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城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辦法》(簡稱《辦法》)于3月1日正式施行,推行凈菜上市,并鼓勵新建、在用大型農貿市場等配置果蔬垃圾就地處理設施,實現就地減量。
《辦法》施行第一天,凈菜進場,居民買不買賬?消費端升級,前端果蔬垃圾如何成功“變形”,可循環利用?記者帶你打探一箱果蔬垃圾的“重生之旅”。
現場
凈菜入場年輕人更買賬,“菜籃子”垃圾就地減量
3月1日,記者來到鄭州航海路上一家大型商超,在果蔬區看到兩大排由包裝袋或是保鮮膜包裝起來的精品蔬果,番茄、豆角、香菇等應有盡有。
來逛超市的李女士告訴記者,她在附近寫字樓上班,現在生活和工作節奏快,中午會來買鮮切即用菜,回家就能炒,節省了大量時間,“公司很多同事和我一樣愛買凈菜,最重要的是省得垃圾分類了。”
而在經北五路上的一家農貿市場,張大爺提起凈菜卻搖起頭來,認為還是自己處理更安心,而且凈菜價格比一般的菜高,“不過買回去得擇半天,泥土和雜質不少,回頭也可以嘗試一下凈菜。”
探秘
這些果蔬垃圾,人工和機器雙重分揀才能“通關”
果蔬垃圾如何成功“變形”,可循環利用?
清晨5點鐘,劉師傅就開著垃圾清運車在經開區經開第一大街附近忙碌起來了。作為第三方運營公司的清運車司機,他要在各大市場“進貨”之前,錯開交通高峰把果蔬垃圾收走,丹尼斯超市、民樂集農貿市場等都是他必經站點,保證日產日清,每天準時和督導員張大姐“接頭”。
而前天晚上10:00左右,張大姐已經收集好各個商家一天下來囤積的垃圾,嫻熟地對大量瓜果皮、爛菜葉“再分揀”,剔除包裝盒、綁繩等無法分解的垃圾后,再集中放置到箱體中。
換箱、裝車,3個小時后,清運車輛到達果蔬資源化處理站。在這里,劉師傅將垃圾傾倒在垃圾池中,機器轉動,再次把摻雜在里面的雜物等挑揀出來。接著經過粉碎、壓榨、脫水等“消化”步驟,通過傳輸帶進入“發酵房”。
了解
1噸果蔬垃圾可產生100公斤有機肥
時間是個“魔術師”,把果蔬垃圾“吃”進去,經過一個多月的發酵,吐出來黑色的有機肥料。
“1噸果蔬垃圾可產生100公斤生物有機肥。”鄭州易晟潔環??萍加邢薰窘浝黻愌嗲涓嬖V記者,作為鄭州首個果蔬資源化處理中心,該公司利用微生物菌種將易腐垃圾進行生化分解,目前日實際處理果蔬垃圾5噸左右,全年處理果蔬垃圾約1800噸,“肥料能用來綠化園林。”
與其他垃圾相比,被丟棄的蔬果水分、有機物等含量較高,容易成為蚊蟲的滋生地,腐敗過程中還會產生有害氣體,處理需要“個性定制”。
“果蔬垃圾這樣處理,真正做到了無害化、資源化處理,實現了綠色循環。”鄭州市政部門相關負責人說。(頂端新聞記者王丹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