,耗時久且成本高。現在插秧、打藥和收割都是全機械化操作,既方便又省力。”江東農場相關負責人說,“現在我們已是創新的風向標,兩年已試驗40多個糧食新品種。”
據了解,近年來,錢塘區通過拋荒地整治、土地集中流轉、農業數字改革等措施,建成12個千畝糧倉和11家現代農業產業示范園。去年,錢塘區完成1.9萬畝拋荒地整治,小麥、早稻、晚稻規模種植面積分別比上年增長166%、14%和47%,上交國家訂購糧約3.5萬噸。
“今年我們還將推進共富項目,帶動農村農民富裕富足;發展現代農業,不斷夯實共同富裕底板。”錢塘區農業農村局局長陳興舉例說,今年錢塘區要試點推廣1500畝稻漁共生模式,爭取實現“一畝田、百斤魚、千斤糧、萬元錢”,促進農民增收;還要與浙江省農科院合作,啟動1500畝種子種苗基地建設,聯合打造全省“種業硅谷”。(記者 汪株燚 通訊員 陶曉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