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存取現金超5萬元需登記資金來源!”近日,個人現金存取規則將變動的消息引發熱議。部分網友表示了對于個人存取現金帶來不便的擔憂。
不會影響正常存取款業務
存款新規源自于中國人民銀行、銀保監會、證監會近日發布的《金融機構客戶盡職調查和客戶身份資料及交易記錄保存管理辦法》。
據新規,3月1日起,金融機構為自然人客戶辦理人民幣單筆5萬元以上或者外幣等值1萬美元以上現金存取業務,應當識別并核實客戶身份,了解并登記資金的來源或用途。
那么,對于居民而言,未來正常現金存取是否會受到影響?對此,人民銀行相關負責人表示,“存款自愿”“取款自由”在《商業銀行法》有明確規定,金融機構執行相關規定不會影響個人正常現金存取款業務。
正常來源或用途無需“證明”
那么,新規實施后,登記流程如何?是否會給存取現金帶來不便?
記者注意到,新規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識別并核實客戶身份,二是了解并登記資金的來源或者用途。相對而言,儲戶對于資金的來源或者用途的登記方式更為關注。目前相關政策尚未正式實施,而從此前執行的大額現金業務登記情況來看,對于個人客戶在辦理大額存款或取款業務時,僅需勾選資金來源或資金用途即可。其中,資金來源包括工資、薪金所得;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對企事業單位的承包經營、承租經營所得等。資金用途包括居住;生活用品及服務;交通和通信等。
“正常情況下,金融機構不需要客戶填寫信息或者提供證明材料,在簡單詢問了解后即可直接為客戶辦理現金存取業務并登記相關情況,只有發現交易明顯異常、有合理理由懷疑交易涉嫌洗錢等違法犯罪活動時,才會向客戶進一步了解情況。” 人民銀行相關負責人指出。
上述負責人表示,下一步,人民銀行將指導金融機構制定實施細則,在認真履行反洗錢義務的同時,要嚴格執行最少、必要原則去了解登記客戶信息,不得增加客戶負擔。
保護“錢袋子”預防遏制洗錢
事實上,實施新規的主要目的是預防和遏制洗錢等違法犯罪活動,保護人民群眾資金安全和利益。
為防范電信詐騙、洗錢等違法犯罪活動,近年來,不少金融機構從以客戶為中心的理念出發,在辦理大額現金存取業務時對資金的來源和用途作了必要的了解和提示。
人民銀行相關負責人表示。金融機構依法適當加強對現金存取款活動的管理,有利于防范違法犯罪活動,有利于保護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
“簽個字就幾分鐘的事,也是為了保護自己的財產。只要資金來路正,說得清,道得明,沒什么可擔憂的。”總體來看,多數網友對新規表示了理解與支持。
記者注意到,除現金存取業務外,還有部分業務也劃定了5萬元“門檻”。例如,證券公司、期貨公司、證券投資基金管理公司在向不在本機構開立賬戶的客戶銷售各類金融產品且交易金額單筆人民幣5萬元以上的,應當開展客戶盡職調查,并登記客戶身份基本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