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6月才遷入虹橋國際中央商務區的奇石樂精密機械設備(上海)有限公司,覺得自己仿佛“開了掛”——9月,這家外資企業成為首批開設自由貿易(FT)賬戶的大虹橋企業;11月,成功申請成為跨國公司地區總部,安心扎根上海、深度參與長三角一體化發展。
開設自由貿易賬戶、建成開通國際互聯網專用通道、推進中國進口貿易促進示范區建設……虹橋國際開放樞紐建設一年來,一批高含金量的制度和政策措施漸次落地,給企業帶來滿滿獲得感,也為大虹橋形成動力核、架起“彩虹橋”。
展現“虹橋速度”,滿足企業“高需求”
離岸轉手買賣貿易,這是近年來不斷升溫的一種新型國際貿易方式。位于大虹橋地區的上海中昊針織有限公司就在探索這一新業務:從東南亞采購成品后,直接發給北美、歐洲的買方,而境外買賣雙方的資金均與中昊對接。
這種“資金兩頭在外,貨物不入境”的新型貿易方式,展現出大虹橋企業高能級發展的蓬勃生機,但企業也有“高需求”。“傳統轉口貿易辦理方式手續復雜、限制較多,能不能開設自由貿易賬戶,提高資金運作效率?”中昊財務負責人一度覺得自己提了一個“難以解決的問題”。
答題者卻有著力破解瓶頸制約的闖勁。去年2月,《虹橋國際開放樞紐建設總體方案》發布,明確提出“支持虹橋國際中央商務區內符合條件的企業開立自由貿易賬戶”,這為虹橋國際中央商務區找到了突破口。很快,一紙《關于支持虹橋商務區企業開立自由貿易賬戶有關事項的通知》便落地,這意味著,登記注冊在大虹橋151.4平方公里內的企業也能享受到結算匯兌的便利。去年9月,中昊成為大虹橋地區首批開立自由貿易賬戶的企業之一,企業的合同、訂單、資金不需要通過其他地方兜圈子了,大大提升了企業對全球供應鏈管理和資源配置的能力。
開足馬力進行制度創新,大虹橋有自己的考慮:無論是建設高標準國際化中央商務區,還是構建高端資源配置國際貿易中心,只有促進物流、信息流、資金流等更加高效便捷流動、相輔相成,才能更好筑巢引鳳。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大虹橋已有167家企業開立自由貿易賬戶,金融政策賦能的效果已經顯現。
做足“虹橋優勢”,強化“核”的功能
開立自由貿易賬戶,只是虹橋國際中央商務區的制度創新之一。大交通、大會展、大商務——握緊手中的這些“王牌”,虹橋國際中央商務區十分清楚,必須放大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在國家戰略疊加賦能中做強這三大功能,以真正形成動力核、“極中極”,架起“彩虹橋”。
過去一年,根據《總體方案》明確的一批高含金量的政策措施,虹橋國際中央商務區把握機遇,通過產業發展之“核”、國際貿易之“核”、▼下轉第六版(上接第四版)要素配置之“核”、高端商務之“核”、人才薈萃之“核”,體現虹橋國際中央商務區“核”的功能。
就在2月25日,作為《總體方案》的重要舉措之一,中國上海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區虹橋園正式開園。這是產業園區的第二個分園,已入駐60多家人才服務機構,目標是建設成為上海及長三角地區人力資源服務業發展的新標桿。在此之前,上海首個海外人才一站式服務中心已落地虹橋,外籍人士從進門取號、排隊、辦理到獲得延期許可證,半小時就能搞定,用“虹橋速度”展現人才薈萃之“核”。
立足“虹橋優勢”,在政策之外,大虹橋也努力優化營商環境。上海鳴志電器股份有限公司在此深耕多年,董事兼財務總監程建國遭遇了一個小困擾:隨著公司年進出口業務規模漸大,很多海關業務要去張江辦理,不太方便,那么“大虹橋能否設個辦理網點”?
在得知企業的需求后,虹橋國際中央商務區立刻找到中國電子口岸數據中心、銀行等,凝聚各方力量尋求對策。經過協調,中國建設銀行推出“關銀一KEY通”業務,并在虹橋設立“海外合作智卡代理點”申領“共享盾”,企業可以就近辦理海關口岸卡,通過“一盾雙證”技術,既可登錄“單一窗口”辦理電子口岸業務,也能直接操作金融業務,這讓程建國大喜過望。中國建設銀行上海分行國際業務部總經理陳潔透露,截至去年底,已免費提供3.7萬個“共享盾”,惠及1.16萬家企業,進一步減輕了企業負擔。
找到“虹橋特色”,聚焦新領域發力未來
前不久,位于大虹橋的索迪斯集團宣布了一筆10億元的投資,加大在智慧餐廳上的數字化投入。在東方河畔餐廳這個“樣板房”中,從智能自助餐線到多場景團餐服務,再到食物浪費預防系統,一整套面向職場餐飲和團餐場景的創新模式已完成升級,索迪斯大中華區總裁馬博聞透露,目前約65%的客戶來自長三角區域。
數字新經濟、時尚新消費、生命新科技、汽車新勢力、低碳新能源、貿易新平臺——《總體方案》頒布一周年之際,虹橋國際中央商務區也漸漸找到了未來發展的“虹橋特色”,產業板塊初具雛形,重點方向日益明確。“我們將進一步聚焦新領域,搶抓新賽道,引領區域高質量協同發展。”相關負責人表示。
今年首個工作日,虹橋國際中央商務區策劃了一場新年企業家座談會,其中大部分企業都是“新人”——新入駐的、新賽道的、新風口的。萬生華態科技有限公司是去年10月才搬到大虹橋的,創始人彭程計劃在兩年內打造全球最大3D原生數字資產庫,支持元宇宙發展;上海進寶匯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去年12月入駐,兩個月后啟動“直播賦能數字經濟項目”,聯動區域內企業攜手打造直播的“虹橋生態”。
作為虹橋國際開放樞紐的核心承載區,大虹橋已經跑出了加速度。數據顯示,2021年,虹橋國際中央商務區稅收收入比上年增長29.1%,快于全市平均增速11.7個百分點;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商品銷售額、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同比增幅均達到兩位數。今年,大虹橋將力爭實現稅收同比增長25%以上,地區生產總值(GDP)、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商品銷售額、外貿進出口總額等同比增長高于全市平均水平,新增各類總部企業50家以上,成為上海經濟發展活躍增長極。(本報記者 徐晶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