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受關注的寧德時代臨港智能工廠,昨天正式開工建設。依托最新生產制造技術和全球燈塔工廠建設經驗、落地臨港新片區的這一項目,將推進前沿領域技術研發,加速新能源汽車產業化進程。項目建成后,寧德時代將在上海建設布局“四大創新體系”,助力上海打造新能源技術創新策源地及產業生態高地。
“落地臨港,是寧德時代戰略發展中至關重要的一步。”寧德時代董事長助理曲濤說。而對臨港新片區而言,龍頭企業寧德時代的到來,將對完善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鏈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解決新能源汽車里程焦慮、快充等關鍵痛點
相關數據顯示,寧德時代去年動力電池裝機量達97GWh,同比增長168%,全球市場占有率攀升至33%,連續5年位居全球第一。同時,儲能業務快速增長,處在全球領先地位。截至去年底,已匯聚海內外研發人才超過9500名。
記者了解到,本次開工的寧德時代瑞庭電池基地項目、智能科技項目,距離特斯拉超級工廠不到3公里,總建筑面積約35萬平方米,擬投資28億元,規劃1棟PTO廠房、1棟PTO測試廠房、2棟M&P廠房、3棟原料倉、2棟成品倉和1棟研發辦公大樓。該項目將致力于研究低能耗長續航動力電池系架構、控制系統集成開發應用、高效能電池系統熱管理及低溫環境應用技術研發等,大幅提升新能源汽車系統集成效率,系統解決新能源汽車里程焦慮、快充等關鍵痛點。
寧德時代臨港智能工廠預計在明年上半年投產,主要為新能源汽車提供電池模組、汽車底盤研發等。充分發揮新能源產業鏈龍頭企業的優勢,寧德時代還將在上海建設布局包括先進材料、系統結構、極限制造和商業模式創新在內的“四大創新體系”,實現行業關鍵技術升級,并為上海城市數字化轉型注入新動能。
根據臨港新片區“十四五”規劃,到2025年,智能新能源汽車產業規模預計將超過2000億元。“寧德時代智能工廠將對臨港新能源汽車產業強鏈補鏈起著非常關鍵的作用。”臨港新片區黨工委副書記吳曉華強調。
臨港打造“電動汽車1000公里續航”產業鏈
智能新能源汽車產業是臨港八大前沿產業集群之一,臨港新片區管委會高新產業和科技創新處副處長陸瑜表示,2021年,臨港新片區汽車產業實現了3個歷史性突破——產值規模1794億元,成為首個突破千億元的前沿產業;整車產量首次突破75萬輛,占全市的四分之一;智能新能源汽車企業數量首次突破100家,初步形成整車、發動機、電池、車身、內外飾、底盤、汽車電子、芯片8個門類,涵蓋研發、制造、貿易、檢測等全產業鏈,智能新能源汽車產業的集聚態勢已經形成。
當前,全國范圍內每6輛新能源汽車中就有一輛是“臨港產”,在此基礎上,臨港新片區今年將聚焦汽車“三電”、汽車動力、汽車配套等新增長點,打造“電動汽車1000公里續航”產業鏈。
與此同時,臨港智能新能源汽車的產業朋友圈正越來越壯大。不到一周前,總投資37億元的全球ODM龍頭企業華勤技術“汽車電子臨港研發總部”和“智能制造基地”項目簽約落戶,將于2025年全面建成并投入使用。“作為汽車‘中樞神經’的電子元件是新片區產業鏈中相對薄弱的環節,‘新朋友’華勤的到來將彌補這一短板。”陸瑜告訴記者,臨港新能源汽車上下游產業集群去年已達120余家,而“臨港產”汽車零整比相對較低,以整車為主,接下來將重點提升零部件配套產業規模,寧德時代這一重量級項目開工無疑是一大利好。
未來,臨港新片區還將重點圍繞汽車電子產業,大力發展底盤電子、座艙電子、駕控電子、網聯電子、車身電子5個領域。(本報記者 周淵 祝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