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暖風頻吹,目前基建投資的核心制約是資金。2022年基建公募REITs發行大概率加速,并將有效解決基建投資資金來源問題。光大證券分析師孫偉風指出,基建公募REITs的持續落地,將帶來建筑公司價值重估。隨著法規完善,REITs出表屬性將強化,或帶來中期基建投資增速預期的上修。此外,建筑企業報表的改善,且后續擴張將突破資產負債率限制,建議投資者關注報表內無形資產占總資產比重較高,將直接受益于基建REITs推進的中國交建、中國電建、中國能源建設;此外,受益于基建投資預期上修,可關注后續擴張可突破資產負債率限制的中國建筑、中國化學、中國中鐵、中國鐵建、中國中冶。
中國鐵建(601186)業績增長有保障
公司主營基建和房建工程承包、勘察設計咨詢、工業制造、房地產開發和物資物流業務。“十四五”時期,鐵路投資額預計為3.5萬億元,重點是川藏鐵路、沿江沿海高鐵、西部陸海新通道等重大工程,以及“八縱八橫”主通道和五大城市群的城際鐵路,鐵路維修、更新、改造提升業務將成為新增長點。銀河證券指出,2014年以來八大建筑央企新簽訂單市占率持續攀升,從2014年至2020年,八大央企市占率提升了9.75%。建筑央企新簽訂單市占率預計穩步攀升,建筑行業發展有望延續“強者恒強”局面。2021 年前三季度,公司新簽訂單15663.43億元,同比增長12.64%,未完成合同額是公司未來業績的保障。
中國中冶(601618)全產業鏈優勢顯著
公司在“十三五”期間營收、歸母凈利穩步增長,復合增長率分別為16.2%、10%。2021年前三季度營收、歸母凈利同比高增30.4%、33%,業績表現亮眼。公司全產業鏈優勢顯著,公司旗下擁有3家地勘院、3家國家級冶金研究院、11家冶金設計院、16家冶金建設企業,掌握鋼鐵行業8大核心技術,形成集團兵作戰能力。在“雙碳”目標催化下,公司上半年新簽冶金工程合同額981億元,同比高增57.7%。浙商證券指出,公司作為全球頂級冶金工程承包商、運營商,國內基建主力軍,從短期維度看,在手有色礦產資源貢獻業績彈性、增厚估值;從中長期維度看,一方面受益“雙碳”戰略,冶金工程建設及運維業務有望實現高成長,另一方面,發力“投建營”帶動業務模式轉型,持續增厚運營資產,打開新成長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