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河南本土藥企愛生醫藥被華潤醫藥收購。10年間,華潤河南年營收從17億元漲至163億元。
10年間,鄭州經開區的醫藥企業從十幾家發展到現在的近70家(鄭州市管轄的有143家)。
隨著醫改的深入,兩票制、帶量采購的政策出臺、執行,以及醫藥批發市場的放開等,醫藥行業越來越集中化發展,大企業利潤削薄,中小企業優勝劣汰,洗牌加劇。
輝煌
本地藥企被國企收購營收翻著跟頭漲
2000年8月,愛生醫藥在鄭州市二七區成立,主要經營急救解毒用藥、腫瘤用藥、血液病用藥、腎移植及透析用藥、心血管用藥、糖尿病用藥、各種生物制品等系列產品。
因為定位精準,短短幾年,愛生醫藥已發展成為河南省首批通過國家GSP認證、ISO9000質量認證的大型醫藥批發企業,成為全國醫藥商業企業100強之一、鄭州市20家高成長型民營企業。2009年,愛生醫藥在經開區拿下十幾畝地,開始遷往經開區。
2010年,愛生醫藥被來河南布局的華潤醫藥收購,華潤河南醫藥有限公司(簡稱“華潤河南”)正式成立。
2021年1月份,華潤河南再遷占地42畝的經開區新址。2021年12月,華潤河南憑借2020年營業收入163億元,位列2021河南服務業企業百強榜單第9名。
2006年,央企中國醫藥集團進駐河南的第一個動作,是重組鄭州九瑞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第二個動作,是在經開區拿地。2008年,國藥控股河南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國藥河南”)正式掛牌。
接下來,就是其一路開掛時刻。2011年銷售額從2007年的0.87億元增至近34億元。2021年10月份,國藥河南憑借2020年營業收入259億元,位列2021河南服務業企業百強榜單第5名。
2021年,國藥河南銷售收入實現312億元,利稅合計17.5億元,連續11年居河南醫藥流通行業榜首。
變化
從寫字樓搬到小院,房租能節省三分之一
2022年2月份,頂端新聞·河南商報記者前往經開區采訪一家醫藥企業時,正遇上該企業搬家。
該藥企2021年初剛從省內一地級市搬到鄭州經開區,裝修得好好的高檔寫字樓,為何只用了一年就棄之不顧?
該公司負責人稱,公司租的寫字樓300多平方米,一年租金要30多萬元,現在搬到經開區一個小院里,400多平方米才要20萬元。
“現在生意不好做,得省錢。”該負責人稱,來鄭州前,預計每年的銷售額可達到3.5億元,結果2021年只實現了1個億,為了節約開支,就選擇了搬家。
中小醫藥物流企業生存困難,在河南貝金方醫藥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陳永濤看來,有兩個主要原因:一是賬期太長,客戶一般半年內才能回款;二是醫改的兩票制、帶量采購,削薄大企業利潤,給中小企業帶來生存壓力。
說法
入行前3年是個坎,至少投入1000萬元
醫藥行業是否真如外界傳言的“利潤高企”?對此,一家醫藥企業負責人苦笑:凈利潤率只有1.5%左右。
但入行就得重投入,前3年至少得1000萬元左右。
第一年籌備期,房租+設備+人員工資+水電+日常消費,就得500萬元左右。其中設備費用占55%,房租占35%,員工工資占10%。水電、日常消費占比較小,可劃歸到房租支出項。
設備是指兩臺AGV自動分揀,每臺售價40多萬元,兩臺就是八九十萬元。這還不算其他辦公用品。
2020年10月27日,《河南省藥品監督管理局關于進一步明確開辦藥品批發企業等有關事項的通告》出臺后,很多新開辦的醫藥企業急租醫藥倉,面積至少得4000平方米。
每家醫藥公司,21個員工是標配,一般情況下得30多個員工。
“60%的新公司,第一年都賠錢。”上訴負責人稱,第一年賠錢了,第二年還可以堅持,如果這一年仍然沒找到核心產品,那么第三年還可以再堅持。如果第三年繼續賠,這個公司就會退出。
發展
兩票制、帶量采購政策出臺加劇醫藥行業洗牌
2019年之后,隨著醫改的不斷深化,醫藥行業進入了洗牌期。
先是“兩票制”的推行。2017年1月,國務院醫改辦會同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等8部門聯合下發的通知明確,綜合醫改試點省(區、市)和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城市的公立醫療機構要率先推行藥品采購“兩票制”(“兩票制”是指藥品從藥廠賣到一級經銷商開一次發票,經銷商賣到醫院再開一次發票,以“兩票”替代目前常見的七票、八票,減少流通環節的層層盤剝,以期進一步降低藥品虛高價格,減輕群眾用藥負擔)。
2018年6月底前,河南全省公立醫療機構全面實行“兩票制”。當年,河南省藥品、耗材共計節約費用63.07億元。
緊接著,2019年1月17日,國務院辦公廳正式發布《國家組織藥品集中采購和使用試點方案》,帶量采購出臺。
這兩個政策的執行,讓醫藥企業開始分化。
大企業因為規范,拿到了更多訂單,比如國藥河南、華潤河南,省內80%的帶量采購訂單都給了這些企業。而一些中小企業,優勝劣汰面臨洗牌。
業內預判,未來5年內,國內醫藥物流行業發展的關鍵詞還是“集約化”。(頂端新聞·河南商報首席記者吳軍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