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披露三季報的3522家公司整體營收和凈利潤增速創近年新高,周期股、新能源概念股不僅業績明顯超預期,且還獲得市場資金的青睞。相對來說,此前廣受關注的白酒股、醫藥股雖然也實現業績的增長,但此前過高的估值還是讓其今年的市場表現不佳,機構對其持倉態度已經有了明顯分歧。
截至10月29日,有3522家公司遞交了今年前三季度“成績單”,目前的合計營業總收入增速已經創出近10年高點,而凈利潤增速更是創出近11年高點。大類板塊上,周期股、新能源概念股明顯獲得資金的青睞,而銀行、白酒、醫藥等行業,機構態度則有了較大分歧。
前三季度營收和凈利潤創近年高點
統計數據顯示,目前披露正式三季報的3522家A股公司報告期內合計實現營業總收入31.29萬億元,創造歸母凈利潤2.49萬億元,分別較上年同期增長了24.81%和27.81%。其中,主營總收入增速收出了自2012年以來近10年高點,而凈利潤增速更是收出自2011年以來近11年的高點。
與2020年新冠疫情突發導致企業大面積經營下滑甚至虧損相比,今年前三季度上市公司整體業績較往年同期增速明顯加快,背后的原因與去年基數偏低有很大關系。
但具體到年內各季的表現,無論主營業務收入還是凈利潤,增長趨勢其實都是在逐季放緩的:今年首季,目前披露三季報的3522家公司營業總收入同比增長了31.16%,凈利潤同比增長了72.87%;中期,營業總收入同比增速下降至28.24%,凈利潤增速下降至50.07%。
就年內業績增速逐季放緩原因看,與去年疫情負面影響逐漸減弱有直接關系:去年一季度,上述3522家A股公司整體營業收入和凈利潤還分別下滑了8.55%和28.53%,至中期時,營業總收入下滑幅度縮減至3.13%,凈利潤下滑幅度縮減至17.22%;而三季報時,上述公司整體營業總收入和凈利潤下滑幅度進一步縮減至了0.05%和3.58%。
分類市場上,科創板前三季度整體增長性最佳,已公布三季報的268家科創板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達3646.25億元,同比增長了47.8%;合計創造凈利潤492.7億元,同比增長61.29%。相比之下,創業板公司的整體增速則相對“平庸”,目前已公布三季報業績的1031家企業整體營收和凈利潤增速僅分別實現了27.46%和14.63%。
資源品漲價
周期板塊業績超預期
在能耗雙控和電價上行的背景下,多種資源品價格在三季度期間上行至高位,雖然九月工業品PPI同比已經突破10%,部分上游資源品產量端出現一定程度的收縮,但價格端的上行動力依然不減,由此推動了多個資源品細分領域的三季報業績繼續保持了較快增長。